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多模交通 终端物联 系统互联 数据融合
面向交通管控需求,规范物联互联数据交互;突出目标场景导向,推动数据融合挖掘应用
重点论述路侧终端设备数据、边缘节点数据、公安交管专网应用系统集成数据以及跨领域应用系统平台数据的数据结构、交互内容、通信协议以及安全认证等相关内容。
提出交通管控大数据应用的框架体系和交通管控数据融合应用案例,为构建面向交通管控的可网联、可获取、可交互的数据规范交互体系与数据应用体系提供了基础与指南。
可作为交通管理者、科研院所专家、规划咨询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资料。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介绍城市交通管控大数据交互规范和数据融合应用的专著,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路侧终端设备数据、公安交管专网系统数据,以及跨领域应用系统平台数据的交互规范和融合应用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管控大数据交互体系、路侧终端设备数据交互规范、边缘节点数据交互规范、公安交管专网应用系统集成数据交互规范、跨领域应用系统平台互联交互规范、交通管控大数据应用框架、交通管控数据融合应用案例,为城市交通管控大数据的深入交互与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本书可作为交通管理者、科研院所专家、规划咨询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资料。
|
目錄:
|
前言
第1 章 绪 论/ 001
1.1 背景/ 001
1.2 目标与范围/ 003
第2 章 交通管控大数据交互体系/ 004
2.1 数据分类/ 004
2.1.1 路侧终端设备数据/ 004
2.1.2 公安交管专网系统数据/ 005
2.1.3 跨领域应用系统平台数据/ 005
2.2 数据交互方式/ 006
2.2.1 文件交互方式/ 006
2.2.2 数据库交互方式/ 006
2.2.3 Web 服务交互方式/ 007
2.2.4 实时交互/ 007
2.3 大数据应用/ 008
第3 章 路侧终端设备数据交互规范/ 010
3.1 概述/ 010
3.2 交互内容/ 010
3.3 终端数据结构/ 014
3.3.1 交通流参数检测通信接口/ 014
3.3.2 视频检测器通信接口/ 015
3.3.3 电子警察、卡口通信接口/ 015
3.3.4 RFID 射频检测器通信接口/ 015
3.3.5 信息发布通信接口/ 015
3.4 终端数据交互规范/ 016
第4 章 边缘节点数据交互规范/ 017
4.1 概述/ 017
4.2 交互内容/ 017
4.3 边缘节点数据结构/ 021
4.3.1 终端设备与边缘节点数据交互内容/ 021
4.3.2 边缘节点与信号机数据交互内容/ 021
4.3.3 边缘节点与协同管控平台数据交互内容/ 022
4.4 边缘节点数据交互通信协议/ 022
4.4.1 物理层/ 022
4.4.2 网络层与传输层/ 023
4.4.3 应用层/ 023
第5 章 公安交管专网应用系统集成数据交互规范/ 025
5.1 概述/ 025
5.2 通信协议/ 026
5.3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数据交互规范/ 027
5.3.1 交互内容/ 027
5.3.2 数据结构/ 029
5.4 交通视频监视系统数据交互规范/ 029
5.4.1 交互内容/ 030
5.4.2 数据结构/ 031
5.5 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交互规范/ 031
5.5.1 交互内容/ 032
5.5.2 数据结构/ 033
5.6 交通违法监测记录系统数据交互标准/ 033
5.6.1 交互内容/ 033
5.6.2 数据结构/ 034
5.7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交互规范/ 034
5.7.1 交互内容/ 035
5.7.2 数据结构/ 036
5.8 交通事件采集系统数据交互规范/ 036
5.8.1 交互内容/ 036
5.8.2 数据结构/ 037
第6 章 跨领域应用系统平台互联交互规范/ 038
6.1 概述/ 038
6.2 通信协议/ 038
6.2.1 数据交互模式/ 038
6.2.2 增量条件/ 038
6.2.3 数据交互传输方式/ 039
6.3 公交系统互联交互规范/ 041
6.3.1 交互内容/ 041
6.3.2 数据结构/ 043
6.4 网约车平台互联交互规范/ 043
6.4.1 交互内容/ 044
6.4.2 数据结构/ 046
6.5 共享单车平台互联交互规范/ 047
6.5.1 交互内容/ 047
6.5.2 数据结构/ 049
6.6 地图导航系统互联交互规范/ 049
6.6.1 交互内容/ 050
6.6.2 数据结构/ 052
6.7 车联网系统互联交互规范/ 052
6.7.1 交互内容/ 052
6.7.2 数据结构/ 054
第7 章 交通管控大数据应用框架/ 055
7.1 设计原则/ 055
7.2 功能框架/ 055
7.2.1 数据汇聚/ 056
7.2.2 整合治理/ 056
7.2.3 分析建模/ 056
7.2.4 智慧应用/ 057
7.3 系统架构/ 057
7.3.1 资源层/ 057
7.3.2 感知层/ 058
7.3.3 认知层/ 058
7.3.4 行动层/ 059
7.4 网络架构/ 059
7.5 应用体系/ 060
7.5.1 应用需求/ 060
7.5.2 典型应用场景/ 063
7.5.3 用户服务/ 066
第8 章 交通管控数据融合应用案例/ 072
8.1 多源数据融合的路网宏观基本图构建/ 072
8.1.1 案例背景/ 072
8.1.2 数据来源/ 073
8.1.3 融合算法/ 074
8.1.4 案例分析与结论/ 075
8.2 通勤出行模式分析/ 080
8.2.1 案例背景/ 080
8.2.2 数据概述/ 081
8.2.3 融合算法/ 084
8.2.4 案例分析/ 100
8.2.5 结论/ 106
8.3 基于IC 卡和GPS 数据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研究/ 108
8.3.1 案例背景/ 108
8.3.2 数据概述/ 108
8.3.3 融合算法/ 111
8.3.4 案例分析/ 118
8.3.5 结论/ 124
8.4 地图导航平台路段速度数据和浮动车GPS 速度数据融合案例/ 124
8.4.1 案例背景/ 124
8.4.2 数据概述/ 125
8.4.3 融合算法/ 127
8.4.4 案例分析/ 132
8.4.5 结论/ 136
8.5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网约公交站点选取与时刻表编制/ 137
8.5.1 案例背景/ 137
8.5.2 数据概述/ 137
8.5.3 融合算法/ 145
8.5.4 案例分析/ 148
8.5.5 结论/ 161
8.6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网约公交出行需求分析与路径规划设计/ 162
8.6.1 案例背景/ 162
8.6.2 数据概述/ 163
8.6.3 模型构建/ 165
8.6.4 案例分析/ 169
8.6.5 结论/ 175
8.7 路网多态行程时间估计/ 176
8.7.1 案例背景/ 176
8.7.2 融合算法/ 177
8.7.3 案例分析/ 185
8.7.4 讨论/ 200
8.8 路网临界交通状态识别方法/ 206
8.8.1 案例背景/ 206
8.8.2 数据概述/ 209
8.8.3 融合模型/ 212
8.8.4 案例分析/ 217
8.8.5 评估和应用/ 223
8.9 出行需求特征时空影响因素建模/ 230
8.9.1 案例背景/ 230
8.9.2 数据概述/ 230
8.9.3 融合算法/ 233
8.9.4 案例分析/ 239
8.9.5 结论/ 241
附 录/ 249
附录A 路侧终端设备交互数据格式/ 249
附录B 边缘节点设备交互数据格式/ 256
附录C 公安交管专网应用系统交互数据格式/ 265
附录D 跨领域应用系统平台交互数据格式/ 276
参考文献/ 295
|
內容試閱:
|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交通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我国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科技建设从单个系统和设备,逐步转向综合性集成和大数据应用。在网联大数据驱动的新技术环境下,路侧终端设备、各类业务系统以及互联网出行平台等产生的交通大数据日趋丰富。然而,现有的终端物联、系统互联侧重纵向集成,缺乏横向互联,缺乏数据交互共享规范,这严重制约了基于交通管控大数据的规范交互与协同应用。因此,面向交通管控设备物联交互、系统平台互联需求,提出多模式交通管控大数据的交互规范与应用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支撑新时代城市交通管控的重要基础。
本书重点论述了路侧终端设备数据、边缘节点数据、公安交管专网应用系统集成数据以及跨领域应用系统平台数据的数据结构、交互内容、通信协议以及安全认证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通管控大数据应用的框架体系和交通管控数据融合应用案例,为构建面向交通管控的可网联、可获取、可交互的数据规范交互体系与数据应用体系提供了基础与指南。全书内容共分为8章,其中第1章至第6章由浙江大学金盛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刘东波、树爱兵编写,第7章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张雷元编写,第8章由浙江大学金盛、中山大学蔡铭、东南大学李文权和重庆交通大学李淑庆编写。全书的统稿工作由金盛、刘东波和树爱兵完成。在书稿的形成和文字整理过程中,浙江大学王殿海教授、重庆交通大学邵毅明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军利教授、东南大学陈峻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海洋教授、中山大学何兆成教授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另外,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以及重庆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姚文彬、陈华、张进、余静财、白聪聪、杨城城、戎栋磊,硕士研究生卢一笑、李博林、熊洋、刘耀鸿、刘欢、吴寅、陈诺、骆皓青、周梦涛、江杨、苏弘扬、张作铭、郭文彤、鲍钱涵等同学做了大量的图表整理、文献整理和文字校对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模式交通系统物联互联数据共享认证与应用体系” (2018YFB1601001)、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公路隧道自主式交通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2022C01042)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数据-模型混合驱动的城市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 (LR23E080002)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后期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