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像说母语者: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
》
售價:NT$
245.0
《
镜厅:大萧条、大衰退,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
售價:NT$
449.0
《
岁时请神
》
售價:NT$
857.0
《
数字经济中的劳动者:全新现实与社会挑战
》
售價:NT$
500.0
《
一百个星期六:与斯特拉·莱维追寻失去的世界
》
售價:NT$
347.0
《
亲熟与陌生——现象学视域下的自我与他人(中大哲学文库)
》
售價:NT$
500.0
《
对酒精的战争
》
售價:NT$
403.0
《
战时国民政府军政人才培养(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
》
售價:NT$
755.0
編輯推薦:
《学人记》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是作者四十年的“游思与随想”,是作者学思历程的感悟;下篇由若干篇文章构成,是作者有关学术、学界、学人的相关文字,利于广大读者较好了解华侨华人研究历史与现状。
內容簡介:
人是依托大地的,大地的行走当然是关于人的行走;思考时,需要行走的律动;行走中,灵感与思想涌出。历史是叙事的,更是穿越的、分析的和诗性的。路上的历史,都是山与海的历史,风与雨的历史,天与地的历史,内与外的历史,似是而非的历史,这里与那里的历史,探索的、过程的和酝酿的历史 —— 一句话,都是思想的历史和心灵的历史,是谓《学人记:大地的思想与行走的历史》。
《学人记》是关于大地的思想与行走的历史,也是关于文化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化,由《大地的思想集》《历史的文化集》上、下两篇构成。如果说,从第一本英文代表作到第一本中文代表作,作者经历了二十年的学术探索;那么,从青涩学生到《学人记》,则整整走过了三、四十年的职业人生。《学人记》是作者同时出版的另一部著作《学术志:田野、星空与飞燕》的姊妹篇。
關於作者:
吴小安,厦门大学学士、硕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先后受邀赴阿姆斯特丹大学、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新西兰梅西大学、荷兰皇家科学院东南亚暨加勒比海研究院,以及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客座研究,凡十四年。历任厦门大学助教、讲师,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人文特聘教授,兼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起,担任华侨大学讲席教授兼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创院院长。
中文专著为《区域与国别之间》《学术志:田野、星空与飞燕》。英文专著《华人商业与马来属邦的形成1882—1941》荣获提名并最后入围美国“亚洲学会”2005年度东南亚研究最佳著作奖 “Harry J. Benda Book Prize”全球六部著作短名单。共同主编四本著作,主持两卷本合作译著《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参加撰写《剑桥全球移民史》第二卷,出版诗集《燕寨集》。
目錄 :
序 足音的漫语与回归的历史
上编 大地的思想集
游思与随想一
游思与随想二
游思与随想三
游思与随想四
游思与随想五
游思与随想六
游思与随想七
下编 历史的文化集
世界历史中的文明叙事范式与亚洲文明的现代性含义
百年大变局、华侨华人与比较的历史
试论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路径选择与专业书写
大学综合改革与世界一流的建设
嘉庚精神、现代教育与华侨华人
特殊的年代和特别的地方:饶宗颐与新加坡
中国与南洋、族群与教育:试论嘉庚情怀及其意义
回忆与怀念:周南京教授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
我的厦大、我的青春:追思陈兆璋教授
遇见与再见:我与杨国桢、翁丽芳老师
跋 思想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化
內容試閱 :
跋 :思想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化
思想,是社会的与政治的,也是历史的与文化的。如果说一切 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应该是指一切的历史都是思想史、文化史。“历史与哲学”,“历史与经学”,或者“历史与宗教”,都是经典的学术关怀。观念里,文化主要是文学、艺术、音乐,或者说与 国家、族群与生产方式等密切关联,却与历史基本无关。然而,世界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世界文明史,或者世界文化史。如同思想 的历史与历史的思想一样,历史的文化与文化的历史,不仅厚实恒 久,而且灿烂多彩。 历史,是材料的、实证的与记事记人的,不是理论的和模型 的、框架的和建构的。历史学人,都是排斥理论的,如果不是反 理论的;或者说,历史学人,至多是借鉴理论的,如果不是制造 理论、模型和概念。然而,无论中外,一流的历史学与历史学人, 都是分析的、多学科的和富有想象力的,同时是立足史料的和长 时段历史视角的。传统的中国文史哲一家,即是最好的证明。历史的专业话语,越来越被哲学系和中文系的学人占据,一点不值得奇怪。历史的专业领域,越来越活跃着政治学人、人类学家、 文化与传播学者和艺术创作者的身影,甚至理工科学人的真知灼见,则值得关注。
《学人记》是关于大地的思想与行走的历史的,也是关于文化 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化的。如果关联该书的姊妹篇《学术志:田野、星空与飞燕》一起阅读,那么对于理解英文拙著《华人商业与马来属邦的形成,1882—1941》和中文拙著《区域与国别之间》,应该 就无须赘言了。如果说从第一本英文代表作到第一本中文代表作, 我经历了二十年的学术探索,那么,从青涩学生到《学人记》《学 术志》,我走过了三四十年的职业人生。 如果没有思想,历史学人怎么书写富有思想深度的历史呢;如 果没有文化,历史学人怎么书写富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呢。这是古老 的命题,也是新鲜的挑战。如同理论与经验、概念与现象的关系, 对于任何学人创新智识活动而言,理解,特别是一般性的理解与专 业性的批判,以及学科性的批判与跨学科性的理解,如果说不是基本的,那么至少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这不仅是时代的变化,而且 是世界的变化;也不仅是学人的变化,而且是学术潮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