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上海图鉴:苏州河

書城自編碼: 391053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地方史志
作者: 《上海年鉴》编辑部,陆杰城市影像工作室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19384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4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

售價:NT$ 398.0
我最好的朋友
《 我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230.0
大数据之路2:数据更普惠,商业更智能
《 大数据之路2:数据更普惠,商业更智能 》

售價:NT$ 500.0
在火星买房:太空移民计划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在火星买房:太空移民计划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售價:NT$ 403.0
人生拒绝清单
《 人生拒绝清单 》

售價:NT$ 245.0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
《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 》

售價:NT$ 281.0
哪吒之魔童闹海艺术设定集(預售,預計三月到貨)
《 哪吒之魔童闹海艺术设定集(預售,預計三月到貨) 》

售價:NT$ 1010.0
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
《 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 》

售價:NT$ 55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12
《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荣获2022年度中国好书) 》
+

NT$ 468
《 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 》
+

NT$ 825
《 崇祯《长沙府志》 》
+

NT$ 704
《 敕修两浙海塘通志 》
+

NT$ 454
《 景德镇传:瓷器之都 丝路百城传 》
+

NT$ 653
《 黄河变迁史 》
編輯推薦:
本书文字部分主要是对吴淞江全域的概要性描述,从源起、流域变迁到治理,着重现代部分的阐述。保护和传承“最上海”的城市文脉,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善待历史遗存。
內容簡介:
黄浦江、苏州河不仅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这座城市最宝贵、最好的资源。从黑臭严重到水清岸绿,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成为上海治水成效的集中体现和典型示范。伴随着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升级改造的完成,围绕它的话题已成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指征。本书特邀《上海年鉴》资深特约摄影作者、上海著名城市纪实摄影家陆杰先生,将其积累的万余张与苏州河相关的摄影作品辅以记录文字,集结出版,涵盖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时间段及吴淞江(上海段称苏州河)全流域。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城市记忆财富,作为反映上海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发挥存史资政的重要功效,用纪实之手段为读者重新认识、思考苏州河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提供较为权威的视角。
關於作者:
《上海年鉴》编辑部
隶属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每年出版《上海年鉴》和《上海年鉴(英文)》。《上海年鉴》是全面系统反映上海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年度资料。
目錄
开篇概述 . . . . . . . . . . . . . . . 0 0 1
第一章 源远流长· 从瓜泾口到白鹤镇 . . . 0 1 6
第二章 生态空间· 外环高速以西 . . . . . . 0 5 6
第三章 滨水宜居· 外环高速至长寿路桥 . . . 0 9 0
第四章 焕新之城· 长寿路桥以东 . . . . . . . . 1 5 4
拍摄手记 轮廓. . . . . . . . . . . . . . . . . . 2 6 9
拍摄手记 特写. . . . . . . . . . . . . . . . . . 2 7 7
后 记
內容試閱
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中,苏州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它贯穿了城市的发展历史,也影响着普通市民的各种生活细节。关于苏州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老一辈上海人对苏州河的感情是复杂的。杂乱无序、环境堪忧,但又亲密无间。夏日傍晚的异味与沿河码头边瓜果的香甜,糅合出最独特的市井记忆。新一代上海人对苏州河的印象是多元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尚,在碧波荡漾中交相辉映。百年红砖墙与网红打卡点,组成最具亲和力的生活秀带。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岸线的公共开放空间持续优化,产业能级得到逐步提升,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滨水空间管理更加高效,城市“项链”越串越长,滨水区域建设展现“新画卷”,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方志、年鉴作为系统记述地方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
作为市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有责任向全社会、全世界全面介绍我们生活的这
座伟大城市,苏州河的焕新巨变当然也在其中。
方志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耕耘,留存了海量的文字及图文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
富,有必要通过再梳理、再深入、再创作,将这些内容凝练形成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力
的文化产品,赓续海派文脉,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图鉴:苏州河》的编辑出版就是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全书近300 幅图片
及10 万文字,努力用一种更平和的视角来呈现上海的这条母亲河。“一邑之典章文物,
皆系于志”。方志、年鉴不仅是反映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社会实情的大部头文献,
也可以是精准定位,契合时机的普及读本。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将继续宣传普及上海
地情知识、弘扬上海优秀传统文化,用活用好海量的方志资源,创作更多贴近群众日
常生活、市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让苏州河及更多的上海地标符号,通过方志视野,
展现上海的人文情怀。

吴淞江发源于瓜泾口,这是现今绝大多数方志和史书中的表述。瓜泾口位于太湖东岸,其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西部边线从南至北濒临太湖,河港交织,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太湖的形成,主要是来自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和江苏宜兴溧水山地北麓荆溪的水流,以及苏南浙西等周边地区的众多地表径流注入,汇集成太湖。据1992年出版的《吴江县志》记载:古时,太湖的下泄出水口在浪打穿(菀坪旧称)至松陵(吴江旧称)瓜泾口一带,直到唐宋以后,出水口逐渐北移,以吴江长桥为主道,元明清间长桥淤浅,乃以瓜泾口为上源。一、瓜泾口与松陵
查阅更早一些的文献可知,古代太湖排洪的天然大川主要有“三江”,通指松江
(吴淞江)、娄江、东江,但学界解释不一。较为主流的提法认为,中有松江( 吴淞江),
东南有东江,东北有娄江,最重要的是吴淞江。古代太湖湖尾与吴淞江江首浑然一
体,是一片广阔的水域。隋代便有“吴江、平望间是一片白水”之说。当时松陵镇(今
吴江区所在地)南、北、西皆为水乡,前往苏州几无陆路。唐元和五年(810),苏州
刺史王仲舒“堤松江为路”,也就是建了平望至苏州的吴江塘路。后梁开平三年(909),
吴越国王钱镠置吴江建县时,松陵镇以南“古吴淞江宽达五六十里,风涛汹涌,漕
运多败舟”。
北宋庆历二年(1042),“苏州通判李禹卿筑长堤界松江太湖之间,横截五六十里,
以益漕运”。庆历八年(1048),“吴江知县李问建垂虹桥又名长桥,横跨吴淞江,东
西千余尺”。吴江塘路和垂虹桥的建成,使太湖往吴淞江的出水口改道于长桥下。明
清时期,洞庭东山和苏州西南山区间的“大缺口”逐渐淤塞,形成狭长淤浅的东太湖,
长桥所在的吴淞江河道淤浅为两线细流,吴江塘路东西两侧淤积成陆,逐步垦辟成田。
吴淞江源头遂从长桥北移至现瓜泾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太湖水唯去瓜泾为速。”
说到“垂虹桥”,可以说是吴江最知名的古迹之一,而它又与松陵密切相关。
松陵镇,位于吴江北部。自吴江建县以后,松陵一直是县治(元代为州治)所在地,
直至2005 年撤县建市。2012 年,吴江撤市设区,成为苏州市吴江区,松陵也就变
成其下辖的一个街道。现今,吴江城区内随处可见以“松陵”命名的各类地名。松陵之名,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所纂的《吴越春秋》,其中有“吴王大惧,夜遁。
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之句。“江阳松陵”,即指吴淞江北岸今吴江县地。
阳,意为“水之北”,当时吴淞江连接太湖之处在现吴江区之南,因而得名。而使松
陵名闻遐迩之句,当数后来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在《过垂虹》中所咏“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了。据清乾隆《吴江县志》所记,松陵由来源自“地在吴淞江,比江颇高,有若丘陵耳”。三国吴赤乌年间(238至251),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等在太湖东南青草滩上构筑军事要塞,松陵就在吴淞江源头的水口要塞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唐代设镇,屯驻军队。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镠置吴江县,乾化元年(911)在吴淞江源头建南北两城,有南津、北津之名。
当时,宽阔的吴淞江横亘在吴江南、北两城之间,往来全靠渡船,风急浪大,事故时有发生。宋庆历八年(1048),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庭坚劝捐得款用于建桥。于六月二十八日在东门外建成,全长200丈,用木料万计,桥中央加阔建一座楼阁,匾曰“垂虹”,两堍各建一亭均匾“利往”。桥左江(吴淞江)右湖(太湖),如长虹卧波,被誉为吴中绝景。此后木桥屡遭洪水损毁。元泰定二年(1325),吴江州判官张显祖请嘉兴匠人姚行满主持,用石料重建,长1300多尺,62孔,中有3大孔可通大船。明清时期,该桥又经历多次战火及洪水侵袭,但都得到修缮。咸丰十年(1860),在太平军与清军的激战中,桥、亭均遭毁坏。同治五年(1866),知县沈锡华捐俸修桥、重建垂虹亭。吴县冯桂芬作《重建垂虹亭记》,其中提到,垂虹桥所在地已不是当年临太湖枕吴淞江的景观,蒿芦拥塞渐成平陆之状始于明中叶。民国时期,垂虹桥又得到部分修缮,但已无当年之气势。
1957年8月,垂虹桥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存47孔。1967年西首大孔及邻近桥孔倒塌。之后,桥石陆续被拆走,只剩下被掩埋在土中东西两端。1985年,吴江县粮食局施工建房挖出西端遗迹8孔半,进行复原性大修,建垂虹桥遗址公园,1986年7月列为吴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吴江市政府拨款修东端遗存,与周边新建华严塔、计成纪念馆等组成“垂虹景区”,勒石作记,立于东端桥头和桥侧。2006年6月,垂虹桥遗址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