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編輯推薦:
本书内容具有系统性、连贯性、透彻性。兼顾大学计算机基础核心知识,补充、融合现代前沿和成熟的信息技术知识,并本着学以致用的目标,利用详细说明和实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透彻地对相关内容进行阐释和解读。
內容簡介:
本书针对目前社会上相关教材知识体系陈旧、内容有机连接断层等问题,结合多年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从易于理解和实用的角度出发,严格筛选、精心推敲和组织相关素材,旨在帮助读者融会贯通地理解计算机和信息基础知识并进行熟练应用。本书通过合理设计章节内容,围绕计算机和信息核心知识和技术,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使用计算机需要掌握的软、硬件知识和技术,而且知识连贯,前后呼应并有机衔接,易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内容涉及计算机单机组成、操作系统、存储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多媒体技术、办公软件、程序设计等诸多实用基础知识和技术,为系统、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和信息知识和技术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参考教材。本书可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或“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入门参考用书。本书提供的知识和内容涵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科目要求,对于参加该科目考试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精良的参考教材。本书内容设计满足当前国家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适用于专科、大学以及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从业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储备。
關於作者:
郑立华,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20门,包括移动互联网创新、C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C程序设计、计算机结构、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IS Modeling、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Office高级办公软件等;主讲研究生课程1门,移动计算;参讲研究生课程4门,包括算法设计和复杂性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新技术专题,以及传感网与移动终端设计与开发。同时,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参编论著3部。主持*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1项,横向1项,教改项目3项,参加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30余项。在图像处理和分析、农业模型构建、土壤近红外光谱数据挖掘、农业移动计算、云平台构建开发、光谱检测装置开发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10篇,EI期刊论文22篇。
目錄 :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
1.1 计算机信息技术
1.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3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
2.1 计算机工作系统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
2.4 计算机指令系统简介
2.5 小结
习题
第3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
3.1 操作系统概述
3.2 Windows操作系统
3.3 其他常见操作系统简介
3.4 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多媒体技术
4.1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
4.2 多媒体处理技术基础
4.3 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5.1 数据通信基础
5.2 计算机网络概述
5.3网络协议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4 互联网的应用
5.4 小结 1
思考题
第6章 信息和网络安全
6.1 什么是信息和网络安全
6.2 信息和网络安全隐患
6.3 信息和网络安全策略
6.4 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
6.6 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常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
7.1 Word
7.2 Excel
7.3 PowerPoint
7.4 其他Office应用软件简介
7.5 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程序设计基础
8.1 软件工程概念
8.2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8.3 程序设计方法
8.4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参考答案
內容試閱 :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决定性地位,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育支持的高度和力度,为我国培养信息化人才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承担崭新的、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角色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知识点多、内容琐碎繁杂、难以融会贯通等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入门初期很难将若干知识点自行系统地进行总结和应用,有的知识因为难以展开,因而相对较为抽象,较难于把握和驾驭。另外,实践证明,融会贯通地理解计算机核心知识和技术可以引发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并进行应用不仅能够获得一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收获思维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一本适宜的、系统的、深入浅出的辅导教材既可以帮助读者系统、无误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也能够帮助读者驾驭计算机——这个人类大脑的延申工具,迈上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台阶,打开一扇通过更高前沿科学的大门。本书遵循启发式教学的规律,注重知识点的引入,使得知识首先有一个良好的着陆点;同时通过详细展开、实例说明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清晰、透彻的讲解。教材的脉络和章节设计使得读者能够从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学习中不断迭代理解,引导读者慢慢地摆脱单纯学习知识点的束缚,逐渐能够从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思维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遵循这个步骤来讲解。本教材很好地把握了知识学习和灵活运用的平衡,不但能够帮助读者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注重了读者融会贯通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本书以知识和技术体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透彻性作为写作的主旨,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并快速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技能。本书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核心知识为主线,剔除目前相关教材中陈旧、冗余的内容,融入现代前沿和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完整地为读者呈现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应用技能,以期为读者后续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全书内容精练,文字简洁易懂,逻辑清晰,语句通顺流畅,文风清新自然,各章节设计合理、实用。本书集“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及“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等课程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从知识点片段到操作说明,从重点内容的把握到难点内容的讲解,不仅精确而且到位,便于读者理解。可以说教师们将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攒的精华均凝聚在了本书文字中,成书过程就是集体智慧结晶的过程。 全书共分8章,均由若干年相关课程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倾情书写,我们的朴素初衷就是要编写一本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讲授的优秀教材。其中第1章至第4章由郑立华教授编写;第5章和第6章由吕春利教授和郑立华教授编写;第7章由郑立华教授和马钦副教授编写;第8章由马钦副教授编写。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首先为读者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与表示类型,以及各类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第2章《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对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单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指令系统,以及计算机硬件简单故障诊断方法等进行详细介绍,揭开计算机系统的神秘面纱,为整体理解和使用计算机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3章《计算机操作系统》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目前使用*为广泛的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使用,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个流行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快速掌握Window 10的使用方法。第4章《多媒体技术》介绍了多媒体的概念,及其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和国际标准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计算和信息技术在多媒体领域的展现形式和发展前景。第5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结构、Internet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等基础性知识,并通过几个关键命令的讲解进一步加深读者对于网络的认识。第6章《信息和网络安全》从网络安全分析、安全策略以及相关法律等角度对信息与网络安全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诠释。第7章《常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详尽阐述了Office 2016版本套件中的Word、Excel以及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并对套件中的其他应用软件进行了介绍,帮助读者从细节到轮廓,深入了解Office套件的功用,为将来使用其他版本或其他类似办公软件奠定坚实的基础。第8章《程序设计基础》讲述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并给出一个面向对象设计的程序实例连接这些知识点,为读者后续学习程序设计铺路。为了引导读者对知识进行总结、思考和深度记忆,每章后面都设计了习题,基本涵盖了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或值得思考的点,这也为读者提供了自行检验学习效果的机会。本教材需要配合电脑操作一起学习,效果更佳。伴随本书成稿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成果,编写组人员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克服了诸多困难,目标是最终奉献给读者一本精彩的教材。我们期望能将这种精神通过教材传递给读者,期待更多的人精通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为祖国的信息化事业多作贡献。在这里,对各位编写组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相信我们的努力会在读者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回报。同时,编写组一致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张玲老师,她辛勤的劳动是本书能顺利出版的关键。出版一本没有错误而且实用的教材是编写组成员达成的共识,书稿虽几经审校,但恐怕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仍然可能出现错误。对于本书的任何问题请使用E-mail发送到邮箱:zhenglh@cau.edu.cn,编者将不胜感激,在此表达深深的谢意。编者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