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編輯推薦: |
《陶瓷艺术论》聚焦陶瓷艺术文化历史与陶瓷造型、装饰等研究,是杨永善先生基于毕生实践经验进行的生动而深入的学术思考,对中国陶瓷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具有示范价值。
|
內容簡介: |
《陶瓷艺术论》是一本关于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理论的书籍,介绍了陶器与瓷器发明创造的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属性与特征。《陶瓷艺术论》就陶瓷作品存在的基本形式,通过设计创意,融会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运用材料和技术完成作品的规律和方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专业的阐释。 陶瓷艺术创造具有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自身的艺术规律,作者选取传统、民间和现代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揭示陶瓷工艺思维的独特范式。《陶瓷艺术论》的特点在于,作者通过对陶器与瓷器设计和工艺实践的总结,在专业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關於作者: |
杨永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8年4月9日,生于哈尔滨市
1957年7月,高中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1957年9月,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196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6年至1993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
1993年至1999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
1999年至2007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
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著有《陶瓷造型基础》《陶瓷造型设计》(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陶瓷造型艺术》(获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说陶论艺》《中国美术史谈议 陶瓷篇》《中国陶瓷》《民间陶瓷》《归合自然》《杨永善文集》《学手艺札记》
主编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现代艺术设计丛书”《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陶瓷卷》(获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陶瓷卷》
作品《斜玉茶具》获1986年全国陶瓷设计一等奖,《彩虹茶具》获1990年全国陶瓷设计一等奖
|
目錄:
|
制陶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
一、制陶技术发明与创造智慧展现
二、制陶工艺技术思维的深远影响
三、“水火既济而土合”的材料学开端
四、制陶技术发明与设计意识萌生
五、感悟制陶技术发明的创造精神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
一、制陶技术是瓷器发明的先导
二、制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三、多种陶器烧造的成功
四、原始瓷器的兼容
五、瓷器发明走向成熟
六、制瓷技艺的日益繁荣
中国陶瓷传统工艺概论
一、陶瓷传统工艺的独特范式
二、陶瓷传统工艺的“致用”
三、审美取向与陶瓷风格的多样性
四、陶瓷传统工艺在发展中的持续创造
五、深入研究陶瓷传统工艺的技术思想
中国陶瓷传统工艺研习札记
一、中国陶瓷传统工艺丰富的技艺内涵
二、作陶制瓷顺其自然的思维方式
三、设计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融合
四、本体形式语言自律的体现
五、陶瓷传统工艺认识的深化
中国传统陶瓷的造型意识
一、造型是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二、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
三、讲究完整的求全意识
四、不断完善的造型程式
五、富有形式感的造型韵味
六、精致得体的细部处理
陶瓷造型的意蕴
一、认识陶瓷造型的属性与特征
二、从造物到造型的实践感悟
三、制陶技术发明与造型产生的规律
四、从模拟自然到造型方法的演进
陶瓷造型方法的感悟与认知
一、陶瓷器物造型最初的产生
二、陶瓷造型从单一到多种方法的形成
三、在工艺实践中认识造型方法和规律
四、造型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陶瓷造型中﹃线﹄的运用
一、陶瓷造型的轮廓线与实体的关系
二、陶瓷造型的线型运用
三、造型实体线的呈现与处理
四、造型复合线角的运用与作用
陶瓷造型的整体和谐
一、陶瓷造型是功能、工艺与形式的整合
二、和谐是造型构成要素的匠心处理
三、相辅相成是造型整体构成的关键
四、整体和谐是造型形式美的本源
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关系
一、造型自身的形式感是首要的
二、装饰从属于造型的形式与意蕴
三、发挥材料和技术的装饰作用
四、造型与装饰的风格谐调
五、造型与装饰结合的主从关系
六、装饰构图与造型部位选择
七、造型与装饰视觉体量感的适应
中国现代民间陶瓷备述
一、中国现代民间陶瓷发展的概况
二、中国现代民间陶瓷窑场分布的特点
三、中国现代民间陶瓷是传统技艺的载体
四、以致用为主导的创造意识
五、中国现代民间陶瓷造型样式的结构特点
六、中国现代民间手工技艺创造质朴的美
七、因地制宜发挥原材料的特质
八、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工艺散论
一、追溯宜兴紫砂工艺源流
二、生态环境与独特技艺的形成
三、自然与传统的感应与结合
四、继承传统与深化创新意识
五、回顾过程的感悟与思考
黑龙江省出土的原始陶器的造型与装饰
一、远古“荒蛮之地”优秀的物质文明创造
二、独具特色的陶器造型
三、别具一格的陶器装饰
四、格物致知引发的遐想
跋
|
內容試閱:
|
这本集子中所编入的文章,都是关于陶瓷专业理论与设计实践方面的论 述,有认识和理解,有感受和体会,其中主要是我在从事专业教学和设计实 践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在高中毕业前,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时,我的美术 老师曾耀宗认为我在美术和工艺方面有特长,以及在文化课方面基础良好,于是让我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 系。曾老师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女子美术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她对 美术学科涵盖的专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日本的陶艺教育很感兴趣,关于 作陶制瓷更是具有独到心得。她告诉我,日本的陶瓷设计和生产都很发达, 作品也很精美。你若能学这个专业,一定要打好专业基础,将来完成对日本的超越。
曾老师对我比较了解,她是一个对学生负责任的人,在高中三年课外美 术组里,她对我进行了悉心指导。师恩难忘,只有不辍地努力,才能回报万一。
1957 年我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如愿以偿地到陶瓷艺术设计系学习。 陶瓷艺术设计的学问精深,是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陶瓷艺术实践的技艺高 超,是值得下功夫学习和掌握的。进入陶瓷艺术设计系之后,在老师的指导
下,我比较快地适应了专业特点。在完成美术基础课训练的同时,开始陶瓷 专业的研修,我把主要精力投入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进行 理论思考的习惯。同时把课外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参与了学生会创办 的《装饰》壁报,写过关于专业学习心得的文章,可以说是我撰写陶瓷专业 论文的开始。
这本集子中编入的文论是从我过去发表的文章中遴选出来的,企望并相 信这些文字,能对就读本专业的学生不无裨益,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 路;对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的同行,提供借鉴参考;对陶瓷艺术爱好者,提高欣赏水平有所帮助。
其中,有最早在《装饰》杂志发表过的《黑龙江省原始陶器的造型与装 饰》,也有收录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华觉明主编《中国三十大发 明》中的《瓷器的发明与创造》,还有为路甬祥任总主编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卷》和续卷写的总论,以及由邓白和我任主编的《中国现代美术全 集·民间陶瓷卷》写的绪论;另有李政道和吴冠中主编的《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的《陶瓷造型的意蕴》,收录在《紫砂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的《宜兴紫砂工艺散论》,以及收录在《北京工艺美术学会论文集》中的《论陶瓷造型的和谐》,等等。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带来陶瓷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日新月异。本书中的文论,有些成文久远,有些受限于当时的思考深入程度,与当下的认识可能不尽一致。同时囿于才学智识,稚拙与粗浅,回头再仔细阅读时,感到需要深入与充实的必要。退休之后时间充裕了,有暇出入陶瓷厂从事专业设计实践,也可静下心来读书与思考。虽然记忆力逐渐衰退,但理解和判断能力却有所长进,对专业实践有了不同角度的揣摸和审视,新高度上的认识和探索,更多是致力于实践的结合与融入。
经过多年的酝酿,认识有所提高。正因为如此,于是选择这十几篇有助于学习专业,掌握规律和方法,可供参考的文章,进行认真修改和充实,并配上图例加以说明。选编修改和充实主要是为了有助于阅读时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以《陶瓷艺术论》名之,是用张仃老院长在 1996 年的题字。当时正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40 周年院庆之际,我在为张院长办理转去天坛医院会诊之事。当时他正在家中挥毫书写,见我的到来便坐下,听到我告诉他转院已顺利办成,他为免去手术之苦,心情十分愉快。随即询问院庆大型教学成果
展览的反响,他对陶瓷专业展出的作品很满意,并对其第一个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给予肯定,同时希望加强陶瓷专业理论建设。他鼓励我说:“要关注所从事专业的理论建设,好好总结一下,陶瓷专业教育的办学经验,有助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科建设。”作为鼓励,张院长为我题写了“陶瓷艺术论”几个字,他说,这几个字适应性强,以后出书可以用。
值此拙著付梓之际,每每看到“陶瓷艺术论”的题字,总想到张仃先生当年的嘱咐和希望,常有汗颜之感,亦不乏愧怍之心!如今,张先生斯人已逝,这本集子权且作为交给先生和读者的作业本,期待各位不吝赐教!
2022 年 10 月 18 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