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被揉碎的世界中心,《耶路撒冷三千年》译者倾情翻译,走进这座灿烂无比却又伤痕累累的伟大城市。
1.一览耶路撒冷宏阔与悲壮的视觉志,超140张高清图档、照片, 以图证史,图文并茂,生动讲述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
2.一本毁灭与重生交织的城市史诗,一部城市构筑的人类文明史
3.这里是三大宗教、多元文明的汇聚之地,这里是冲突不断、多方博弈的角逐之地,这里是被揉碎的世界中心,辉煌灿烂又伤痕累累,神圣美丽又千疮百孔
4.《耶路撒冷三千年》译者倾情翻译,新增译注25条,简洁流畅,严谨客观
精装双封,外封烫白,内封烫黑,内文全彩,质感呈现
|
內容簡介: |
耶路撒冷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世界瞩目却命运多舛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全书通过二十五个章节回顾了耶路撒冷的起源,并展示了近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一神宗教争端的中心,作者还重点关注了西墙、圣墓教堂、大卫塔、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等关键地点,以及十字军东征、六日战争等关键时刻。全书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及照片,共计140余幅。如作者所言本书“将把这座趣味横生、令人陶醉却也充满血腥和仍在发生争斗的城市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
關於作者: |
[以]约瑟夫·米尔斯 著
约瑟夫·米尔斯,世界著名记者、评论家
张腾飞 译
张腾欢,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犹太-以色列史,参译《耶路撒冷三千年》(该书获得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在《世界民族》《史学集刊》《世界知识》《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序言
耶路撒冷的起源
大卫王和他的城市
所罗门王的圣殿
亚述人和巴比伦人
从居鲁士到亚历山大
西墙
埃及-希腊和罗马的统治
拿撒勒的耶稣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与伊斯兰
十字军东征
圣幕教堂
马穆鲁克
重生和重建
岩石圆顶清真寺
西墙之外
锡安与一个新时代的黎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
阿克萨清真寺
英国委任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家和首都
大卫塔
耶路撒冷的新机构
六日战争
耶路撒冷的文化生活
图片来源说明
|
內容試閱:
|
耶路撒冷的起源
耶路撒冷起源于前《圣经》时代,后来希伯来人对其进行了重建,并作为自己的首都和圣城。在希伯来人定居耶路撒冷很久之前,这座城市就已经存在了。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们曾居住在那里的山上——这一时间甚至比青铜时代还早——这些山逐渐组成了后来的耶路撒冷。
最早有关耶路撒冷的记载出现在约公元前2000年埃及中王国时期的咒文和阿玛纳泥板(记载有埃赫那吞统治时期的外交通信)上,这座城市在那些咒文中被称作“Rusalimum”。“Rusalimum”的词根S-L-M被认为指代“和平”(现代阿拉伯语为salam,现代希伯来语作shalom)或“沙里姆”(Shalim,古代迦南人认为其是掌管黑暗的神)。
阿玛纳泥板上记载有埃及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Amenophis III)及其继任者埃赫那吞(Akhenaten)与其他近东统治者之间的大量通信。1887年,这些泥板发现于埃及的泰尔-阿玛纳(阿玛纳书信由此得名)。当时从地下发掘出大量泥板,总共有382件,但后来仅有50件得到了释读。
多数泥板上记载的信件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中期,这些信件涉及巴比伦、亚述、哈提、米坦尼这些独立国家的统治者,也包括近东很多小国的统治者以及过去以色列、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一带附属国的统治者。
阿玛纳泥板文字的发现及其迅速被解读彻底改变了学者们对该地区历史和政治发展的既有理解。这些泥板是迦南统治者写给埃及法老的信件,信件上既有迦南语,也有阿卡德语。在古以色列人到来之前,耶路撒冷一带的迦南人说何种语言?这些信件为此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大约在这一时期,耶路撒冷一带的城市生活也生机勃勃。位于今伊拉克的乌鲁克城(Uruk),人口可能一度有4万人,这时在死海北边的一处绿洲,城墙环绕的小城耶利哥(Jericho)也兴起了,这座小城是该地区主要的城市中心之一。在耶路撒冷地区,定居点在周围山丘上的墓地附近,在犹地亚沙漠(Judean Desert)边缘和基训泉(spring of Gihon)附近,逐渐开始多了起来。
考古发掘报告显示,那些不朽的城墙由公元前17世纪的迦南人建造,高约8米。城墙矗立在定居点东侧,保护着从基训泉和史罗亚池(Shiloach)而下的珍贵水道。水源则由一道巨大而厚实的墙保护着,墙体由每块重达三吨的石头砌成。
公元前1550至前1400年,耶路撒冷落入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早期法老的霸权统治下。阿赫摩斯一世(Ahmose I,公元前1570—前1546年在位)和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公元前1525—前1512年在位)再次将埃及统一,并将疆土扩至黎凡特(Levant,今以色列、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和叙利亚),使该地区大部臣服于其统治下。乌鲁萨利姆(耶路撒冷)的首领阿布迪·赫巴寄给埃及霸主阿蒙诺菲斯三世(公元前1417—前1379年)的信以及我们所看到的照片所显示的是一个足够广阔和富有的城市,它足以供养一个引人注目的熟练的工匠阶层。
公元前12世纪,统称为“海上民族”的多个群体对青铜时代晚期的既有大国发起了一系列攻击,导致了埃及政权的衰微。公元前1178年,在迦南战役中,埃及遭遇重创,中央权威土崩瓦解,许多独立小王国开始在该地区出现。
《圣经》中首次提到耶路撒冷是在《创世记》第14章第18节,其中提到亚伯拉罕将十一税给了撒冷王麦基洗德(the King of Salem,Melchizedek)。耶路撒冷这个名字本身没有被使用,但似乎是同一个地方,因为据说亚伯拉罕在该地区,而且该城的名字撒冷是其后来名字的一部分。根据《米德拉西》(Midrash)(古代犹太人在《圣经》阐释上的教理训导,它选取《圣经》上的事件、律法、传统或著名人物,对其在文本之外的含义进行阐释,“米德拉西”一词还指《圣经》所载全部教理说明的汇编)所载犹太传统,耶路撒冷为亚伯拉罕的先祖闪(Shem)和希伯(Eber)所建立。
亚伯拉罕来到位于耶路撒冷北面的摩利亚山(Mount Moriah),在那里,他准备将以撒(Isaac)作为祭品献给上帝(《创世记》第22章第2节)。后来,摩利亚山被并入耶路撒冷,成了“圣殿山”,所罗门在那里建造了神殿——“第一圣殿”。
“耶路撒冷”一词在《圣经》中首次出现,是在《约书亚书》第10章第1节, 经文中记载,耶路撒冷的国王亚多尼洗德(Adonai-Tzedek)抵抗约书亚(Joshua),但在亚雅仑谷(Valley of Ayalon)被击败。据《圣经》记载,耶路撒冷被耶布斯人征服、洗劫和遗弃,他们统治耶路撒冷400年,直到公元前1003年被大卫王占领。将耶路撒冷吞并后,大卫王将其作为自己统治下的以色列联合王国的首都(《撒母耳记(下)》,第5章第6节)。
一种理论——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认为以色列人是外来者,他们从世代定居在这里的半闪米特耶布斯部落手中夺取了迦南。另一种理论认为,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后来到了迦南。然而,可能的真相是,由于当时迦南是埃及帝国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在其领土内移动,因此至少有一部分以色列人已在该地区定居。还有一种理论提出,他们是由居住在迦南山区的耶布斯部落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那么,希伯来人是如何在他们的语言中纳入“耶路撒冷”或“耶鲁沙拉依木”(Yerushalayim)一词的?原因或许简单,该词容易以希伯来语中有重要意义的形式音译。该词的后半部分似乎与shalom(意为和平)接近,shalom的词根包含完成或完全之意(它也出现在“Solomon”和“Absalom”这样的人名中)。耶路撒冷一词的第一个音节听起来像yara一词,意为扔、投掷或射击,该动词用来表示射箭、投石和抓阄。
或许,耶路撒冷一词仅仅是被希伯来化了,而非被改变,因为该词也意为“和平之雨”——yara的另一个词源是yoreh,意为冬季的第一场雨。从很久远的时候起,耶路撒冷就几乎被旷日持久的冲突和战争所笼罩,对于这样一座城市而言,称耶路撒冷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世界的辐射中心,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