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复合型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書城自編碼: 389759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麻晓霞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32445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机铜/蒙脱石纳米复合抗菌材料杀灭沙门氏菌的机理研究(51564043)”项目成果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可作为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材料化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理工科其他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与师生阅读和参考。
內容簡介:
《复合型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共7章,在概述抗菌材料的分类、助剂、载体和抗菌机理等基础上,系统构筑了多种复合负载型抗菌材料,从抗菌性能和机理方面探讨了不同抗菌剂、不同载体对抗菌过程的影响,为该类抗菌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书从抗菌材料设计入手,从结构和抗菌的角度深入揭示了该类复合抗菌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丰富了负载型抗菌材料系列的研究,并以实际应用为探究的背景,为该类抗菌材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书可作为无机化学、材料化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理工科其他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与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錄
第1章 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001
1.1 抗菌材料及载体 004
1.1.1 沸石类载体 005
1.1.2 蒙脱石类载体 009
1.1.3 硅胶类载体 013
1.1.4 磷酸盐类载体 013
1.2 无机抗菌材料 015
1.2.1 金属离子型抗菌剂 015
1.2.2 金属氧化物型抗菌剂 016
1.3 有机抗菌材料 024
1.4 天然抗菌材料 026
1.5 复合型抗菌材料 029
1.5.1 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 029
1.5.2 无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 030
1.5.3 有机/有机复合抗菌材料 032
1.6 抗菌机理 033
1.6.1 直接接触型抗菌机理 033
1.6.2 溶出-渗透型抗菌机理 034
1.6.3 活性氧(ROS)抗菌机理 035
1.7 研究意义及内容 037
1.7.1 研究意义 037
1.7.2 研究内容 038
参考文献 040
第2章 抗菌材料表征及研究方法 053
2.1 试剂及仪器 055
2.1.1 试验试剂 055
2.1.2 试验仪器 057
2.1.3 部分试验溶液的配置 057
2.2 结构表征与测试 058
2.2.1 蒙脱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058
2.2.2 铜离子及氧化锌含量的测定 059
2.2.3 X射线衍射(XRD) 059
2.2.4 N2 静态物理吸脱附——比表面积和孔径、孔容分布表征 060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061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面分布(SEM mapping) 061
2.2.7 热重分析 061
2.3 抗菌材料抑菌性能的检测 062
2.3.1 菌种的复活及菌液浓度的检测 062
2.3.2 定性抑菌性能的研究 062
2.3.3 定量抑菌性能的研究 064
2.4 抗菌材料抗菌机理的研究方法 065
2.4.1 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065
2.4.2 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065
2.4.3 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066
2.4.4 大肠杆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067
参考文献 068
第3章 ZnO-MMT 抗菌材料的制备条件筛选及其抑菌性能的研究 069
3.1 试验方案设计 071
3.2 ZnO-MMT 抗菌材料的制备 072
3.3 抑菌试验 072
3.4 抗菌材料制备条件筛选 073
3.4.1 极差分析法 073
3.4.2 方差分析法 074
3.4.3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076
3.5 材料表征及分析讨论 076
3.6 抑菌试验结果分析 080
3.6.1 验证试验 080
3.6.2 不同菌种的抗菌试验 081
3.7 本章小结 084
参考文献 084
第4章 Cu2 /ZnO-MMT 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机理研究 087
4.1 抗菌材料的制备 089
4.1.1 原材料的预处理 089
4.1.2 Cu2 -MMT的制备 090
4.1.3 ZnO-MMT的制备 090
4.1.4 Cu2 /ZnO-MMT的制备 090
4.2 材料表征结果分析 091
4.2.1 Cu2 和ZnO含量测定 091
4.2.2 X射线衍射分析 091
4.2.3 微孔结构分析 093
4.2.4 电镜分析 094
4.2.5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面分布 095
4.3 材料抑菌性能测定 097
4.3.1 定性抑菌性能分析 097
4.3.2 定量抑菌性能分析 097
4.4 Cu2 /ZnO-MMT 抗菌机理研究 100
4.4.1 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100
4.4.2 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101
4.4.3 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103
4.4.4 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104
4.5 本章小结 107
参考文献 108
第5章 Cu2 /ZnO-13X 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机理研究 111
5.1 抗菌材料的制备 113
5.1.1 原材料的预处理 113
5.1.2 Cu2 -13X的制备 114
5.1.3 ZnO-13X的制备 114
5.1.4 Cu2 /ZnO-13X的制备 114
5.2 材料表征结果分析 115
5.2.1 Cu2 和ZnO含量测定 115
5.2.2 X射线衍射分析 115
5.2.3 微孔结构分析 117
5.2.4 电镜分析 118
5.2.5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面分布 119
5.3 材料抑菌性能研究 121
5.3.1 定性抑菌性能测定 121
5.3.2 定量抑菌性能测定 122
5.4 Cu2 /ZnO-13X 抗菌机理研究 124
5.4.1 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124
5.4.2 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125
5.4.3 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126
5.5 本章小结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6章 ZnO/Cu2 -CS/MMT 的制备及抗菌机理研究 131
6.1 ZnO/Cu2 -CS/MMT 抗菌材料的制备 134
6.1.1 壳聚糖改性蒙脱石 134
6.1.2 ZnO-MMT的制备 134
6.1.3 Cu2 -MMT的制备 134
6.1.4 ZnO/Cu2 -MMT的制备 135
6.1.5 ZnO/Cu2 -CS/MMT的制备 135
6.2 材料表征结果分析 135
6.2.1 ZnO和Cu2 含量测定 135
6.2.2 X射线衍射分析 136
6.2.3 形貌及能谱面分析 137
6.2.4 微孔结构分析 139
6.3 ZnO/Cu2 -CS/MMT 抑菌性能分析 140
6.3.1 抑菌圈测试结果分析 140
6.3.2 MIC及MBC测定结果分析 141
6.3.3 抗菌材料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143
6.4 ZnO/Cu2 -CS/MMT 抗菌机理研究 144
6.4.1 抗菌材料对细菌形貌的影响 144
6.4.2 抗菌材料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144
6.4.3 抗菌材料对细菌氧化损伤的影响 147
6.4.4 组氨酸对抗菌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148
6.5 本章小结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7章 Car-CTAB/MMT 和Thy-CTAB/MMT 的制备及抗菌机理研究 155
7.1 Car-CTAB/MMT 和Thy-CTAB/MMT 的制备 158
7.1.1 CTAB/MMT的制备 158
7.1.2 Car-CTAB/MMT的制备 159
7.1.3 Thy-CTAB/MMT的制备 159
7.1.4 香芹酚及百里香酚含量的测定 159
7.2 材料表征结果分析 160
7.2.1 负载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含量分析 160
7.2.2 X射线衍射分析 160
7.2.3 红外光谱分析 162
7.2.4 热重分析 163
7.2.5 微孔结构分析 165
7.3 Car-CTAB/MMT 和Thy-CTAB/MMT 抑菌性能研究 166
7.3.1 抑菌圈测试结果分析 166
7.3.2 MIC及MBC的测定结果分析 167
7.3.3 抗菌材料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168
7.4 Car-CTAB/MMT 和Thy-CTAB/MMT 抗菌机理研究 169
7.4.1 抗菌材料对细菌形貌的影响 169
7.4.2 抗菌材料对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171
7.4.3 抗菌材料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172
7.5 本章小结 175
参考文献 176
附录 177
后记 188
內容試閱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耐药性的变异菌种也逐渐增多,探究并构筑低毒无害、绿色无污染的新型抗菌材料已经成为预防微生物污染发生的热点问题。另外,对于抗菌材料抗菌机理的详细探究,也将弥补抗菌材料在安全治疗微生物感染病及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差距,使其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科学研究工作者专注于制备兼具吸附和抗菌性能的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通过探究其抗菌效果和杀菌机理,从而为相关抗菌剂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适合于无机化学、材料化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阅读和参考。本书从抗菌材料设计入手,从结构和抗菌的角度,深入揭示了该类复合抗菌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丰富了负载型抗菌材料系列的研究,并以实际应用为探究的背景,为该类抗菌材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复合型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在概述抗菌材料的分类、助剂、载体和抗菌机理等基础上,系统构筑了多种复合负载型抗菌材料,共分为7章。第1章综述了抗菌材料的载体种类、抗菌材料的分类、抗菌机理等内容; 第2章介绍了材料结构表征、抑菌性能检测及抗菌机理检测的手段和方法; 第3~7章重点阐述了通过离子交换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一系列负载型复合抗菌材料,并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为试验菌种,研究其抑菌性能和杀菌机理,探讨了不同抗菌剂、不同载体对抗菌过程的影响,为该类抗菌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经费的资助,同时获得了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此向相关著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内容涉及了多学科领域,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之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敬请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作者
2023年4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