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当下,中国的一线城市与巴黎、伦敦、纽约、东京可以一比高下,但中国的乡村与里维埃拉、托斯卡纳等,就相去甚远……中国只有一流强大的城市,没有一流发达的乡村,这是一个真问题。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小镇”、特别是让年轻人回到小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也是扶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乡村基础建设的巨大投入,由无数人、无数力量推动着的广泛试错,都在努力勾勒各自对乡村未来的期许,中国乡村也因之改变了面貌。然而,乡村的未来究竟应是什么样子,至今仍然不得而知,反倒留下了很多遗憾。
在《理想的小镇》中,笔者力图梳理人类的基本需求,辨别出社会发展和演化的信号,进而重新审视我们的乡村和小镇,让新时代提供的机会和可能性浮现出来,并尝试以此穿越迷雾,窥见一点未来的形状,和幸福生活的模样。
|
內容簡介: |
当城市化浪潮迅猛来袭之时,乡村也正处于蜕化成蝶的时刻。这是一本探讨中国乡村未来可能性的书,从人文与生态的角度阐述了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未来乡村可能会是什么形态,对社会和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这样的乡村环境能够支持超越城市的更好生活。
|
關於作者: |
李彦漪(Jenny Li),白茶原创始人,上海爱家集团总裁。本科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期间回国从父亲手上接班,开始推动上海爱家集团转型,以建设世界一流小镇为目标,带领团队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开启了白茶原项目。
|
目錄:
|
序:人生,就是一场选择
个体危机
我们的简史
细细的红线
无邻的一代
纯真的善意
孤独是警讯
环境!环境!
到乡村去
重新看见乡村
环境的力量
大理社区简史
乡村健康方案
教育的明天
未来的主人翁
创新真相
创新即未来
硅谷传奇
小城故事多
工作简史
我们这样工作
乡村的可能性
理想小镇的秘密
我们的小镇观点
生态的原理
小镇新产业
新人类,新同类
后记:幸福是每个人值得拥有的人生
注释
|
內容試閱:
|
序:人生,就是一场选择
欢迎来到新时代。
从一份广告业的调查中发现,人们对于广告当中的两个词是最容易产生反应的,其中之一就是“新”(另一个是“免费”,极为合情合理)。人们对于“新”总是充满了憧憬,仿佛“新”就必然是优于现状的,是充满了希望、拥有无限可能的。在一个商品社会中,这么解释显然是合理的。创造一个还不如现状的“新”,我们会默认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对“新”的另一个感受是,它应该是一下子蹦出来的,前一秒还不存在,下一秒就闪亮登场了,仿佛魔法。在完全习以为常以后,我们的记忆往往会被覆盖,以至于很难再记起第一次接触“魔法”时的场景,只是以常理推论,认定必然会有那样的一瞬间。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找找看2007年1月9日史蒂夫·乔布斯向全世界亮出iPhone的那一刻,你会看到我们对于“新”,可以抱着怎样的激动和兴奋。那是非常典型的瞬间,完美诠释了我们对于“新”的感受。
然而,新时代是不一样的。它是慢慢来的。我们第一次听说这是个新时代、新世界时,一般都是抱着怀疑态度,生怕被人误导了。我们比较擅长辨别“新的朝代”,对于“新的时代”却将信将疑,只因新朝代有明确信号,有肉眼可见的“万象更新”,而新时代却没有。旧世界的崩塌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起初也许只是冰面上一点点并不起眼的裂痕。观察到冰川的一点退缩,并不会让我们认定冰河期就此结束。我们要等到很久以后,看过足够多的变化发生,并且确信变化不可逆转,才会相信自己已经身处新时代。所以,时代的、世界的“新”,与我们通常对于“新”的感受,有点不一样。
现在,哪怕再顽固的人,也不能否认自己身处一个新时代和新世界了,不论喜不喜欢。
新时代的另一个独特性是,它强迫我们每个人接受。如果只是一件新发明,我们可以毅然决然地拒绝,不接受,不妥协,不投降。但对于一个时代,我们是无法拒绝的,无论内心多么排斥。时代面前,“世界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先生早就总结过了。之所以要这么掷地有声地宣告,是因为顺之而活并不容易。每当时代更迭,我们都遇到了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遵照前人经验,看看别人遇到了同样情况会做何反应,会有哪些解决方案,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但每在更迭关头,我们都会吃惊地发现前人的经验报废了,硬要去学,就硬是会碰到问题。来不及反应的很多人,被浪潮拍得头昏眼花甚至头破血流。因而,不喜欢新时代是件很正常的事。世界从来不是一块花花绿绿的蛋糕,想要讨每个人喜欢。
经验正在失去借鉴作用,是随着新时代而来的新课题,可是很多人还来不及发现。在巨大的惯性之下,未曾发现活法需要变一变的人,埋着头向前,希望依然能受到世界的善待。总体来看这么想也没错。毕竟我们已经承平日久,战争、饥荒都变成遥远的历史传说,如今我们对于活得好不好的标准不再是生或死,而是变成泡面还是鱼翅。在漫长历史中,我们的先辈为了“活下去”而总结了大量教训,积累了大量经验,其精髓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争。在长期公共资源不够分配的环境中,“争”才能先人一步,而先人一步不仅关乎生活质量,更可能在关键时刻夺得一线生机。“争”提高了幸存概率。“擅争”是关键的幸存策略。在资源不够分配的背景下,别人拿走一份等同于减少了“我”得到一份的机会,因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争”带有浓厚的零和游戏色彩。这也是身处争夺中的每个人都深感压力的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哪怕能够摆脱零和游戏式的争夺,也是提升了生命质量的。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活在了一个不那么匮乏的时代,“争”已经显得没那么必要。然而惯性巨大,很多人还依然活在过去。
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很多情况下“争”已经没那么必要了。“争”作为一种生存策略,针对的是如何在艰难环境中胜出一筹,而新时代之所以“新”,是因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放弃新的可能性,坚持活在旧世界,也就等同于放弃了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可能。这无论如何都是违背策略初衷的。
那么,我们不妨以最为根本也最为“自私”的方式来提问:在这个新时代中,什么才是价值最大化的人生?
这个新时代最好的地方,最值得让人感激涕零的部分,是我们的人生有的选。这件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在过去是极为稀缺的。历史上,大量普通人的命运是一出生就被限制住的。人们总是受限于环境。遇到不幸的时代,有的人徒唤奈何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揭竿而起,自己动手强行改变处境。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历史中,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也正因如此,对于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这件事,我们没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和教诲可以参考。
“有的选”是一种自由,而自由是具有货币属性的。所谓“货币属性”,意思是拥有并不是目的,花费出去交换自己所需才是终极意义所在——财富、时间,以及自由,都是。三者当中,我们比较熟悉如何不浪费金钱和时间,却对如何消费自己的自由感到陌生。简言之,我们不习惯选择,因而也就不擅长选择。因为不擅长,当不得不选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做出与大家一样的选择。“大家都是那么选的,总没错吧”,于是大家在外出用餐前习惯于看点评。选择的难处在于我们难以衡量将会为此付出多少代价。吃了一顿不怎么满意的饭无疑是代价,付出的除了时间和金钱之外还有“机会成本”——可以获得更好体验的机会,被用在了不那么值当的地方,当然就显得有点浪费了。不过还好。考虑到人生那么长,吃饭的机会那么多,浪费一次两次并不会让人愤怒不已,这属于我们浪费得起的机会、支付得起的成本,更何况,愿意冒着失败的风险,才有可能得到超乎期待的惊喜。我们真正浪费不起的,大概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不论我们怎么选都要放弃一些别的什么,而我们又很难预测被放弃的到底是什么,这使得我们多多少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甚至“米字路口”都会犹豫一下,担心选错的话“再回首已百年身”。我们究竟该怎么选才能对得起那些被放弃了的平行人生呢?就像填写高考志愿的那一刻,面对那么多可能性,选什么学校?选哪个专业?希望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要那么选,依据是什么?代价高昂的人生选择题,总是很难。
为了降低选择难度,我们往往倾向于设定一个简单标准作为选择依据,比如“成功”。可是“成功”依然过于模糊,不好操作,那就继续简化之、具体之,比较常见的就是分解成了解释权归于“金钱、名誉和权力”的成功。这样的设定使得人生变得简单,选择时路标清晰,不再纠结,因而广受欢迎。然而这个模式还是存在问题的。不讨论意识形态或者道德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即便只是单纯从技术上分析,这种“成功”思维也有重大隐患。首先,把获得金钱、名誉和权力当作终极目标,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一系列行为的失当,有时候代价会大到一世人生都支付不起。其次是极高的不确定性。成功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成王败寇属性,而大部分人都注定是寇,是为“一将功成”垫底的“万骨”。很多人走到人生半途就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因而沮丧、佛系,感觉一切如宿命般难以逃避,仿佛人生早就标好了价格。同时,这还是个无尽的游戏。一山更比一山高,有限的生命面对着一个无尽的目标,永无止境。大多数人的结局都像跳高运动员一般,或甘心或不甘心地停滞在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跳过的横杆前,看着身边的、身后的人越过自己呼啸而去,更快、更高、更强。
最后,最大的风险是,有钱、有名、有权,并不天然就与幸福的人生画等号,这些元素最多只能被看作获得幸福人生的工具。年轻时候,都是奔着光鲜亮丽的人生去的,想金榜题名,想衣锦还乡,因为那些都是幸运的前辈们给我们做好了示范的。我们数得出各朝各代各行各业的光鲜人物,数得出他们各自的成就,心里想着“我要是也能做到像某某某那样就好了”。为什么向往那样的人生?因为总觉得那是幸福人生的保障,觉得那就是“价值最大化”的人生。然而回看历史,多少在史书上留了名的人,一辈子名利、权力什么都不缺,得了善终的竟是少数,唏嘘的人生倒是数不清。太多人在成功面前迷失了自己,忘记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财富、名誉、权力,世界上没有比它们更容易让人执迷的东西了,一辈子以此为目标并为之奋斗,还能清醒到始终超然于它们之上的人,几希。这看似是简单的选择,却是一条艰难的路。
在一个明明可以选择的年代,却像是没的选择一样,与大家一起,投入整个人生,玩一场机会成本过高的“鱿鱼游戏”,希望在前辈的教诲下依照惯性“争”出一场人生的胜利来,总觉得好像哪里出了问题。
新时代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是毋庸置疑的。随机访问一下“50后”及以前的老者,便能知道现今的社会是如何善待和关照大家的。但如果仅仅把变化当成是职业选择上的丰富,当成是三百六十行到三千六百行的量变,那就不免看得过于简单了。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变化要深刻得多。我们一直在适应和追赶变化,很多事情还来不及想清楚。其中我们最该想明白的,就是如何在巨变之后的今天找到人生的终极答案:什么才是价值最大化的人生?我们该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那些已经出现了的人生可能性,那些已经存在了的人生可选项,万一因为旧时代的思维惯性而错过了,多可惜。知道而不去选择是我们的正当权利,但因为不知道而未被列入候选名单,未免遗憾。
在这本书中,我们意图站在无数先贤和巨人的肩膀上,追根溯源,梳理我们作为人的基本需求,辨别出社会发展和演化的信号,重新审视我们的乡村和小镇,让新时代提供的机会和可能性浮现出来,尝试以此穿过迷雾,窥见一点未来的形状,以及幸福生活的模样。
说到底,获得幸福才是我们最终极和最根本的使命,是我们对自己所负的最大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