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座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故事。一座建筑除了技术还有艺术,除了资金还有管理,除了参观者还有使用者和管理者,除了设计、建造还有漫长的使用期……这一切,都包含在建筑师的工作中。
|
內容簡介: |
建成迄今四十年来,盖蒂中心一直是美国最具实力的艺术文化研究中心,同时是西海岸现代建筑朝圣地之一。盖蒂曾为世界首富,20世纪最负盛名的艺术收藏者(参见我社出版的《财富的尽头:黑金之王保罗?盖蒂眼中的世界》);原书作者查德?迈耶49岁时便获得了建筑界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奖,曾是该奖最年轻的得主,是中国建筑师从学生时代起就普遍研究、模仿的一代建筑大师。本书由迈耶亲自执笔,但与他畅销全球的其他经典作品不同,本书的重点不是环境、造型与光线的构思与实现,而是对盖蒂中心这一典型项目从策划、建设到运营的一次“全景式”历史回顾,用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案例”,来讲述“如何做成一件事”。作者从委托方、各专业咨询顾问、社区参与规划等不同角度描述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业主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又是如何对设计的演变产生作用。随着故事的逐渐发展,作者在体验“失去”的同时,又经历着一种“期望”或“热爱”。这其中,又不乏很多有趣的工作和生活小插曲,如基地里的野生动物处理、石材的选择过程、洛杉矶地震对于建筑的影响,等等。另外,对于自己是如何成为20世纪80年代“纽约五”建筑师的核心人员,为什么被贴上“白色派”的标签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一番精辟的阐述。本书不是一本刻板严谨的专业书籍,而是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的大故事。同时,在叙事过程中,又有着专业的角度和思考,不卖弄不夸大,以朴实、轻松的口吻将不同专业问题讲得深入浅出。也改变了我们对境外建筑师可以任意向委托方兜售建筑概念、创作空间大、约束少的泛泛印象。因为建筑执业体系不同,境外建筑师在实践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复杂而且多重,受的束缚及需要解决和协调的问题也难得多。当然,盖蒂中心建设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既有普遍性也非常独特,不是每个建筑师在每个项目中都能遇到的。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极富戏剧性,著者和译者的语言能力亦与本书的内容相匹配,读来仿佛身临其境。对于专业读者,通过以往著作对迈耶的了解多停留在设计“形式”上,而本书是建筑大师人生故事的一个罕见剖面,可以一窥作品背后的人性与社会逻辑;对于非专业读者,作者显赫的履历和设计思想项目本身的复杂曲折,能够保证本书作为人文读本的趣味与层次。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1934年,理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曾就学于纽约州康奈尔大学,早年在纽约的S.O.M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多所大学的教职。
理查德?迈耶一生荣普等身:“纽约五人组”之一、普利兹克奖得主、柯布西耶风格的继承者,现代主义建筑中白色风格的代表建筑师,创造了全新的现代化建筑构造模式。
1984年至今,迈耶撰写的《理查德?迈耶》丛书(一至七卷)早已成为研究现代主义建筑*读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几代建筑师的“红宝书”。
1984年,获普利兹克奖建筑奖(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
1989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皇室金牌。
1992年,获法国政府“艺术与文学大师”称号。
1993年,获德国建筑奖。
199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97年,获美国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金牌。
代表作品有:千禧教堂、道格拉斯住宅、史密斯住宅、盖蒂中心等。
译者简介
王晨: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
2003-2009年,任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2009-2014年,任深圳市协建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建筑师;2014年至今,任Uhon Inc.(深圳宇宏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运营副总裁。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小试牛刀
第二章 花落谁家
第三章 计划阶段
第四章 设计成形
第五章 工程缓现
第六章 曲终人谐
|
內容試閱:
|
做盖蒂中心项目之前,我从没想过要写本书来讲讲建筑项目是怎么做的。当然那会儿我还没遇到过如此规模巨大、造价高昂、复杂且极有追求的项目,为了这个难得的机遇,14年光阴,终于不负韶华。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建筑师们的故事值得一叙,而我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支。盖蒂中心规模庞大、振奋人心,大家各有分工,也经常发生激烈的观点碰撞。成就来自大家共同的努力,本书无法对他们的付出一一量化和再现的。
对我而言,直到今天,盖蒂中心都代表着我职业生涯的最高点。这个“点”并非某个时刻,不是我被选为项目建筑师时,不是设计方案揭晓时,也不是目前项目收尾了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实际上,盖蒂中心项目已成为我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一段漫长历程。
那段时间,我每月都会往返于纽约和洛杉矶,孩子们慢慢长大,我也华发渐生,跟许多朋友失去了联络。之前的25年,我的工作项目遍布世界,可在洛杉矶我不得不考虑全新的工作方式。说起来有些尴尬,他们根据我做过的作品选中我,却又要求我在这个项目上颠覆过往。
幸运的是,虽然偶尔心灰意冷,但我对项目的激情始终如初。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次踏勘遍布灌木丛的基地,90年代初趟过工地的泥泞,项目临近揭幕时在现场漫步……每每想到自己能够设计并实现这个项目,我都会感到极大的满足。从布伦特伍德山顶的盖蒂综合体俯瞰洛杉矶终于梦想成真了,成功属于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委托人盖蒂信托,无数的工程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艺术史学家、博物馆负责人,当然还有盖蒂的员工们。我始终笃信,我们共同打造的这个作品非常重要,它会为洛杉矶增色,也配得上盖蒂中心的理念——促进文化发展并向大众普及。因为这种笃定,14年来我在建筑师的位置上经受了种种考验仍能坚守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