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经络与腧穴(第5版)

書城自編碼: 39108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作者: 王德敬
國際書號(ISBN): 978711734987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30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 》
+

NT$ 932
《 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

NT$ 352
《 针灸治疗(第5版) 》
+

NT$ 230
《 工业软件导论 》
+

NT$ 183
《 食品冷加工工艺 》
+

NT$ 252
《 管理学基础(第七版) 》
內容簡介:
本书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本次修订工作在上一版教材的基础上,注重汲取以往针灸类教材的编写经验,在编写过程中,依据“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模式,在广度和深度上体现高职高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力求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继承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与适用性。
關於作者:
现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研究所所长、针推康复学科带头人,教授。从事针推临床20年,,擅长运用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的中风单元疗法治疗中风等脑血管病,以及对中风病进行系统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目錄
绪言 / 1
一、 起源 /1
二、 理论形成 /2
三、 学术发展 /3
四、 对外传播 /5
上篇 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 经络概述 / 8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8
一、 十二经脉 /9
二、 奇经八脉 /12
三、 十五络脉 /12
四、 十二经别 /13
五、 十二经筋 /14
六、 十二皮部 /14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与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 15
一、 经络的作用 /15
二、 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6
第二章 腧穴概述 /18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 18
一、 经穴 /18
二、 奇穴 /19
三、 阿是穴 /20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 / 20
一、 自然类 /20
二、 物象类 /21
三、 人体类 /21
第三节 腧穴的作用 / 21
一、 协助诊断 /21
二、 防治疾病 /22
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 / 22
一、 分经主治规律 /22
二、 分部主治规律 /23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 27
一、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7
二、 骨度折量定位法 /27
三、 指寸定位法 /29
四、 标准体位 /30
第六节 特定穴 / 31
一、 五输穴 /31
二、 原穴 /32
三、 络穴 /33
四、 背俞穴 /33
五、 募穴 /34
六、 郄穴 /35
七、 下合穴 /35
八、 八会穴 /36
九、 八脉交会穴 /36
十、 交会穴 /37
下篇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三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40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 40
一、 手太阴经脉 /40
二、 手太阴络脉 /42
三、 手太阴经别 /42
四、 手太阴经筋 /43
第二节 手太阴腧穴(11 穴) / 44
1.中府(44) 2.云门(45) 3.天府(45)
4.侠白(46) 5.尺泽* (46) 6.孔最* (46)
7.列缺* (47) 8.经渠(47) 9.太渊* (47)
10.鱼际* (48) 11.少商* (49)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51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 51
一、 手阳明经脉 /51
二、 手阳明络脉 /53
三、 手阳明经别 /53
四、 手阳明经筋 /54
第二节 手阳明腧穴(20 穴) / 55
1.商阳* (55) 2.二间(56) 3.三间(56)
4.合谷* (56) 5.阳溪(57) 6.偏历(58)
7.温溜(58) 8.下廉(58) 9.上廉(58)
10.手三里* (58) 11.曲池* (59) 12.肘髎(60)
13.手五里(60) 14.臂臑(60) 15.肩髃* (60)
16.巨骨(61) 17.天鼎(61) 18.扶突(61)
19.口禾髎(62) 20.迎香* (62)
第五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64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 64
一、 足阳明经脉 /64
二、 足阳明络脉 /66
三、 足阳明经别 /67
四、 足阳明经筋 /68
第二节 足阳明腧穴(45 穴) / 69
1.承泣* (69) 2.四白* (70) 3.巨髎(71)
4.地仓* (71) 5.大迎(71) 6.颊车* (72)
7.下关* (73) 8.头维* (73) 9.人迎(74)
10.水突(74) 11.气舍(74) 12.缺盆(74)
13.气户(74) 14.库房(75) 15.屋翳(75)
16.膺窗(75) 17.乳中(75) 18.乳根(75)
19.不容(75) 20.承满(76) 21.梁门* (76)
22.关门(77) 23.太乙(77) 24.滑肉门(77)
25.天枢* (78) 26.外陵(79) 27.大巨(79)
28.水道(79) 29.归来* (79) 30.气冲(80)
12 经络与腧穴
31.髀关(80) 32.伏兔*(81) 33.阴市(81)
34.梁丘*(81) 35.犊鼻(82) 36.足三里*(82)
37.上巨虚*(83) 38.条口(84) 39.下巨虚*(84)
40.丰隆*(84) 41.解溪*(85) 42.冲阳(86)
43.陷谷(86) 44.内庭*(87) 45.厉兑*(87)
第六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92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 92
一、 足太阴经脉 /92
二、 足太阴络脉 /94
三、 足太阴经别 /95
四、 足太阴经筋 /95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21 穴) / 96
1.隐白*(96) 2.大都(98) 3.太白(98)
4.公孙*(98) 5.商丘(98) 6.三阴交*(99)
7.漏谷(100) 8.地机*(100) 9.阴陵泉*(100)
10.血海*(101) 11.箕门(101) 12.冲门(101)
13.府舍(102) 14.腹结(102) 15.大横*(102)
16.腹哀(102) 17.食窦(103) 18.天溪(103)
19.胸乡(103) 20.周荣(103) 21.大包(103)
第七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 106
第一节 手少阴经络 /106
一、 手少阴经脉 /106
二、 手少阴络脉 /107
三、 手少阴经别 /108
四、 手少阴经筋 /109
第二节 手少阴腧穴(9 穴) /110
1.极泉(110) 2.青灵(110) 3.少海*(111)
4.灵道(112) 5.通里*(112) 6.阴郄*(112)
7.神门*(112) 8.少府*(114) 9.少冲*(114)
第八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 116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 /116
一、 手太阳经脉 / 116
二、 手太阳络脉 / 118
三、 手太阳经别 / 119
四、 手太阳经筋 / 119
第二节 手太阳腧穴(19 穴) /120
1.少泽* (120) 2.前谷(121) 3.后溪* (122)
4.腕骨(122) 5.阳谷(122) 6.养老* (123)
7.支正(123) 8.小海(124) 9.肩贞(124)
10.臑俞(124) 11.天宗* (125) 12.秉风(125)
13.曲垣(125) 14.肩外俞(125) 15.肩中俞(125)
16.天窗(126) 17.天容(126) 18.颧髎(126)
19.听宫* (127)
第九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 129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129
一、 足太阳经脉 /129
二、 足太阳络脉 /131
三、 足太阳经别 /131
四、 足太阳经筋 /132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67 穴) /133
1.睛明* (134) 2.攒竹* (135) 3.眉冲(136)
4.曲差(136) 5.五处(136) 6.承光(136)
7.通天(137) 8.络却(137) 9.玉枕(137)
10.天柱* (137) 11.大杼(138) 12.风门(139)
13.肺俞* (139) 14.厥阴俞(139) 15.心俞* (139)
16.督俞(140) 17.膈俞* (140) 18.肝俞* (140)
19.胆俞(141) 20.脾俞* (141) 21.胃俞* (142)
22.三焦俞(142) 23.肾俞* (142) 24.气海俞(143)
25.大肠俞* (144) 26.关元俞(144) 27.小肠俞(145)
28.膀胱俞(145) 29.中膂俞(145) 30.白环俞(145)
31.上髎(145) 32.次髎* (146) 33.中髎(146)
34.下髎(146) 35.会阳(146) 36.承扶(147)
37.殷门(147) 38.浮郄(147) 39.委阳(147)
40.委中* (148) 41.附分(149) 42.魄户(149)
43.膏肓* (149) 44.神堂(149) 45.譩譆(150)
46.膈关(150) 47.魂门(150) 48.阳纲(150)
49.意舍(150) 50.胃仓(150) 51.肓门(151)
52.志室(151) 53.胞肓(151) 54.秩边* (151)
55.合阳(152) 56.承筋(152) 57.承山* (152)
58.飞扬(153) 59.跗阳(154) 60.昆仑* (154)
61.仆参(155) 62.申脉* (155) 63.金门(156)
64.京骨(156) 65.束骨(156) 66.足通谷(156)
67.至阴* (157)
14 经络与腧穴
第十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 161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161
一、 足少阴经脉 /161
二、 足少阴络脉 /163
三、 足少阴经别 /164
四、 足少阴经筋 /164
第二节 足少阴腧穴(27 穴) /165
1.涌泉*(165) 2.然谷(166) 3.太溪*(167)
4.大钟(167) 5.水泉(168) 6.照海*(168)
7.复溜*(169) 8.交信(169) 9.筑宾(169)
10.阴谷(170) 11.横骨(170) 12.大赫(170)
13.气穴(170) 14.四满(171) 15.中注(171)
16.肓俞(171) 17.商曲(171) 18.石关(171)
19.阴都(171) 20.腹通谷(172) 21.幽门(172)
22.步廊(172) 23.神封(172) 24.灵墟(173)
25.神藏(173) 26.彧中(173) 27.俞府(173)
第十一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 176
第一节 手厥阴经络 /176
一、 手厥阴经脉 /176
二、 手厥阴络脉 /177
三、 手厥阴经别 /178
四、 手厥阴经筋 /179
第二节 手厥阴腧穴(9 穴) /179
1.天池(179) 2.天泉(180) 3.曲泽*(180)
4.郄门*(181) 5.间使(182) 6.内关*(182)
7.大陵*(184) 8.劳宫*(184) 9.中冲*(185)
第十二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 187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187
一、 手少阳经脉 /187
二、 手少阳络脉 /188
三、 手少阳经别 /189
四、 手少阳经筋 /190
第二节 手少阳腧穴(23 穴) /191
1.关冲(191) 2.液门(192) 3.中渚*(192)
4.阳池(192) 5.外关*(192) 6.支沟*(193)
7.会宗(194) 8.三阳络(194) 9.四渎(194)
10.天井(194) 11.清泠渊(194) 12.消泺(195)
13.臑会(195) 14.肩髎* (195) 15.天髎(196)
16.天牖(196) 17.翳风* (196) 18.瘈脉(197)
19.颅息(197) 20.角孙(197) 21.耳门(197)
22.耳和髎(198) 23.丝竹空* (198)
第十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 201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201
一、 足少阳经脉 /201
二、 足少阳络脉 /203
三、 足少阳经别 /204
四、 足少阳经筋 /204
第二节 足少阳腧穴(44 穴) /205
1.瞳子髎(206) 2.听会(207) 3.上关(207)
4.颔厌(207) 5.悬颅(207) 6.悬厘(208)
7.曲鬓(208) 8.率谷(208) 9.天冲(208)
10.浮白(208) 11.头窍阴(208) 12.完骨(208)
13.本神(209) 14.阳白* (209) 15.头临泣(209)
16.目窗(210) 17.正营(210) 18.承灵(210)
19.脑空(210) 20.风池* (211) 21.肩井* (212)
22.渊腋(213) 23.辄筋(213) 24.日月(213)
25.京门(214) 26.带脉(214) 27.五枢(214)
28.维道(215) 29.居髎(215) 30.环跳* (215)
31.风市* (216) 32.中渎(217) 33.膝阳关(217)
34.阳陵泉* (217) 35.阳交(218) 36.外丘(218)
37.光明(218) 38.阳辅(218) 39.悬钟* (219)
40.丘墟* (219) 41.足临泣* (219) 42.地五会(220)
43.侠溪(220) 44.足窍阴(220)
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 224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224
一、 足厥阴经脉 /224
二、 足厥阴络脉 /226
三、 足厥阴经别 /226
四、 足厥阴经筋 /227
第二节 足厥阴腧穴(14 穴) /228
1.大敦* (228) 2.行间* (229) 3.太冲* (229)
4.中封(230) 5.蠡沟* (230) 6.中都(231)
16 经络与腧穴
7.膝关(231) 8.曲泉(231) 9.阴包(232)
10.足五里(232) 11.阴廉(232) 12.急脉(232)
13.章门(232) 14.期门*(233)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 235
第一节 督脉经络与腧穴 /235
一、 督脉经络 /235
二、 督脉腧穴(29 穴) /237
1.长强(237) 2.腰俞(239) 3.腰阳关*(239)
4.命门*(240) 5.悬枢(240) 6.脊中(240)
7.中枢(241) 8.筋缩(241) 9.至阳(241)
10.灵台(241) 11.神道(242) 12.身柱(242)
13.陶道(242) 14.大椎*(242) 15.哑门*(243)
16.风府(243) 17.脑户(244) 18.强间(244)
19.后顶(244) 20.百会*(244) 21.前顶(245)
22.囟会(246) 23.上星(246) 24.神庭*(246)
25.素髎(246) 26.水沟*(247) 27.兑端(247)
28.龈交(247) 29.印堂*(247)
第二节 任脉经络与腧穴 /249
一、 任脉经络 /249
二、 任脉腧穴(24 穴) /251
1.会阴(251) 2.曲骨(251) 3.中极*(252)
4.关元*(253) 5.石门(254) 6.气海*(254)
7.阴交(255) 8.神阙*(255) 9.水分(255)
10.下脘(255) 11.建里(256) 12.中脘*(256)
13.上脘(257) 14.巨阙(257) 15.鸠尾(257)
16.中庭(257) 17.膻中*(257) 18.玉堂(258)
19.紫宫(258) 20.华盖(258) 21.璇玑(258)
22.天突*(258) 23.廉泉*(259) 24.承浆*(259)
第三节 冲脉 /261
一、 循行分布 /262
二、 功能与病候 /263
第四节 带脉 /264
一、 循行分布 /264
二、 功能与病候 /264
第五节 阳跷、阴跷脉 /265
一、 循行分布 /265
二、 功能与病候 /267
第六节 阳维、阴维脉 /267
一、 循行分布 /268
二、 功能与病候 /269
第十六章 奇穴 / 271
第一节 头颈部穴(17 穴) /271
1.四神聪* (271) 2.当阳(271) 3.鱼腰(272)
4.太阳* (272) 5.耳尖(273) 6.球后(273)
7.上迎香(273) 8.内迎香(273) 9.牵正(273)
10.聚泉(274) 11.海泉(274) 12.金津玉液(274)
13.上廉泉(275) 14.夹承浆(275) 15.翳明(275)
16.安眠(275) 17.颈百劳(275)
第二节 胸腹部穴(6 穴) /276
1.颈臂(276) 2.子宫(276) 3.胃上(276)
4.脐中四边(277) 5.三角灸(277) 6.利尿(277)
第三节 背腰部穴(12 穴) /277
1.新设(277) 2.血压点(277) 3.定喘* (278)
4.夹脊* (278) 5.胃脘下俞(279) 6.接脊(279)
7.痞根(279) 8.下极俞(279) 9.腰宜(280)
10.腰眼(280) 11.十七椎(280) 12.臀中(280)
第四节 上肢部穴(11 穴) /280
1.肘尖(280) 2.二白(281) 3.中泉(281)
4.中魁(282) 5.大骨空(282) 6.小骨空(282)
7.腰痛点* (282) 8.外劳宫* (282) 9.八邪(282)
10.四缝(282) 11.十宣* (283)
第五节 下肢部穴(13 穴) /283
1.髋骨(283) 2.鹤顶(283) 3.百虫窝(283)
4.内膝眼* (284) 5.膝眼(284) 6.胆囊* (284)
7.阑尾* (284) 8.内踝尖(285) 9.外踝尖(285)
10.八风(285) 11.独阴(285) 12.里内庭(286)
13.气端(286)
第十七章 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 290
第一节 根结与标本 /290
一、 根结 /290
二、 标本 /291
第二节 气街与四海 /293
一、 气街 /293
二、 四海 /293
主要参考书目 / 297
附录一 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 299
第一节 经络现代研究 /299
第二节 腧穴现代研究 /312
附录二 经络腧穴歌诀选 / 319
附录三 人体十四经各经穴位彩图 / 325
附录四 人体常用穴的表面解剖与应用解剖彩图/ 335
附录五 人体十四经穴与常用奇穴彩图 / 343
內容試閱
本教材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本教材在第4 版教材的基础上,汲取以往针灸类教材的编写经验,在编写过程中,依据“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模式,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思路,提炼、优化,归纳形成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广度和深度上体现高职高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特点,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力求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继承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与适用性。
本教材包括绪言、经络腧穴概论、经络腧穴各论与附录四部分内容。
此次修订的特点是:①运用典型的针灸、推拿职业工作任务,整合经络和腧穴教学内容,利于经络腧穴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②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常用腧穴以“*”号在其右上方标示,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考试。③增加大量数字融合素材,以教材中加二维码形式提供数字内容增值服务,包括每一章的PPT 课件、知识导览、“扫一扫,测一测”,以及十四经循行动画和取穴视频等。④增加思政元素模块,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本教材第4 版于2023 年被评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经络、腧穴的国家标准,以及近年来出版的高校针灸类教材、大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此,谨向原书作者表示真诚的谢意。石学敏院士、沈雪勇教授、梁繁荣教授以及王舒教授对本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谨致谢意!向支持本教材编写的有关学校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
《经络与腧穴》编委会
2023 年4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