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編輯推薦: |
书中增加的电路仿真视频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部分例题进行仿真,做到电路仿真与理论知识学习同步,这样能方便学生及时通过电路仿真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切实做到理论以应用为目的。而且学生可以在仿真电路的基础上,对电路做出修改,自行设置故障,以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先自学教材第15章的内容。
|
內容簡介: |
本书依据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5年修订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各院校新教学计划学时数及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而编写。
全书共包括16章,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理想运放的应用、波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Multisim 10简介及其在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书中还有相关例题,每章后附有一定量的习题以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社会上的相关专业读者阅读。
|
目錄:
|
第0章绪论
0.1信号
0.2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0.3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0.4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
0.5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1半导体的特性
1.1.2本征半导体
1.1.3杂质半导体
1.2半导体二极管
1.2.1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2.2二极管的结构
1.2.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4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3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1.3.1整流电路
1.3.2钳位电路
1.3.3限幅电路
1.3.4开关电路
1.4稳压管
1.4.1稳压管的伏安特性
1.4.2稳压管的主要参数
1.4.3稳压电路
小结
习题
第2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2.1半导体三极管
2.1.1三极管的结构
2.1.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2.1.3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
2.1.4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2.1放大的概念
2.2.2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2.3放大电路的组成
2.3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3.1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2.3.2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
2.3.3图解分析法
2.3.4微变等效电路法
2.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2.4.1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4.2分压式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2.5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2.5.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5.2共基极放大电路
2.5.3三种基本组态的比较
2.6多级放大电路
2.6.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2.6.2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2.7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1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2.7.2阻容耦合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3直接耦合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4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小结
习题
第3章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3.1场效应管
3.1.1结型场效应管
3.1.2绝缘栅场效应管
3.2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3.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3.1共源极放大电路
3.3.2共漏极放大电路
小结
习题
第4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1概述
4.1.1集成电路及其分类
4.1.2集成运放的特点
4.1.3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单元
4.2电流源电路
4.2.1镜像电流源
4.2.2比例电流源
4.2.3微电流源
4.2.4多路电流源
4.2.5电流源用作有源负载
4.3差分放大电路
4.3.1基本差分放大电路
4.3.2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4.3.3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
4.3.4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4.3.5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4.4功率放大电路
4.4.1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4.4.2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4.3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4.4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5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和使用注意事项
4.5.1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
4.5.2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5.3保护措施
小结
习题
第5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5.1反馈的基本概念
5.1.1反馈的定义
5.1.2反馈的分类及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5.2反馈的框图和一般表达式
5.2.1反馈的框图
5.2.2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5.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3.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5.3.2减小非线性失真
5.3.3扩展通频带
5.3.4改变输入和输出电阻
5.4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估算
5.4.1估算的依据
5.4.2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估算
小结
习题
第6章理想运放的应用
6.1理想运放的概念与特点
6.1.1理想运放的概念
6.1.2理想运放的特点
6.2基本运算电路
6.2.1比例运算电路
6.2.2求和运算电路
6.2.3积分运算电路
6.2.4微分运算电路
6.3电压比较器
6.3.1单限比较器
6.3.2滞回比较器
6.3.3双限比较器
小结
习题
第7章波形发生电路
7.1正弦波振荡电路
7.1.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础知识
7.1.2RC正弦波振荡电路
7.1.3LC正弦波振荡电路
7.1.4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7.2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7.2.1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基础知识
7.2.2矩形波发生电路
7.2.3三角波发生电路
7.2.4锯齿波发生电路
小结
习题
第8章直流稳压电源
8.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8.2单相整流电路
8.2.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8.2.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8.3滤波电路
8.3.1电容滤波电路
8.3.2其他滤波电路
8.4稳压电路
8.4.1稳压电路的性能指标
8.4.2稳压管稳压电路
8.4.3串联型稳压电路
8.5三端集成稳压器
小结
习题
第9章逻辑代数基础
9.1概述
9.1.1数字信号与逻辑电平
9.1.2脉冲波形与数字波形
9.2数制和码制
9.2.1数制及数制间的转换
9.2.2码制
9.3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运算
9.3.1逻辑与
9.3.2逻辑或
9.3.3逻辑非
9.3.4复合逻辑
9.4逻辑代数中的公式
9.4.1基本公式
9.4.2若干常用的公式
9.5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理
9.5.1代入定理
9.5.2反演定理
9.5.3对偶定理
9.6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9.6.1逻辑函数
9.6.2逻辑真值表
9.6.3逻辑函数式
9.6.4卡诺图
9.6.5逻辑图
9.6.6各种表示方法间的互相转换
9.7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9.7.1逻辑函数的种类及最简形式
9.7.2公式法化简
9.7.3卡诺图法化简
9.7.4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小结
习题
第10章门电路
10.1概述
10.2分立元器件门电路
10.2.1二极管与门
10.2.2二极管或门
10.2.3三极管非门
10.3TTL门电路
10.3.1TTL非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0.3.2TTL非门的外特性
10.3.3TTL集电极开路的门电路
10.3.4TTL三态门电路
10.4CMOS门电路
10.4.1CMOS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0.4.2其他类型的CMOS门电路
10.5集成门电路实用知识简介
10.5.1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
10.5.2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
小结
习题
第11章组合逻辑电路
11.1概述
11.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11.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1.2.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11.3若干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11.3.1编码器
11.3.2译码器
11.3.3数据选择器
11.3.4加法器
11.3.5数值比较器
11.4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
11.4.1竞争冒险现象
11.4.2竞争冒险现象的判别方法
11.4.3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方法
小结
习题
第12章触发器
12.1概述
12.2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12.2.1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12.2.2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12.2.3主从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12.2.4主从JK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12.2.5边沿触发器
12.3不同类型触发器之间的转换
12.3.1JK触发器转换成其他功能的触发器
12.3.2D触发器转换成其他功能的触发器
小结
习题
第13章时序逻辑电路
13.1概述
13.1.1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13.1.2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和功能描述
13.1.3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13.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3.2.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3.2.2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3.2.3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13.3计数器
13.3.1同步计数器
13.3.2异步计数器
13.3.3任意进制计数器
13.4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13.4.1寄存器
13.4.2移位寄存器
13.5可编程逻辑器件
13.5.1PLD的电路表示法
13.5.2低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
13.5.3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
13.5.4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
13.6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13.6.1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3.6.2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13.6.3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13.6.4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小结
习题
第14章数/模和模/数转换
14.1概述
14.2D/A转换器
14.2.1D/A转换器的主要电路形式
14.2.2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2.3集成D/A转换器
14.3A/D转换器
14.3.1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4.3.2A/D转换器的主要电路形式
14.3.3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3.4集成A/D转换器
小结
习题
第15章Multisim 10简介及其在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15.1Multisim 10简介
15.1.1Multisim 10的工作界面
15.1.2Multisim 10的菜单栏和工具栏
15.1.3Multisim 10的元器件库
15.1.4Multisim 10的虚拟仪器
15.1.5Multisim 10的基本分析
15.1.6Multisim 10的仿真分析步骤
15.2Multisim 10在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15.2.1Multisim 10在模拟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15.2.2Multisim 10在数字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教学课件
本书自2014年10月出版至今,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望,现再版为微课视频版。这次再版是在初版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及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电路仿真视频和知识拓展,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学习。
书中增加的电路仿真视频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部分例题进行仿真,做到电路仿真与理论知识同步学习,以方便学生及时通过电路仿真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切实做到理论以应用为目的。而且学生可以在仿真电路的基础上,对电路做出修改,自行设置故障,以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先自学教材第15章的内容。
知识拓展部分主要是对书中的理论知识的延伸,补充大量的与课程有关的实用性知识,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拓展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半导体器件的命名方法;
(2) 二极管的封装形式、万用表识别与检测方法、分类及使用场合等;
(3) 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及引脚排列、万用表检测方法;
(4) 场效应管的命名方法、万用表检测方法和引脚排列;
(5) 电阻的标称值、阻值标示方法、常用电阻器特点及使用场合;
(6) 电容的标称值、电容值的标注方法、万用表检测方法、电容的种类及其用途;
(7) 集成运放的封装形式及引脚排列、选择方法、检测方法等;
(8) 三端集成稳压器简介;
(9)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及引脚排列;
(10) 寄存器和锁存器简介;
(11) 存储器的容量单位介绍;
(12) 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的选择。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帮助,并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文献,在此向文献的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为方便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任课教师授课,编者提供与本书配套的电子课件和仿真电路。
编者
2023年5月
第1版前言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受限于新的教学计划、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目前学生的就业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子技术课程的计划学时越来越少,很多高校都是在一个学期内讲授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全部内容,因此有必要将两门课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基于此目的,编写了本书。
本书的内容既可以在一个学期讲授,也可以分两个学期讲授,建议教学时数为80~112课时,各章课时安排建议按下表进行。各学校在选用本书作为教材时,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选择讲授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课时分配表(建议)
序号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安 排
全 部 讲 授部 分 选 讲
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2~42
2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14~1614
3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4~64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6~86
5放大电路中的反馈4~84
6理想运放的应用4~64
7波形发生电路6~86
8直流稳压电源4~64
9逻辑代数基础6~86
10门电路4~64
11组合逻辑电路6~86
12触发器4~64
13时序逻辑电路10~1210
14数/模和模/数转换2~42
15Multisim 10简介及其在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4~64
教学总课时建议80~11280
说明:
① 本书为电子电气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授课课时数为80~112课时,不同专业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计划教学时数可酌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本书的讲授可以在一个学期完成,也可以分两个学期完成。
② 本书理论授课课时数中包含习题课、课堂讨论等必要的课内教学环节。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依据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5年修订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精选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整合,删除冗长的理论分析,淡化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简化公式的数学推导过程,引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和EDA工具软件Multisim 10,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本书编写原则是,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讲清、讲透,注重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书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在每章的开篇都设计了教学提示和教学要求,给读者一个启示作用,以更好地把握每章的重点内容。除第0章外,在每章结尾都设计了小结,以帮助学生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和结论。为了方便学生检验对每章内容的掌握程度,章后还附有一定量的习题,与本书一同出版的《电子技术基础习题与解答》中有详细的解题过程与答案。
本书主要由李雪飞撰写,谭群燕、李明杰、韩瑞华、王丽新、刘涛和王海军等参加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曾得到许多专家和同行的热情帮助,并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为方便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任课教师授课,编者还制作了与本书配套的电子课件。需要者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下载。
编者
2014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