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县域作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单元,也是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载体。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县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呈现落后态势,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缺口大、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西部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整体实力的提升。本文围绕高质量发展阶段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从西部县域为什么应该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和应该如何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首先,关于“为什么”的问题。该部分依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整体测度;最后依据测度结果对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关于“如何做”的问题。该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然后,以总模型为依据,从产业要素、企业战略、需求趋势及产业政策四个方面对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进行分析。
|
關於作者: |
王静(1981-),女,山东夏津人,教授,博士学历,复旦大学访问学者,兰州市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以第一作者在《兰州大学学报》(CSSCI)、《新疆大学学报》(CSSCI)、《江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宁夏大学学报》(211学报)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主编编著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4部;主持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院“十三五”规划项目、校级教改项目等,参与多项省部级、地厅级及校级项目;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农业特色产业”相关文献综述
2.2 “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相关文献综述
2.3 “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相关文献综述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基础理论
3.1 产业竞争力理论
3.2 比较优势理论
3.3 竞争优势理论
3.4 价值链理论
3.5 信息不对称理论
3.6 理论评价
第4章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
4.1 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阐释
4.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4.3 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4.4 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县域农业特色产业
第5章 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分析及模型构建
5.1 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内涵
5.2 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内涵及构成
5.3 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模型构建
第6章 不可流动要素与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
6.1 不可流动要素与区域属性
6.2 不可流动要素租值
6.3 不可流动要素、不可流动要素租值与特色农业品牌
6.4 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价值实现——基于品牌声誉的信号传递模型
第7章 企业战略与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
7.1 中国农业产业价值链变迁分析
7.2 特色农业产业价值链概念及构成
7.3 西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价值链典型模式分析及现状评价
7.4 西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7.5 西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链构建目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7.6 西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链架构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
第8章 需求条件与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
8.1 西部县域特色农产品消费者感知价值分析及模型构建
8.2 西部县域特色农产品消费者感知价值对其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8.3 西部县域特色农产品消费群体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制定
第9章 “有为政府”与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
9.1 “有为政府”与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一个分析框架的提出
9.2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一个西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崛起之路
9.3 “有为政府”与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竞争力提升——基于县域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分析框架的思考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