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編輯推薦: |
话语转型与叙事革命是当代小说多元面向中的复杂变动,是文学向自我的内部发动的一次艰巨挑战,同时也是外在的历史发展倒逼的结果,从写诗的小冰到人工智能的进阶GhatGPT,都意味着文学需要寻求自身的变革,也预示着小说正在迎向的革命。作者聚焦当代小说的话语转向与叙事变革,深挖文学内部的深层关联,对当代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进行了深入分析,颇有见地、鞭辟入里,阅读此书,可以从作家和作品两个维度获得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立体认知。
|
內容簡介: |
《当代小说的话语转向与叙事变革》系统研究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的面向和复杂的变动。从变革,转向与形式,历史、革命与时代,心理、智识与思想,欲望、自然与诗学,地方世界与想象五个方面阐释了当中小说的演变路径。当代中国文学的“向外转”是文学向自我的内部发动的一次巨大挑战,其并不是简单地对外在世界投去目光和添加言辞,而是在充裕的向内开掘之后的向外延伸,是一种文学的主动转身与自我探求。
作者深挖文学内部的深层关联,指出牵扯着文学内外的结构话语、叙事形态和写作标的,将新的总体性的文学思潮展现给读者。
|
關於作者: |
曾攀,文学博士,现任《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多有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著作《跨文化视野下的晚晴小说叙事——以上海及晚近中国现代性的展开为中心》等若干,参与主编《百年广西多民族文学大系》等大型丛书。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年度优秀论文奖、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
目錄:
|
绪?言? 当代中国文学的转向与革变 / 1
第一章? 变革、转向与形式 / 18
第一节? 时代精神与叙事话语 / 18
第二节? 当代小说的叙事传统回溯 / 35
第三节? 叙事推演与形式生成 / 61
第四节? 文学转向与小说革命 / 68
第五节? 叙事新变与未来形态 / 92
第二章? 历史、革命与时代 / 113
第一节? 新乡土叙事:主体、实践与历史的发展意志 / 113
第二节? 后工业、后革命与后现代 / 133
第三节? 俗与雅及传统与现代之关系 / 137
第四节? 叙事历险与小说新径 / 150
第五节? 人文精神与当代中国 / 161
第三章? 心理、智识与思想 / 178
第一节? 当代中国小说的智性写作 / 178
第二节? 心理开掘与寓言书写 / 196
第三节? 小说的“问题”及其思想 / 210
第四节? 探向宏阔现实与纵深心理 / 224
第四章? 欲望、自然与诗学 / 231
第一节? 文化传统的当代变革 / 231
第二节? 天地自然与主体精神 / 255
第三节? 整体景象中的个体浮现 / 259
第四节? 精神互释与价值对照 / 275
第五章? 地方、世界与想象 / 288
第一节? 当代小说的生活化叙事 / 288
第二节? 性别书写与城市文化 / 303
第三节? 新南方写作与文学的地方路径 / 315
第四节? 科幻想象、世界意识与畛域的新辟 / 334
跋:转型、革变与新创 / 365
|
內容試閱:
|
当代中国文学的转向与革变
一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向内转”的命题开始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发酵,逐渐转向“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等方向,如是这般的总体性动势,被称之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向内转”不仅来自于时代政治与文化观念的拨乱反正,而且关乎文学自身的审美趋势和历史沿革。然而,有论者也曾质疑文学的“向内转”“并没有脱离时代”,只是迎合 80 年代意识形态转向。而且,文学的“向内转”对“实践性”与“时代精神”造成了忽视,这也是其遭受诟病的症候。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在语言与形式的“内”部进行了持久的蕴蓄之后,开始出现了一股向“外”探寻的浪潮,也由此翻出了一片新的面貌,更开始有论者提出文学的“向外转”:“我们倡导文学的‘向外转’,着意在重新调整文学之‘内’与‘外’的关系、个体与人类的关系、审美与思想的关系、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叙事与道德的关系,等等。而其中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重新建立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血肉联系与紧密的契合度,锐意突进外部世界与国人文化心理,创造直逼当下和人心的自由叙事伦理,从而建构起属于新世纪的审美空间与精神生活”。在这里,有论者辨析了文学之“内”与“外”的区隔,并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向内与向外的叙事形态进行了梳理,提出文学应当“向外转”的观念。然而,这种观点却遭到了反拨,“批评家要做的事情是在研究中提出自己富有创建性的理论,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世界,而不是在‘向内转’还是‘向外转’这种既有论争的圈子里进行选择性的徘徊”。文学的转向固然不是简单的翻烙饼,内与外的二元对立似多有不妥,而且以文本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而言,许是并无内外之别,更谈不上所谓的“转”。这样的争论仍在继续,仿佛与 20 世纪 80年代年代文学似曾相识,似乎又进入了无休止的辩证式怪圈。因而,谈论当代中国文学的“向外转”时,重要的是破除这种分化式的谜题,走出文学转向之内 / 外区隔,真正切入因概念争辩而游离的文学现场,析解文本内部与文化现象中鲜活而确切的文学元素,进而揭示当下文学向外求索时呈示出来的动向和能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