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內容簡介: |
.民间工艺是民众智慧的结晶,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机械技术广泛应用,消费市场开放扩大,给民间工艺存续及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民间工艺从实用性为主的生产生活技术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民众传统生活方式和质朴审美趣味的体现,一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民间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民间工艺在适应时代需求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流变,反映了社会变迁对民间社会的深刻影响,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在历史传统与现代生境双重关系中的能动性,也是地方性民间传统社会谋求与主流话语体系进行双向对话,与更大文化圈层进行艺术交流、寻求认同与共鸣的载体。
|
關於作者: |
汪榕,女,1978年生,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振兴。编纂出版教材及著作11部,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共计200余万字。代表作品有《指尖上的故事——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大师访谈录》、《民族民间工艺与乡村文化经济》、《聚落与变迁——寻找最典范的中国民族乡村》、《云南民族文化概览》等。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傣族手工织锦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傣族的历史、人口、分布与支系
二傣族先民纺织技术的考古遗存及文献记录
三傣族手工织锦与傣族文化
四傣族手工织锦的“生活世界”
第二章傣族手工织锦的生态利用知识
一傣族手工织锦材料的选择与变化
二傣族手工织锦织机的主要部件、功能及基本机型
三傣族手工织锦的工艺流程
第三章傣族手工织锦的实用性审美特征
一傣族手工织锦作为日常生活用品
二傣族手工织锦作为旅游商品
三傣族手工织锦作为文化遗产
四傣族手工织锦的实用性审美特征
第四章傣族手工织锦的仪式性审美特征
一傣族手工织锦与原始宗教信仰
二傣族手工织锦与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
三傣族手工织锦的仪式性审美特征
第五章傣族手工织锦的艺术性审美特征
一傣族手工织锦的基本纹样
二傣族手工织锦的典型纹样
三傣族手工织锦的艺术性审美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內容試閱:
|
“魁阁学术文库”总序
1939年7月,在熊庆来、吴文藻、顾毓琇等诸位先生的努力下,云南大学正式设立社会学系。在这之前的1938年8月到9月间,吴文藻已携家人及学生李有义、郑安仑、薛观涛辗转经越南从河口入境云南,差不多两个月后,其学生费孝通亦从英国学成后经越南到昆,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附设的燕京大学-云南大学实地研究工作站(亦称社会学研究室)。1940年代初,社会学研究室因日军飞机轰炸昆明而搬迁至昆明市郊的呈贡县魁星阁,“魁阁”之名因此而得。此后差不多6年的时间里,在费孝通的带领下,“魁阁”汇集了一批当时中国杰出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如许烺光、张之毅、田汝康、史国衡、谷苞、胡庆钧、李有义等,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出版了一系列今日依然熠熠生辉的学术精品。由于吴文藻、费孝通、杨堃等诸位先生在1940年代的努力,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及其社会学研究室(“魁阁”)成为当时全球最重要的社会学学术机构之一,其中涌现了一大批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魁阁”因其非凡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魁阁”的传统是多面相的,其主要者,吴文藻先生将之概括为“社会学中国化”,其含义我们可简单概括为:引进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之为工具在中国开展实地研究,理解与认知中国社会,生产符合国情的社会科学知识,以满足建设现代中国之需要。
为实现其“社会学中国化”的学术理想,1940年代,吴文藻先生在商务印书馆主持出版大型丛书“社会学丛刊”,在为“社会学丛刊”写的总序中,吴先生开篇即指出,“本丛刊之发行,起于两种信念及要求:一为促使社会学之中国化,以发挥中国社会学之特长;一为供给社会学上的基本参考书,以辅助大学教本之不足”。丛刊之主旨乃是“要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社会学的基础”。“魁阁”的实地研究报告,如费孝通的《禄村农田》、张之毅的《易村手工业》、史国衡的《昆厂劳工》、田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