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的编写力争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注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应用。在《中医护理》第二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材结构、文字,进行了调整、删减和充实。使其内容结构更加合理,语言文字更加精炼。尤其是增加了融合教材数字教学资源,期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本教材阐述了中医药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辨证施护等内容。1.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强化教材意识形态建设,筑牢思想的根基。
2.深度融合,立体构建 完善纸数融合,发挥数字化教学优势和特点。
3.能力为先,需求为本 以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岗位需要、学教需要、社会需要。
|
關於作者: |
梁小利,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核心成员;四川省职业教育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参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护理》《护理综合技能》等多本教材和护理专业题库的编写工作。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
一、 中医护理发展史 /1
二、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6
三、 中医护理的学习方法 /7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 9
第一节 阴阳学说 /9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9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0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12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14
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 /15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6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18
第三章 藏象 / 21
第一节 藏象概述 / 21
一、 藏象的基本概念 /21
二、 藏象理论的特点 /21
第二节 五脏 / 22
一、 心 /22
10 中 医 护 理
二、 肺 /24
三、 脾 /25
四、 肝 /26
五、 肾 /27
第三节 六腑 / 30
一、 胆 /30
二、 胃 /30
三、 小肠 /31
四、 大肠 /32
五、 膀胱 /32
六、 三焦 /32
第四节 奇恒之腑 / 33
一、 脑 /33
二、 女子胞 /34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 34
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34
二、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36
三、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37
第四章 气血津液 /39
第一节 气 / 39
一、 气的基本概念 /39
二、 气的生成来源 /40
三、 气的生理功能 /40
四、 气的运动 /40
五、 气的分类 /41
第二节 血 / 42
一、 血的基本概念 /42
二、 血的生成来源 /43
三、 血的功能 /43
四、 血的运行 /43
第三节 津液 / 44
一、 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4
目 录11
二、 津液的代谢 /44
三、 津液的功能 /45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 45
一、 气与血的关系 /46
二、 气与津液的关系 /46
三、 血与津液的关系 /47
第五章 病因病机 / 48
第一节 病因 / 48
一、 外感病因 /48
二、 内伤病因 /51
三、 病理产物性病因 /53
第二节 病机 / 54
一、 发病 /54
二、 基本病机 /54
第六章 方药基础知识 / 58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 58
一、 中药的性能 /58
二、 中药的应用 /60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 / 62
一、 方剂的组成 /62
二、 方剂的变化 /63
三、 方剂的剂型 /64
第三节 常用中药与方剂 / 65
一、 解表类方药 /65
二、 清热类方药 /66
三、 泻下类方药 /68
四、 祛湿类方药 /68
五、 温里类方药 /69
六、 理气类方药 /70
12 中 医 护 理
七、 消食类方药 /71
八、 理血类方药 /71
九、 化痰止咳平喘类方药 /72
十、 安神类方药 /73
十一、 平肝息风类方药 /73
十二、 补益类方药 /74
十三、 和解剂 /75
十四、 疏风剂 /76
十五、 驱虫类方药 /76
第七章 经络腧穴基本理论 / 78
第一节 经络基本理论 / 78
一、 经络的概念 /78
二、 经络系统的组成 /78
三、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81
第二节 腧穴基本理论 / 83
一、 腧穴的分类 /83
二、 腧穴的作用 /83
三、 腧穴的定位方法 /83
四、 常用腧穴 /85
第八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 102
第一节 预防为主 /102
一、 未病先防 /102
二、 既病防变 /104
第二节 护病求本 /104
一、 正护 /104
二、 反护 /105
第三节 扶正祛邪 /105
一、 扶正 /106
二、 祛邪 /106
目 录13
三、 扶正与祛邪 /106
第四节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106
一、 同病异护 /107
二、 异病同护 /107
第五节 三因制宜 /107
一、 因时制宜 /107
二、 因地制宜 /108
三、 因人制宜 /108
第九章 中医基本护理 /110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 /110
一、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 111
二、 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规律与习惯 / 113
第二节 情志护理 /113
一、 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 113
二、 情志护理的原则 / 114
三、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 114
四、 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 116
第三节 饮食调护 /117
一、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 117
二、 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 118
三、 饮食宜忌 / 119
第四节 病证恢复期护理 /121
一、 防止因外邪复病 /121
二、 防止因食复病 /121
三、 防止因劳复病 /122
四、 防止因情复病 /122
第五节 康复护理 /122
一、 康复护理的原则 /122
二、 康复护理的方法 /123
三、 常见人群的康复护理 /124
第六节 用药护理 /124
一、 服药方法与护理 /124
14 中 医 护 理
二、 服药期间的观察护理 /125
三、 中药中毒的解救与护理 /126
第七节 体质调护 /127
一、 体质的分类方法 /127
二、 九种常见体质的辨体施护 /128
第八节 传统运动养生 /132
一、 八段锦 /132
二、 太极拳 /132
第十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 134
第一节 毫针刺法 /134
一、 毫针的结构和选择 /134
二、 针刺前的准备 /135
三、 针刺方法 /136
四、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41
五、 针刺的注意事项 /143
第二节 灸法 /144
一、 灸法的概念、特点及灸用材料 /144
二、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145
三、 灸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148
第三节 拔罐法 /149
一、 拔罐法的概念及罐的种类 /149
二、 拔罐的方法 /150
三、 拔罐法的应用 /151
四、 拔罐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152
第四节 刮痧法 /153
一、 刮痧法的概念和常用器具与介质 /153
二、 刮痧的操作方法 /153
三、 刮痧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154
第五节 耳穴贴压法 /156
一、 耳廓表面解剖 /156
二、 耳穴的分布、定位与主治 /157
目 录15
三、 耳穴的探查 /159
四、 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 /159
五、 耳穴贴压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159
第六节 电针 /160
一、 概述 /160
二、 操作方法 /160
三、 适应证和禁忌证 /161
四、 注意事项 /161
第七节 红外线穴位照射法 /161
一、 操作方法 /161
二、 适应证和禁忌证 /161
三、 注意事项 /162
第八节 穴位磁疗法 /162
一、 操作方法 /162
二、 适应证和禁忌证 /163
三、 注意事项 /163
第九节 推拿基本技术 /164
一、 推拿的基本手法 /164
二、 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68
三、 保健推拿程序 /169
第十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 /170
一、 操作方法 /170
二、 适应证和禁忌证 /170
三、 注意事项 /171
第十一节 中药灌肠法 /171
一、 操作方法 /171
二、 适应证和禁忌证 /172
三、 注意事项 /172
第十二节 中药熏蒸法 /172
一、 操作方法 /172
二、 适应证和禁忌证 /173
三、 注意事项 /173
第十三节 药浴疗法 /173
一、 操作方法 /174
16 中 医 护 理
二、 注意事项 /175
第十四节 蜡疗法 /175
一、 操作方法 /175
二、 适应证和禁忌证 /176
三、 注意事项 /176
第十一章 中医护理程序 / 178
第一节 中医护理评估 /178
一、 中医护理评估的方法 /178
二、 中医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193
第二节 中医护理诊断 /194
一、 中医护理诊断/ 健康问题的特点 /194
二、 中医护理诊断/ 健康问题的陈述 /195
三、 中医护理诊断的形成 /195
第三节 中医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评价 /195
一、 中医护理计划的制定 /195
二、 中医护理实施 /196
三、 中医护理评价 /196
第十二章 辨证施护 / 197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 /197
一、 表里证候的辨证施护 /197
二、 寒热证候的辨证施护 /198
三、 虚实证候的辨证施护 /199
四、 阴阳证候的辨证施护 /201
第二节 脏腑辨证施护 /202
一、 肺与大肠病证的辨证施护 /202
二、 心与小肠病证的辨证施护 /203
三、 脾与胃病证的辨证施护 /204
四、 肝与胆病证的辨证施护 /205
五、 肾与膀胱病证的辨证施护 /207
第三节 常见急症的辨证施护 /208
一、 高热 /208
二、 神昏 /209
三、 痉厥 /210
四、 痛证 /212
附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 214
主要参考书目 / 218
|
內容試閱:
|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等文件精神,推动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培养中医药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总结汲取前几版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对《中医护理》教材进行了修订。
中医护理是阐述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一门学科,属护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的编写力争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三基六性”的原则,注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应用。在《中医护理》第3 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材结构、文字进行调整、删减和充实,使内容结构更加合理,语言文字更加精炼,期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
本教材阐述了中医药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与常用技术、辨证施护等内容。其中绪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基本护理由梁小利和曹俊编写,阴阳五行学说、中医护理程序由肖跃红和周强编写,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由黄爱明和李远编写,方药基础知识、辨证施护由秦博文和程敏辉编写,经络腧穴基本理论由杨清和张珍编写,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由梅莉、杨清、孙丹、黄建梅、余雪琴编写。
本教材适用于中医药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学生,也可作为医药卫生类相关专业学生和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康养机构等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用书。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委所在院校、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编写时间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中医护理》编委会
2023 年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