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集韻》记载:榫,剡木入窍也。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包括榫头和卯眼。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去部分叫“卯”或“卯眼”。榫卯结构集力学、数学、美学和哲学的智慧,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木工艺的灵魂,其结构工艺之jing确,扣合严密,间不容发,有“天衣无缝”之感,完美展现了我国传统工匠精神,对其发展及其活性传承的研究,可以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传统家具与工艺,并对中国榫卯工艺进行研究,其中尤以北京的研究者最为突出。1986年传统家具研究专家杨耀先生的著作《明式家具研究》和1985年传统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的著作《明式家具珍赏》中,对传统榫卯工艺进行了门类划分与研究绘制。
西方对中式家具及榫卯工艺的关注和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zhu名的研究学者是德籍学者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教授。艾克和杨耀于1944年,合作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著作《中国花梨家具图考》(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开辟了中国古代工艺文化的全新研究领域。乔治·柯慈于1948年出版了《中国民用家具》(Chinese Household Furniture)一书,收录了中国家具112件,对每件家具的制作工艺等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描述,并提出自己的学术论点。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出版了研究黄花梨家具的著作《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Chinese Furniture: Hardwood Examples of the Ming and Early Ching Dynasties)。以上著作都对中国传统榫卯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由“榫卯”工艺的当代文化价值诠释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在文化活性传承领域是独树一帜的。榫卯工艺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特征,同时也承载了传统文化遗产最典型的工匠精神。在全球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通过艺术作品体现中国当下设计艺术的审美品质,值得我们思考。
2022年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