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医传播研究(中医科技人文研究文库)

書城自編碼: 39042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严世芸 陈丽云 张苇航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62636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5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NT$ 207.0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NT$ 302.0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40
《 神农本草经疏(全二册) 》
+

NT$ 398
《 脐针入门 》
+

NT$ 218
《 橘井针要 : 特色针灸疗法临证体悟 》
+

NT$ 480
《 结直肠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

NT$ 510
《 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 》
+

NT$ 325
《 胡希恕经方医学 : 经方里证 》
編輯推薦:
本书对中医传播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将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论文进行分类,并对之进行专题述评,包含了文献汇编和理论阐发等方面的创造性工作,有助于学者回顾与研究。
內容簡介:
本丛书集中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医领域在科技史、医疗社会史、出土文献、哲学、文化、传播、传统流派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文献研究方式,对重要论述、代表人物、重大事件等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分析和归纳,突出重点,总结规律,为传承中医药科技人文思想、促进中医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创新性高质量发展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
传播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结合的典范,正是在继承与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提升,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健康理念的基石。中医传播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学术理论的形成来看,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亟待我们进行系统回顾与深入分析。基于此,本卷收集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各类期刊上正式发表的与中医传播相关的学术论文共约200篇,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梳理以往在中医传播领域进行的工作,对中医传播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为在新媒体时代推动中医的有效传播助力,为中医药参与打造“健康中国”的战略助力,为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的健康助力。
關於作者:
严世芸,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历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顾问(原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终身成就等荣誉称号。担任《辞海》副主编,全国名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藏象辨证论治体系、中医高等教育、中医学方法论和人才培养规律、中医药标准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以及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曾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育B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优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卫生部高等医药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优秀教材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终身成就奖等。
陈丽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师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人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前主委,上海科技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史杂志》《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医文献》杂志编委,《中医药文化》杂志常务编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史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B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医学史教学、科学技术史、医史文献和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主持与主要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主要著作有《中医方药学史》《中外医学史纲要》《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跟名医做临床》《中国医学史》《秦伯未学术经验集》《岐黄史话》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张苇航,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文化学和医史文献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常务理事、医史文献分会委员,《中医药文化》编委,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第二批上海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主持与主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与市教W课题,发表代表性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和规划教材多部,担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及“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文化学》副主编,开设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中医学”“中国传统物质文化与中医学”等,获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四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年组特等奖,2022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
目錄
综 述
深化学术内涵,高扬文化双翼———对中医传播的回顾与总结 张苇航 ( 3 )
第一章 中医传播概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国际化路径选择 魏银军 何佳洁 田淑卿 (13)
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围 陶 林 张宗明 (15)
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挑战与对策 单家银 杨建军 胡亚飞等 (19)
回归民间走向世界———中医文化发展传播的当代使命 郑晓红 (22)
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及传播模式分析 刘新鸥 申俊龙 沈永健 (26)
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医药传播研究的计量分析 陈姗姗 邵英俊 (30)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本问题论纲 张雷平 李柔冰 (34)
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研究———兼评《中医药法》相关条款 岳远雷 赵 敏 司 婷 (39)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一):语境与传播 丁 颖 魏一苇 严暄暄等 (41)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二):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
盛 洁 丁 颖 严暄暄等 (45)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三):新媒体 严 璐 冯雅婷 严暄暄等 (49)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四):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 胡以仁 易法银 盛 洁等 (53)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五):“他者”之音———海外“本土中医”
魏一苇 严暄暄 何清湖 (57)
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 傅文第 (60)
第二章 中 医 传 播 史
中国古代中医药知识的传播途径浅析 李 茵 刘艳骄 (69)
从民国中医期刊看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途径 王森林 (74)
明清之际中医海外传播概述 王为群 周俊兵 王银泉 (77)
中医海外传播史特点分析 刘国伟 左 宁 (80)
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 刘国伟 李 琳 (82)
中国古代医药文献对外传播及其影响 孔卓瑶 张宗明 (85)
十五世纪以来中医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 高 晞 (90)
中医药对外传播的历史启示 徐永红 (99)
第三章 中医传播途径、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传播模式与要素 (105)
试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魏一苇 何清湖 陈小平 (105)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传播的语境及路径分析 申俊龙 马洪瑶 (108)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播路径创新 吴德珍 申俊龙 徐爱军等 (115)
“互联网+”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韦 健 (118)
国际传播学5W模式对中医文化传播的指导意义 王晓敏 (122)
从社会认知角度浅析中医药文化传播 刘新鸥 申俊龙 沈永健 (127)
浅析文化社会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 张潍漪 孙春玲 杜易洲 (130)
第二节 传播媒介与平台 (135)
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医药———中医博客的创作与传播 毛嘉陵 张立军 郑东海 (135)
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传播模式研究———从湖南卫视《百科全说》
谈中医传播 李文泰 何清湖 (140)
微博时代中医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树剑 (142)
中医慕课传播的优势与挑战 钱敏娟 (145)
中医文化资源数字出版与传播略论 李路丹 禹纯顺 (147)
三级架构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司建平 (150)
媒介革命中中医学传播窘境及其对策 何裕民 (153)
试论互联网时代的中医文化传播 王 磊 (158)
新媒体背景下中医理论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陈 靓 张保春 (161)
中医药博物馆跨文化传播研究 张书河 蓝韶清 郭爱银 (164)
依托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与传播 刘 洪 (166)
基于中医院校档案视角的中医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李园园 (170)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方 堃 陈 卓 (173)
中医文化的体验式传播———论全国首个岐黄国医外国政要
体验中心 刘 婷 (176)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王克园 梁 祯 王林景 (177)
论新媒体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生态研究 张雷平 (180)
公众理解中医:中医药新媒体传播伦理失范之研究 刘丹青 张宗明 (186)
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视频资源的建设研究 焦金金 祁建松 (191)
新媒体对中医文化传播的影响 黄 晖 何 姗 唐小云 (194)
“两微一端”上中医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建议 纪佳文 周 璐 常榕莎等 (196)
以App为载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分析 王露凝 (203)
新媒体与中医药传播———以Instagram中医热点为例 许芷菲 钟 敏 (207)
第三节 传播策略与方法 (210)
消费社会与中医的文艺传播策略 王明强 (210)
从中医文化“时尚化”看中医的宣传策略 赵 力 (212)
利用现代化技术诠释及传播中医文化 苏传琦 (214)
论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价值与创意产业传播 孟令涛 于海燕 张永利等 (216)
安东尼奥尼的意外“贡献”———电影传播中医 何明星 (219)
《功夫熊猫》三部曲对海外中医传播的启示 董 娜 李永安 (222)
呈现·重构·扩散:华莱坞电影中的中医影像 胡晓梅 (225)
传播中医理念,树立文化自信———解读纪录片《本草中国》 卢文玉 (231)
浅谈古装剧中的中医文化传播 刘琬璐 (233)
中医药藏象系统动漫形象设计与表现的研究 苏传琦 王旭东 佘侃侃等 (236)
华佗五禽戏动漫化传承传播方案初探 张 成 徐雅婷 马 缘 (240)
动漫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以动漫片《本草药灵》
为例 陈 丽 王 凯 吴德新等 (242)
网络小说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张承坤 赵雅琛 张洪雷 (246)
......
內容試閱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上海中医学院,于1956年成立,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教学和科研成绩斐然,是全国重点建设的地方大学,教育B评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16年,学校整合中医文献研究所、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杂志、医学史、医古文、各家学说等高水平学术资源,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人文研究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院以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精神、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意识与自信、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目标,努力成为全国中医药科技人文传承与发展的灯塔。
从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看,推动中医科技人文学科的建设意义深远。中医科技人文以科学精神、人文关怀为宗旨,强调多学科合作,倡导兼容并包,催生出极具生命力的思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医药科技人文研究也日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中国医学史、医疗文化史、中医科技史、中医文化传播等领域都形成了不少优秀的成果,但也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课题。有鉴于此,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从2018年底开始,组建科研学术团队编写《中医科技人文研究文库》(简称《文库》),广泛搜集并分类整理、汇编改革开放40年来(1978—2018)中医药科技人文领域代表性、标志性、权威性的学术论文,并对论文进行述评,不仅可以为中医药科技人文学科的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亦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性理论和方法参考。目前,尚未有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医药科技人文研究领域重要论文的分类汇编。因此,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的标志性工作之一,《文库》的编撰在学界具有开创性意义。《文库》收录1978—2018年间国内(含港澳台)、国外重要学者公开发表的中医史学、中医文献、中医科技史、中医流派、涉医出土文献、中医文化与传播、民族医药、中医哲学、中医伦理等多方面的代表性论文,总计2000余篇。共列13分卷,即《中医科技史研究》《中医传播研究》《涉医出土文献文物研究》《中医医疗史研究(港澳台)》《中医医学史研究》《中医医疗史研究(大陆)》《中医哲学研究》《中医伦理研究》《中医文化研究》《中医流派研究》《中医文献研究》《民族医药文化研究》《海外中医人文研究》,将分批编撰出版。需要说明的是,各分卷并非论文的简单汇集,而是总结升华。比如,每卷开篇的综述,对该领域学术史进行梳理和评述,然后将这些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论文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专题述评,包含了学科体系建构、资料汇编和理论观点阐发等方面的大量创造性工作。
《文库》的汇编与整理,体现了我们在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可供中医药科技人文领域的研究者和对中国传统医学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我们希望《文库》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推进中医药科技人文领域多学科的综合建设,这也是我们编撰的初衷。
因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同道与方家不吝赐教,以便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
《中医科技人文研究文库》编委会
2023年4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