新書推薦: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 本书作者谭霈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教育家,在理论思想上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其著作在学术界广为人知,并享有盛誉。
*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谭霈生先生长期研究和思考的结晶。深入探索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和时空特性,以戏剧的艺术特性为核心,结合实际演剧实践中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对戏剧艺术的基本问题进行专题探研。通过深入讨论戏剧的综合性、时空特性和假定性等问题,该书为理解戏剧艺术的本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戏剧艺术的特性(修订版)》旨在为读者深入探究戏剧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考。它的研究深度和学术质量将对戏剧理论研究者和戏剧艺术爱好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
內容簡介: |
《戏剧艺术的特性(修订版)》以“戏剧的艺术特性”为研究核心,结合演剧实践中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对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戏剧艺术的时空特性、戏剧艺术的假定性等基本问题予以专题探研,既上承《论戏剧性》中视“戏剧是动作的艺术”的观点,同时又深化了对作为戏剧的中心问题——情境的考察,进而为《戏剧本体论》中“戏剧情境逻辑图式”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
關於作者: |
谭霈生就职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仍在一线工作,主持谭霈生大师工作室、戏剧学系研究生班教学科研工作。
谭霈生是我国顶级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教育家,是在理论思想上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学者。
《谭霈生文集》(6卷本)辑录了重要论文及专著,其中包括本次修订后再版的《论戏剧性》《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本体论》。谭霈生对“戏剧性”“戏剧特性”“戏剧本体”进行了长期思考与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情境逻辑图式”学说为核心的戏剧理论体系。
2003年、2013年先后两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
2006年《谭霈生文集》(6卷本)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评委会称谭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了当今戏剧理论界最为杰出的高点”并指出:“我国要发展具有中国美学思想特色的创作观念……要产生带有中国特点的表导演体系;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具有独立体系的戏剧思想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谭教授所承担的是开荒性的、基础性的和创建性的劳动。这种努力无论怎样估价它的价值都不过分。”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戏剧”的定义
一、对“特性”的多种解释
二、动作—“支配戏剧的法律”
三、一种特殊的“直观艺术”
第二章 “综合艺术”与“纯戏剧”
一、戏剧中的文学成分
二、戏剧中的造型艺术成分
三、戏剧中的音响和音乐成分
四、音乐剧—综合性的强化
第三章 情境——戏剧的中心问题
一、对“情境”的一般理解
二、情境与戏剧创作
三、情境与表演艺术
四、情境与观众
第四章 戏剧的空间与时间
一、舞台空间的特性
二、舞台时间的特性
三、时空特性与戏剧结构
第五章 戏剧艺术的假定性
一、“真实性”、“逼真性”与“假定性”
二、舞台空间的假定性
三、话剧时间的假定性
四、戏剧情境的假定性
五、手法与人物
第六章 戏剧与叙事
一、一个基础性的命题
二、对布莱希特“史诗戏剧”的辨析
三、未来戏剧的方向绝不是“远离戏剧”
四、理论研究最忌两种倾向
结语
|
內容試閱:
|
代 序
丁 涛
受谭霈生先生的委托代为写序,并借此就几个问题概述一下笔者个人 对谭先生的戏剧理论的拙见,故将该代序视为导言。
本次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谭霈生先生的三部专著《论戏剧 性》、《戏剧艺术的特性》及《戏剧本体论》都是旧作,但在三部专著重新 出版之前,谭先生对原书的论述内容及章节顺序进行了多处调整及补充, 以求得全书结构及论述的逻辑更为清晰、顺畅,因而是修订本。
20 世纪 80 年代初,笔者在北京大学读研时第一次读到谭先生的《论戏 剧性》( 1981 年版),迄今已有 40 余年。笔者曾先后撰写并发表过几篇研究 论文,对谭先生的戏剧理论阐释了自己的理解。多年来的感受是,他的著 述乍读之下易读易懂,但深入理解却非常不易,可以说“常读常新”是笔 者的真切心得。为该版而写序,笔者除了简略地介绍一下谭先生的成就、 贡献外,还要简略地谈谈谭先生针对戏剧现实中所存在的诸种认知谬误所 做出的拨乱反正。而弄清谭先生在其三本著作中到底谈了些什么问题,这 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谭先生的理论思想。
《论戏剧性》是谭先生的第一部专著, 1981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当年作为戏剧美学专著而被纳入美学丛书之列);1984 年,谭先生对其进行了较多的增补,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该版为修订本。其后的再版 均以此修订本为准,如 2005 年 2 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谭霈生文集》 ( 6 卷本)、 2009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戏剧性》。时隔多年,直至 此次,谭先生才再度对该书进行修订。
40 余年间,谭先生及其著作早已广为人知,并享有盛誉。想当年,《论 戏剧性》一经问世,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难得一见的学术类畅销 书。鉴于对戏剧理论事业的贡献,谭先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被评为 第一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 年,《谭霈生文集》(6 卷 本)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03 年及 2013 年先后两次在北京召开全国性的“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谭
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 ·2013》2014 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委会这样评价谭霈生 的学术成就,称他所建立的戏剧理论体系是“站在我国戏剧艺术的轨迹上 进行的具有卓越贡献的全新创造”,“具有了当今戏剧理论界最为杰出的高 点”,“文集不仅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为我国戏剧剧本创作界 提供了具有特色性的结合点。此外,在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方面,也为戏剧 学领域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最为扎实的基础”。评委会还指出:“我国要发 展具有中国美学思想特色的创作观念;要创作出具有深刻文化背景的戏剧 作品,要产生带有中国特点的表导演体系;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具 有独立体系的戏剧思想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谭教授所承担的是开荒 性的、基础性的和创建性的劳动。这种努力无论怎样估价它的价值都不过 分。”确实,建构起包括剧本创作、表导演、舞台美术、鉴赏批评、戏剧美 学等在内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体系,形成颇有影响力的学派,这一 愿景由于谭教授的贡献已成为可能。
谭霈生先生关于“戏剧性”这一问题的提出及阐述,为戏剧体系的建 构奠定了基础,因为这涉及并回应论证了戏剧自身的独立自主性的根本问 题。这一问题说起来很简单,因为戏剧之所以为戏剧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就在于“戏剧性”是戏剧所独有的特性,但在现实中,“戏剧性”往往被遮 蔽、被遗忘。将“政治性”“社会性”混同于“戏剧性”曾是我国戏剧界的 常态,近些年又出现了与“叙事性”相混同的现象,不一而足。试想,倘 若湮灭了“戏剧性”,就如同断了戏剧的根本,而对于断了根本的戏剧还奢 谈什么建构愿景? !笔者曾多次撰文指出,正是缘于如此的自觉意识和研究 思路,在闭锁的境况中,谭教授独自走上了从俄国形式主义直至索绪尔开 创的结构主义的探索之路。这是“共时态”的研究,即将古今中外的所有 优秀戏剧作品作为一个“共同的作品”,我们用“文本”“戏剧文本”来称 之,从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形式结构构成;而这种存在于文本中的稳定的形 式结构构成,就是“戏剧性”。而且,耐人寻味的是,谭先生写作《论戏剧 性》的时间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紧随了西方兴起的强劲的结构主义思潮。
谭先生对中国戏剧历史及现状有着很深刻的研究,针对性极强,可以 说,正是那些流行于学界诸种认知上的“混淆”“误解”,激发了谭先生的 研究热情,使其开始了漫长的、不懈的探索。须指出的是,对于无论哪一 个“谬见”,谭先生都是立足于“戏剧性”这一基点之上,也就是从根本 处进行批判,做出学理的澄清、纠正。如将“综合性”认作是戏剧的本质、 将“矛盾冲突”认作戏剧的本质、将“文学性”“叙事性”当作戏剧的本 质,等等。
谭先生秉承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戏剧基本观念,即行动是戏剧艺术 的对象,而动作则是戏剧艺术的手段。于此,谭先生强调了动作的发生主 体—个性,他一再提醒人们,动作是由主体(个性)所做的动作,这对 于理论体系的构建来说非常重要,由此,他认同黑格尔的“动作源于心灵” 一说,并将其确定为“动机”。动机存在于人的内心,是看不见的,而动作 则发生在主体身体的外部(肢体、表情等),是可视可听的,动作是由动 机产生的,或者说,动机引发了动作。“动机—动作”这一关系的确立,解 决了将动作分割为“外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