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精选庄子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
關於作者: |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季旭昇总策划,文心工作室编著。文心工作室部分成员简介林宛蓉,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担任小学教师、杂志采访编辑,现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进修。胡云薇,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现就读台湾大学历史博士班。曾任国中、高中代课老师。翁淑玲,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目前从事资讯业,平日喜爱阅读,并对上网接收资讯有狂热,同时需要一个宗教的怀抱,在那里撇下所有的有知和无知。
|
目錄:
|
目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003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006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009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012
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015
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018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021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024
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027
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030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033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036
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039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043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049
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052
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055
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058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061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065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069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073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077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081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087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090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093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096
大块载我以形09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02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105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108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111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114
伯乐善治马,陶匠善治埴木117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121
盗亦有道12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131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134
自埋于民,自藏于畔137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14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43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146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149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152
唇竭则齿寒156
得鱼忘荃;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163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66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169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172
得鱼忘荃;得兔忘蹄;得意忘言175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178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181
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184
钩绳规矩,绳约胶漆187
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190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193
大而无当,往而不反196
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199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202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205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209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213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217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221
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225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229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235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238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41
山木自寇,膏火自煎244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247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250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53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256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59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263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267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抟扶摇而上273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76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279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282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285
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288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291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294
不辩牛马297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300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303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07
|
內容試閱:
|
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
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1,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2,以死为决溃痈3。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5。
——大宗师
1为人:为偶,为伴。2附赘县疣:赘疣附悬,意即受累。3决溃痈:疽疮溃破。痈音yōnɡ,红腄出浓的疮。意即脱离受累。4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借着不同的原质,聚合而成一个形体。假,托、寄托。5端倪:头绪。他们能够这般,所以把死生看做循环一气,不分先后,人的有生不过是偶然会合成功的,既然将生和死看做是偶然的,所以能忘去形体里面的肝胆、形体外面的耳朵和眼睛。死和生来来往往,只任他们自然变化,没有头绪可寻。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相互交为朋友,并说:“谁能相交在不相交之中,相助于不相助之中,谁能登上天空而遨游于云雾,宛转没有穷尽;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三人相视而笑,默契于心,于是相互交为朋友。
不久,子桑户死去。还没埋葬时,孔子听到这件事,便叫子贡前去吊唁。一个人唱挽歌,一个人弹琴,二人相和唱着说:“哎呀!桑户,你已经返本归真了,而我们还是活着的人啊!”子贡快步上前说:“请问你们对着尸体唱歌,这样合乎礼仪吗?”二人相望而笑着说:“这样说怎么会是懂得礼的真正意义呢?”子贡返回后,告诉孔子这件事。
子贡问孔子说:“他们是什么人呢?不修德行,置身度外,对着死尸唱歌,脸不变色,没办法形容他们,他们是什么人呢?”孔子回答说:“他们是处于礼教世俗之外,所谓‘游方之外’的人,而我们是处于礼教世俗的人。外内是不相通的。我让你去吊唁他,我实在太固陋了。”
“游方之外”的人,不拘于礼教世俗,所以不用世俗的礼仪来祭祀子桑,他们认为“生死”只是自然的一种现象,所以对于生死都能毫不牵挂。
儒家的主张向来与道家不同。就生死观而言,儒家认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即是“仁”。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孔子看来,人最重要的是“仁”。孟子更明确地论述了这一点,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
在西洋,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化时期的斯多葛学派,他们认为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与死,苦与乐,都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道理,人必须学会接受自己的命运。当命运敲响一个人的大门时,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除了满心坦然地开门接纳,没有别的选择。他们认为,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形容那种不轻易感情用事的人,具有一种“斯多噶式的冷静”。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适1来,夫子2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3。
——养生主
1适:偶然。2夫子:对老师的尊称。此指老聃,也就是老子。3帝之县解:解除了自然的倒悬。意谓人生在世,必有生死哀乐的牵累,就像用绳子倒悬吊起来一样的痛苦;超越生死哀乐,即是解除倒悬的束缚。县,音xuán。偶然地来到人间,是你的老师应时而生;忽然地离去,是你的老师顺命而死。安于时机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哀乐情感皆不能进入心中,古人称此为解除自然的倒悬。
文中描述一个名叫秦失的人,他是老子的好朋友,前去吊唁老子时,仅仅哭了三声就走了出来;老子的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既然两人是好友,秦失怎会对他们的老师如此淡漠呢?秦失告诉老子的学生说,许多人舍不得老子的离开,哭得像失去自己的亲人一样,这一定是老子生平有让他们情不自禁称誉之处。但这样的做法根本是逃避天理、违背自然,忘记了人所禀赋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遁天之刑”,意即逃避自然的惩罚。
秦失认为人的生命是“偶然”而生,却又“必然”而死,生死实为一体,既然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们为何不用“安时处顺”的态度,来面对生死存亡的这段必经历程?让哀乐情感不能进入心中,影响内在的悲喜情绪,即可解除人身形躯带来的牵扯系绊。秦失的这番言论,实为代庄子发言,表达其对“养生”与“县解”的重视。庄子相信人原本可以活得安然自在,死时也可以无牵无挂地离开,端看人心愿不愿意放下自我的限制,除去形体的负担,让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
《庄子》一书分有内篇、外篇和杂篇三大部分,内篇七篇历来公认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所在,其他两部分则是庄子门人与其后人整理而成。在《庄子·大宗师》中出现:“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用与《养生主》几近相同的文字,再一次强调人该安于时机、顺应自然,方能解除被外物束缚的痛苦。可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乃庄子念兹在兹的一大要旨。
《老子·第十三章》写道:“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即人必须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因为人的祸患,就是来自这身肉躯,如果没有了这身肉躯,人还有什么祸患呢?老子所谓的“患”,就是外在加诸于人的宠辱,不论受宠或受辱,人的情绪都会因而受到惊吓,失去本然的自主性。“身”即为祸患的源头,所有的物质欲望、名利享受,都会带给人无尽的烦恼。老子提出趋避祸患的方法,就是懂得爱惜、重视身体,使身体不受外物的打扰,才能以清静无为的心,面对外在一切的得与失。
人唯有放下心中的悲喜好恶,体察生命在世的局限,方可抵达“县解”之境,摆脱人世无穷的祸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