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理学畅销书《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经典姊妹篇,畅销世界30年心理自助经典。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兰迪·克雷格作序推荐。2011年首次引进国内,多次再版重印,掀起一股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的热潮,是现象级心理学书籍。
★本书是最新修订版,并将过往十余年的读者反馈与主题读书会相关案例与咨询进行整理为出版后记,我们提取了读书会里的一些共性问题和解答放在书后,提供更贴近中国读者需求的内容。
★孤独,恐惧,被侵犯,被操纵,缺少爱与温暖……每次情绪爆发,是内心的小孩要与你对话。觉得自己不够好,无法让父母感到高兴,因为自己做了或者没做什么事而厌恶自己,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心里感觉不舒服,模糊意识到生活本不该如此……却不知道这是怎么了,请先看这本书!
★本书取材自真实咨询案例,专家权威解读,语言通俗易懂,摆脱家庭中负能量的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还有对于各类心理问题的探究讲解,是较好的心理疗愈类书籍。边看边思,跟着做,与自己内心的小孩对话,找到自己的童年阴影,摆脱原生家庭轮回,化解与父母的关系危机,重建生命的爱与温暖。
|
內容簡介: |
拥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
许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对于外界事物感到害怕和恐慌,产生童年阴影。
本书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作者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阴影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治疗,帮助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重建自我。
|
關於作者: |
金伯利·罗斯 Kimberlee Roth
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作者与记者,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进行过深入研究,在《芝加哥论坛》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生理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
弗雷达·弗兰德曼Dr.Freda Friedman
社会工作者,从事边缘型人格障碍临床研究数十年,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科普、咨询与治疗。
|
目錄:
|
序言 兰迪·克莱格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过去
第1章我从不知道这是一种病
“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人们在听到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词时常会这么问。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病态。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人们研究最少、了解也最少的疾病之一。
第2章长大成人
许多情境和经历(包括混乱、虐待、忽视、隐私侵犯、被无视)对你而言可能都似曾相识,也有可能你的经历与此有所不同或完全相反。研究一下你成长的环境,想一想你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思想、信念、感受、行为习惯,这些东西又是如何影响了今天的你。
第3章哀悼失落的童年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也曾怀疑过有什么事情不对,怀疑你的家庭与别人的不同,或者怀疑自己的家庭不甚健全;但你可能并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二部分 现在
第4章内疚、责任与原谅
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父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年子女那里很常见。
第5章没有怨恨,不再愤怒
本章将帮助你弄清楚,你是如何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不受父母伤害的(甚至至今仍然如此),并帮你理解处理愤怒的不同方法、愤怒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走出你(可能)长久以来一直感受到的那种愤怒。
第6章用交流重塑关系
有时候,挫败、被困、无望的感觉会让人觉得难以承受。但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底线,告诉你的父母,并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你的感受,以便改变你们之间的互动。结果呢?你对环境的控制感会增强。你会在尊重自己和自己所持理想,并尊重你的父母的前提下来维护自己。
第7章重建过去,把握现在
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你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与孩提时代有所不同。随着对之前所持信念的质疑,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并不公平。如果可能的话,你也许想要联系一下那些旧交,听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向他们道歉,或者在新的基础上与他们重归于好。
第三部分 未来
第8章打破习惯,迈向改变
难以信任别人、羞耻感、罪恶感、负面的自我认知、界限认知问题、主观评判他人、两极化思维、社交缺陷、难以控制情绪、自我伤害或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其中的哪些方面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并阻碍了你的生活?
第9章自信、自我、自尊
作为一个在混乱、情绪化并充满质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你可能会变得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人的意图都极其敏感。你对人的看法可能比你自己认为的更加准确,只要你肯相信自己的直觉。
第10章从头开始,做自己
记住,你不应当期盼自己的父母改变。但你可以改变,而且你也应该改变。
致谢
出版后记:人是废墟上的神
|
內容試閱:
|
你可能因为好奇或者感兴趣而挑选了这本书,因为你也有“难以相处”的父母或亲属。他们是如此不好相处,以至于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象是踩在薄冰上,或者更糟,踩在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地雷阵上。他们是如此不好相处,以至于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取悦他们、无法理解他们,甚至无法原谅他们或者爱他们;但与此同时,你又无法离开他们。而拥有这样的父母,很有可能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难以相处的时候。不要把这种“难以相处”和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上用来描述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那种“难以相处”混为一谈。弗雷达·弗兰德曼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治疗过很多患者,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被子女、配偶、朋友、同事甚至是治疗师称作是“难以相处”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表现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人可以表现得很迷人、很聪明、很有创造力、很有同情心、很令人愉快,当然他们也会很难相处。他们还有可能高度敏感,难以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缺乏情绪管理的技巧。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会促使他们采取一系列的防卫手段来使自己感觉好受一些,但恰恰是这些手段使他们在别人的眼中显得更加难以相处。
这些症状通常都会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幸的是,尽管近年来有不少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书籍问世,学界也举办了不少的研讨会,但这些著作和会议却很少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子女。本书面向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尽管有些已经确诊,有些从未经过诊断,但他们的父母都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书中的许多讨论和例子对你来说都是那么栩栩如生、似曾相识,这甚至会让人感到害怕。在你看来,书中的有些部分也许会显得不那么真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适合阅读这本书。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表现也是各式各样令人迷惑的,在他们和自己所爱的人交往时更是如此。这对相关的各方(不论是父母、子女还是其他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关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但解决问题的道路并不是平坦而笔直的。
拥有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表现出相关症状的父母,这种经历是极端个人化的。尽管如此,成年子女们还是会经历一些共同的典型阶段,在经历这些阶段的过程中,他们将开始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反应;这些阶段包括:否认、绝望、愤怒和接受,如果情况理想的话,还会有某种问题已经解决的感觉。当然,这几个阶段的顺序并不总是线性的。你的情绪可能会上下波动,难以承受的感觉可能会去了又来。就在你觉得自己已经“克服”了的时候,某些画面、言论或行为又会将你带回到情绪混乱的境地。这就象是在雨中登山:进一步,退半步,有时候甚至会退两步。整个过程将十分漫长,即使如此,你也总是看不到旅程的尽头。但通过这个过程,成年子女们将认识到他们并不孤独,有许多和他们有相似经历的人正在和他们一起感受着迷惑、挫败或痛苦,如果他们学习应对、不断成长,情况就会不断地得到改善。
改善并不总是会发生,有时候,人们很难对此一直保持乐观和激情。不过,对于正在阅读此书的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极端思维,并对自己保持耐心。
本书引用了多位专家的见解,其中也包括玛莎·林汉博士,她完善了辩证行为疗法(DBT),是一位先驱人物。DBT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认知疗法之中。包括弗雷达在内的数千名临床医师都认为,这种疗法很有效地帮助了他们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接触。同时,本书中也有大量原创内容,为你提供了多种可供练习和思考用的方法与工具。
本书由两位作者合作完成。作家金伯利提出了本书的构思,安排了对临床医师和父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年子女的采访,并写作了本书绝大部分的文字。弗雷达作为本书的临床医学顾问,为本书提供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根据自己多年来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接触的亲身经验撰写了其中的部分章节。为了能使读者从多个侧面了解这一主题,书中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各个素材。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素材中的各位相关人士都表现出了相当强烈的情绪和信念。本书主要反映了父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年子女的看法,患者本人并不在我们的采访范围之内。不过,弗雷达根据她的临床经验所撰写的部分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些父母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案例中的父母,已经被临床医师正式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另一些案例中,则只是其成年子女或他的治疗师强烈怀疑其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请一定注意,不要根据本书来“诊断”你所怀疑的人是否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在书中所描写的症状和情境与你的父母以及你所遭遇的情况极其相似(正因如此,我们也希望书中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帮助改善你的状况)。然而就本质上而言,对患者做出诊断是专家的任务;与本书采访对象相关的那些情境绝不仅仅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所独有的。这些情况也发生在千百万个其他的家庭中,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可能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具有心理创伤、嗜酒、滥用药物,也可能患有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专门写一本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成年子女潜在影响的书呢?与前面提到的其他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相比,专家们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了解更少,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也更不充分。而了解与治疗可以给人们一个“解释”,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容易地面对相关的问题。
愿各位都能够迎接挑战,适应变化,并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兰迪·克莱格
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项研究,并撰写了《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如何摆脱亲人的负能量》一书。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先后访问了几千名家人或朋友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人士。
如果你所爱的人中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那么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洞察力和应对技巧。不过,我最关心的却是那些父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相处很不容易,但要是你的父亲或母亲患有人格障碍疾病(PD),病情未经控制、不为人知或未经治疗,那么由这样的父母抚养长大就足够在精神上给你毁灭性的打击了。
父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孩子总是不断地表述着同样的想法:
◆“我很想知道‘正常’到底是什么感觉。”
◆“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就会感觉不舒服,但我说不上是为什么。”
◆“每当看到别人的父母充满爱意地抚摸自己的孩子,我就想哭。”
◆“对人坦诚,到头来受伤的却总是我。”
◆“我感觉自己就像破碎的拼图:想要把自己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却不知道每一个碎片的位置,也不知道整幅图画的样子。”
◆“每当电话铃声响起,一想到来电话的可能是我那边缘型人格的父母,我就觉得想吐。”
◆“每当我放松心情真正想要感受自己内心的时候,我就会发现自己不禁在想:‘我到底有什么毛病?’”
如果你也有过上面这些想法,那么你的父母或监护人就很有可能也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有这些想法是完全正常的。成百上千万和你一样的人正在努力应对自己那不甚理想的童年,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本该成为的那种人,你并不孤单。
然而,和你不同的是,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情况应该被怎么称呼。但在读了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些知识将帮助你理解你的父母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以及那些行为对你有哪些影响。本书还将帮你找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的方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并不好描述,在《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一书中,我与合著者保罗·梅森用了整整两章的篇幅来描述边缘型人格障碍:一章解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准定义,另一章解释这些定义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
现实情况很复杂,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些患者能够成为称职的父母,有些则不行。既然你在读这本书,那么你那患有边缘型人格的父母很可能:
◆因为过分关注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你的需求——甚至完全无视你的需求。
◆期望你无条件地爱他,而不是相反。
◆在感情上完全无视你,或者完全控制你,使你产生无望、羞耻和愤怒的感觉。
◆让你觉得他爱的是你所能达到的某个目标,而不是你这个人。
◆情绪波动不定,忽而充满爱意,忽而又言行残暴。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真正理解自己所经历的事,理解这些经历对你的影响,并知道这些经历将如何继续影响你,即使你已经不再与你的父母联系,或者你的父母已经过世。
你也将进一步了解到自己感觉不正常的原因——我们的文化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你所得到的爱却总是反复无常而附带条件的。
你将明白,为什么别人对你好时你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儿时的经历使你潜意识里认为随之而来的都会是失望和背叛。
你将明白,为什么看到别人的父母充满爱意地抚摸自己的孩子时,你会感觉想哭——因为这会让你想起自己从未得到的那种爱,或者你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配得到那种爱。
你将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认为别人到头来总是伤害自己——因为你在期盼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外面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而你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定式:已知的痛苦要好过未知,即使未知意味着某种更美好的事物。
最后,你将真正地了解,你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一直以来,你都充当着容器的角色,不断地接纳父母的痛苦、愤怒和种种情感投射。一次又一次,你回到父母身边,想要得到自己迫切需要的爱;但最终,你只能在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时感觉自己再次受到了背叛。
不论年龄大小,你都应该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情绪。通过阅读本书,并由具有相关知识的临床医师辅导,你就可以逐渐完整地拼凑出自己的经历,理解自己之前的种种行为,并决定未来的行动。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的父母并不能给予你想要的东西,你能够最终接受这一点吗?同时,你也将学会从自己或其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
尝试新的事物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任由情况发展同样也很危险。你在旅途中并不孤独,因为还有人与你同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发现了这么做的价值。你最终也会发现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