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海洋全书:国家地理新探索](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1347079.jpg)
《
海洋全书:国家地理新探索
》
售價:NT$
1010.0
![Node.js全栈开发从入门到项目实战+Vue.js 3+TypeScript从入门到项目实践(套装共2册)](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000302002970.jpg)
《
Node.js全栈开发从入门到项目实战+Vue.js 3+TypeScript从入门到项目实践(套装共2册)
》
售價:NT$
1014.0
![《巴塞尔协议》体系中的比例原则研究](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08191549.jpg)
《
《巴塞尔协议》体系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
售價:NT$
398.0
![中国早期国家(增订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3214195.jpg)
《
中国早期国家(增订版)
》
售價:NT$
704.0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21491610.jpg)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NT$
500.0
![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08190856.jpg)
《
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
》
售價:NT$
449.0
![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3407776.jpg)
《
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售價:NT$
509.0
![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修订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08191563.jpg)
《
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修订版)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是围绕德国文学思潮中的相关主题展开的系列论述,具体论题主要包括:“接受美学”的创立与文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美学解放”与现实主义定义的更新;古典文学理论的坚守与新型审美意识的觉醒;艺术思维的革故与文学实践的创新;德国文学研究与翻译问题等。作者回到德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历史语境中,通过对相关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解读深化对相关文学思潮、艺术潮流的分析,有助于读者对相关文学和艺术思潮发展脉络及其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表现的把握。
|
關於作者: |
张黎,男,1933年出生,河北沧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后考入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中文系。1954年赴德国莱比锡赫尔德学院学习德语,1955年升入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系。1959年又毕业于德国莱比锡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系,获该校日耳曼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北欧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已退休。曾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出版有论文集《德国文学随笔》;译著《汉堡剧评》、《布莱希特论戏剧》(合译)、《瓦格纳戏剧集》(两卷,合译)、《艺术家画像》(里尔克散文)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 “接受美学”的创立与文学研究范围的扩大
一 关于“接受美学”的研究笔记
二 文学的接受研究——关于“接受美学”的研究笔记之二
三 文学的“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关于“接受美学”的研究笔记之三
四 一种新兴的文学研究方法——关于“接受美学”的研究笔记之四
第二部分 “美学解放”与现实主义定义的更新
一 美学规范的嬗变——读特雷格尔主编《文学学辞典》随笔
二 文艺学概念的历史性——兼及西方现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三 现实主义理论的“哥白尼式转折”——瑙乌曼教授在京学术报告侧记
四 波澜起伏的“美学解放”思潮
五 美学思维走向的嬗变——民主德国文学思潮漫谈
六 多姿多彩的文学审美追求
第三部分 古典文学理论的坚守与新型审美意识的觉醒
一 不同的艺术个性,共同的理想追求——论席勒与歌德的友谊与合作
二 缔造诚与爱结盟的和谐世界——1999年昆明国际歌德学术讨论会开幕辞
三 海涅《新诗》集披阅札记——周依萍译海涅《新诗》集前言
四 瓦格纳,不只是音乐家
五 歌剧艺术中的“瓦格纳难题”
六 瓦格纳的“苏黎世艺术论”
七 论里尔克的诗歌与散文——《艺术家画像》前言
八 里尔克在沃尔普斯维德
第四部分 艺术思维的革故与文学实践的创新
一 布莱希特“史诗剧”——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晶
二 洋溢着中国式辩证法智慧的德国散文——关于布莱希特的《易经》
三 安娜·西格斯的风采——纪念安娜·西格斯诞辰一百周年研讨会发言
四 西格斯与卢卡契
五 论施泰凡·赫尔姆林的散文创作——《暮色集》译者前言
六 霍尔瓦特及其“大众戏剧”
七 论霍尔瓦特的“大众戏剧”——1990年奥地利文学讨论会上的发言
八 “新古典主义戏剧”述评九论德国反法西斯戏剧
第五部分 一段尘封历史的钩沉
一 鲁特·维尔纳——《谍海忆旧》译者前言
二 共产国际功勋女谍——鲁特·维尔纳
三 关于“汉堡嘉夫人”——对鲁迅日记中一条注释的补正
四 不能忘记董秋斯老人
五 “众里寻他千百度”——作家舒群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六 抢救这段尘封的历史吧!
第六部分 德国文学研究与翻译问题举隅
一 就《汉堡剧评》的翻译答任昕同志
二 查词典不如读原著——“史诗剧”术语的翻译问题
三 翻译与读书
四 何谓“波希米亚人”?
五 欲速则不达——《布莱希特与方法》译文质疑
六 翻译工作中的价值观与自信
七 《歌剧之王瓦格纳》后记
八 梅花与“波希米亚人”
九 读安书祉译《尼伯龙人之歌》
附录
一 从歌德与艾克曼的一次谈话说起——漫谈文学中的性描写之一
二 《布利丹的驴子》——漫谈文学中的性描写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