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与上版教材相比,本教材继续保留了“知识链接”“课堂互动”模块,根据科学技术进展修改了部分“知识链接”的内容;根据课堂活动的需要修改了部分“课堂互动”的题型。将“学习要点”修改为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学习目标”,课程思政目标融入素质目标。
|
內容簡介: |
为了深入贯彻《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第一批)的修订编写工作,本套教材立德树人、全程思政、三全育人、能力为先、需求为本,为我社传世之作。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第五轮第一批规划教材启动中医学、中药、护理、针灸推拿四个专业共69门教材,教材强化教材意识形态建设,筑牢思想的根基完善纸数融合,发挥数字化教学优势和特点。本版立足于农村基层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编写模块增添了知识导览、思政元素,继续为融合教材,完善二维码形式数字内容增值服务,调整了基础理论,以适应全国中医药专科教育的需要。
|
關於作者: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从事中医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多年,经验丰富,上一版中医高职高专教材《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主编
|
目錄:
|
绪论/1
一、免疫与免疫学/1
二、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
三、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2
上篇医学免疫学
概述/4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4
二、免疫应答及分类/4
三、免疫学的发展简史/5
第一章抗原/8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特性/8
一、抗原的概念/8
二、抗原的特性/8
第二节抗原的性质与交叉反应/8
一、抗原的性质/8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9
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0
第三节抗原的分类/10
一、根据抗原基本特性分类/10
二、根据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时是否需Th细胞参与分类/11
三、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11
四、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11
五、其他分类/12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12
一、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12
二、动物免疫血清/12
三、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12
四、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2
五、自身抗原/12
六、异嗜性抗原/13
七、肿瘤抗原/13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14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14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14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15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16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6
第二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18
一、IgG/19
二、IgM/19
三、IgA/19
四、IgD/19
五、IgE/19
第三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20
一、多克隆抗体/20
二、单克隆抗体/20
三、基因工程抗体/20
第三章免疫系统/21
第一节免疫器官/21
一、中枢免疫器官/21
二、外周免疫器官/22
第二节免疫细胞/23
一、淋巴细胞/23
二、抗原提呈细胞/26
三、其他免疫细胞/27
第三节免疫分子/28
一、细胞因子/28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产物/30
三、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32
第四章补体系统/34
第一节补体的概念、组成与性质/34
一、补体的概念/34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34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34
第二节补体激活途径/35
一、经典途径/35
二、MBL途径/35
三、旁路途径/35
第三节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37
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37
一、溶解细胞作用/37
二、调理吞噬及免疫黏附作用/37
三、炎症介质作用/37
第五章固有免疫应答/39
第一节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成分/39
一、组织屏障/39
二、固有免疫细胞/40
三、固有免疫分子/41
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42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42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42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43
第三节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43
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43
二、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43
三、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43
第六章适应性免疫应答/45
第一节概述/45
一、概念/45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45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45
第二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47
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47
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47
三、效应阶段/48
四、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49
第三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49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50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51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51
四、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作用/52
第四节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52
一、免疫耐受/52
二、免疫调节/53
第七章病理性免疫应答/55
第一节超敏反应/55
一、Ⅰ型超敏反应/55
二、Ⅱ型超敏反应/58
三、Ⅲ型超敏反应/59
四、Ⅳ型超敏反应/61
第二节其他病理性免疫应答/62
一、自身免疫病/62
二、免疫缺陷病/63
三、肿瘤免疫/64
四、移植免疫/66
第八章免疫学应用/69
第一节免疫学诊断/69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69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72
第二节免疫学预防/73
一、人工主动免疫/74
二、计划免疫/75
三、人工被动免疫/75
第三节免疫学治疗/76
一、以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76
二、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77
三、以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77
四、以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77
中篇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80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80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80
三、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81
第九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84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84
一、细菌的大小/84
二、细菌的形态/84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85
一、基本结构/85
二、特殊结构/88
第三节细菌形态学检查法/90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90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91
第十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92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92
一、细菌营养类型/92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93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94
一、培养基及分类/95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95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95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96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96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97
第四节细菌的分类和命名/97
一、细菌的分类原则/97
二、细菌命名法/98
第十一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99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99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99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100
三、人体正常菌群及其意义/100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101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02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03
第十二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05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105
一、形态结构变异/105
二、毒力变异/105
三、耐药性变异/105
四、菌落变异/106
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06
一、细菌的染色体/106
二、质粒/106
三、转位因子/107
第三节噬菌体/107
一、概念及生物学性状/107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107
三、噬菌体的应用/108
第四节细菌遗传性变异的机制/108
一、基因突变/108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108
第五节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110
一、在诊断和防治疾病中的应用/110
二、在致癌物质测定中的应用/110
三、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110
第十三章细菌的致病性及抗菌免疫/111
第一节病原菌的致病性/111
一、病原菌的毒力/111
二、病原菌侵入机体的数量及途径/112
第二节抗菌免疫/113
一、固有免疫的抗菌作用/113
二、适应性免疫的抗菌作用/113
第三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114
一、感染的来源及感染途径/114
二、感染的类型/115
第四节医院感染/116
第五节病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116
一、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116
二、检查方法/116
第十四章病原性细菌/118
第一节球菌/118
一、葡萄球菌属/118
二、链球菌属/120
三、肺炎链球菌/122
四、奈瑟菌属/123
第二节肠道杆菌/124
一、埃希菌属/125
二、志贺菌属/127
三、沙门菌属/128
四、其他菌属/130
第三节弧菌属/131
一、霍乱弧菌/131
二、副溶血性弧菌/132
第四节厌氧性细菌/133
一、厌氧芽孢梭菌属/133
二、无芽孢厌氧菌/136
第五节分枝杆菌属/137
一、结核分枝杆菌/137
二、麻风分枝杆菌/139
第六节其他致病菌/140
第十五章其他原核型微生物/142
第一节衣原体/142
一、生物学性状/142
二、主要致病性衣原体/143
第二节立克次体/144
一、生物学性状/144
二、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145
第三节支原体/145
一、生物学性状/146
二、主要致病性支原体/147
第四节螺旋体/147
一、生物学性状/148
二、主要致病性螺旋体/149
第五节放线菌/151
一、生物学性状/151
二、常见放线菌种类/152
第十六章真菌/154
第一节概述/154
一、真菌的生物学性状/154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56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157
第二节主要致病性真菌/158
一、浅部感染真菌/158
二、深部感染真菌/159
第十七章病毒学概论/161
第一节病毒的基本性状/161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61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161
三、病毒的增殖/162
四、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干扰素/165
五、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65
第二节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66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166
二、病毒的感染类型/166
三、病毒的致病机制/167
四、抗病毒免疫/168
第三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69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169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170
第十八章常见侵犯人类病毒/172
第一节呼吸道病毒/172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72
二、麻疹病毒/174
三、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175
四、腮腺炎病毒/176
五、风疹病毒/176
六、其他呼吸道病毒/177
第二节肠道病毒/178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178
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179
三、轮状病毒/179
第三节肝炎病毒/180
一、甲型肝炎病毒/180
二、乙型肝炎病毒/181
三、丙型肝炎病毒/185
四、丁型肝炎病毒/185
五、戊型肝炎病毒/186
六、庚型肝炎病毒与TT型肝炎病毒/187
第四节逆转录病毒/187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87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191
第五节其他病毒/191
下篇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194
概述/194
一、寄生生活/194
二、人体寄生虫学的概念与内容/194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194
一、寄生虫的概念及分类/195
二、宿主的概念及类型/195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与感染阶段/195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96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96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97
第三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与特点/198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98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98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198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措施/199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199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99
第十九章医学蠕虫/201
第一节线虫纲/201
一、似蚓蛔线虫/201
二、毛首鞭形线虫/202
三、蠕形住肠线虫/203
四、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204
第二节吸虫纲/205
一、华支睾吸虫/205
二、布氏姜片吸虫/207
三、卫氏并殖吸虫/208
四、日本裂体吸虫/210
第三节绦虫纲/212
一、链状带绦虫/212
二、肥胖带绦虫/214
三、细粒棘球绦虫/214
第二十章医学原虫/217
第一节医学原虫概述/217
第二节叶足虫/217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217
二、消化道非致病阿米巴/219
第三节鞭毛虫/220
一、蓝氏贾第鞭毛虫/220
二、阴道毛滴虫/221
三、杜氏利什曼原虫/221
第四节孢子虫/222
一、疟原虫/222
二、刚地弓形虫/225
第二十一章医学节肢动物/227
第一节概述/227
一、概念、主要特征与分类/227
二、生态与发育/227
三、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227
第二节昆虫纲/228
一、蚊/228
二、蝇/228
三、其他昆虫/229
第三节蛛形纲/230
一、蜱/230
二、人疥螨/231
三、蠕形螨/231
四、恙螨与尘螨/232
附录中医与免疫/233
主要参考书目/236
|
內容試閱:
|
本教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意见及原则编写,是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第五轮规划教材。本教材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强化教材意识形态建设,筑牢思想根基;深度融合、立体构建:完善纸数融合,发挥数字化教学优势和特点;能力为先、需求为本: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岗位需要、学教需要、社会需要。
教材与课程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抓手。高职教材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疫情防控的精神、抗击疫情的精神融入教材当中,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教材紧紧围绕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等专业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及适应性。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文理通畅。教材各部分尽量体现中医药院校特点,介绍本学科研究新动向。在保持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医学对本学科的认识及应用。
本教材主要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到第七章主要介绍免疫学基础知识;第八章介绍免疫学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篇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章到第十八章介绍病原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病毒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致病微生物;下篇人体寄生虫学,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一章介绍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及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每篇都附有思考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帮助学生对学科系统性、连贯性及实用性的掌握,对某些章节进行了调整和处理。
本教材可供3 年制及5 年制高职高专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教学使用。各专业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选用。建议教学时数安排为54~72 学时。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参编的各校同仁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一并致谢。对第1~4 版参加编写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教材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望各校在使用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完善。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编委会
2023 年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