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319.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29.0
|
編輯推薦: |
★著名学者钱理群作序推荐 “它巧妙地将引导孩子进入历史的教育目的与孩子的兴趣、可接受性结合起来,儿童读者自会通过这样的讲述世界历史的文学故事,从小就获得一种历史感和世界视野,这就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坚实、阔大的基础,在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的不可或缺的精神素质,其意义与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如果因为这样的教育似乎与应试无关,而加以忽略,那将是短见的。” ★扣人心弦的故事 从帝王到海盗,从庞贝到巴黎,从古埃及人的探险之旅到“二战”期间的大逃亡,网罗重大历史事件,又涉及艺术流派;既有帝王和革命者的故事,又有艺术家、发明家的轶闻。包罗万象的题材,惊心动魄的情节,让你手不释卷! ★别具一格的日记体 通过一个个少年的日记,一人称讲述发生在她/他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带领你坐上时光机器,让你身临其境,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抽象空洞的“知识”变成了亲历的具体“感受”! ★真实的历史背景知识 每本书后面都附有“想知道更多”部分,告诉你更多、更详细的历史细节,揭晓与故事相关的众多秘密!
|
內容簡介: |
文学与历史的完美二重奏, 用精彩故事再现难忘历史!
* * * * *
《我逃离了纳粹德国:伊尔丝的流亡日记》
1938年,犹太女孩伊尔丝和家人为逃离纳粹德国,和众多同胞不惜一切代价,登上了开往古巴的轮船。上千名犹太人随着这艘船在绝望和希望中反复颠簸,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他们。最终,轮船终于被允许靠岸,但这真的意味着所有人都安全了吗?伊尔丝的流亡日记,让读者永远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亚埃尔·哈桑(1952— ),法国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巴黎。1997年,第一本小说《天上掉下的祖父》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获得了包括女巫奖在内的无数大奖。1998年,《矢车菊街的小王子》获得科欧诺儿童文学奖。2015年,她和法国另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马修?哈德纳克合作创作的小说《不喜欢结局的女孩》获得不朽奖。
|
內容試閱:
|
老少咸宜,多多益善 ——读《日记背后的历史》丛书有感
钱理群
这是一套“童书”;但在我的感觉里,这又不止是童书,因为我这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就读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这两天我在读丛书中的两本《王室的逃亡》和《法老的探险家》时,就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异感觉。作品所写的法国大革命,是我在中学、大学读书时就知道的,埃及的法老也是早有耳闻;但这一次阅读却由抽象空洞的“知识”变成了似乎是亲历的具体“感受”:我仿佛和法国的外省女孩露易丝一起挤在巴黎小酒店里,听那些平日谁也不注意的老爹、小伙、姑娘慷慨激昂地议论国事,“眼里闪着奇怪的光芒”,举杯高喊:“现在的国王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把人关进大牢里去了,这个时代结束了!”齐声狂歌:“啊,一切都会好的,会好的,会好的------”,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又突然置身于3500年前的神奇的“彭特之地”,和出身平民的法老的伴侣、十岁男孩米内迈斯一块儿,突然遭遇珍禽怪兽,紧张得屏住了呼吸-----。这样的似真似假的生命体验实在太棒了!本来,自由穿越时间隧道,和远古、异域的人神交,这是人的天然本性,是不受年龄限制的;这套童书充分满足了人性的这一精神欲求,就做到了老少咸宜。在我看来,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而且它还提供了一种阅读方式:建议家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自己先读书,读出意思、味道,再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这样的两代人、三代人的“共读”,不仅是引导孩子读书的最佳途径,而且营造了全家人围绕书进行心灵对话的最好环境和氛围。这样的共读,长期坚持下来,成为习惯,变成家庭生活方式,就自然形成了“精神家园”。这对孩子的健全成长,以致家长自身的精神健康,家庭的和睦,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或许是出版这一套及其他类似的童书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我也就由此想到了与童书的写作、翻译和出版相关的一些问题。
所谓“童书”,顾名思义,就是给儿童阅读的书。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儿童”?二是我们需要怎样的“童书”?
首先要自问:我们真的懂得儿童了吗?这是近一百年前“五四”那一代人鲁迅、周作人他们就提出过的问题。他们批评成年人不是把孩子看成是“缩小的成人”(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就是视之为“小猫、小狗”,不承认“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儿童期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自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正因为不认识、不承认儿童作为“完全的个人”的生理、心理上的“独立性”,我们在儿童教育,包括童书的编写上,就经常犯两个错误:一是把成年人的思想、阅读习惯强加于儿童,完全不顾他们的精神需求与接受能力,进行成年人的说教;二是无视儿童精神需求的丰富性与向上性,低估儿童的智力水平,一味“装小”,卖弄“幼稚”。这样的或拔高,或矮化,都会倒了孩子阅读的胃口,这就是许多孩子不爱上学,不喜欢读所谓“童书”的重要原因:在孩子们看来,这都是“大人们的童书”,与他们无关,是自己不需要、无兴趣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又可以“一切以儿童的兴趣”为转移呢?这里,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把儿童的兴趣看得过分狭窄,在一些老师和童书的作者、出版者眼里,儿童就是喜欢童话,魔幻小说,把童书限制在几种文类、有数题材上,结果是作茧自缚。其二,我们不能把对儿童独立性的尊重简单地变成“儿童中心主义”,而忽视了成年人的“引导”作用,放弃“教育”的责任——当然,这样的教育和引导,又必须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尊重与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就以这一套讲述历史文化的丛书《日记背后的历史》而言,尽管如前所说,它从根本上是符合人性本身的精神需求的,但这样的需求,在儿童那里,却未必是自发的兴趣,而必须有引导。历史教育应该是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我们需要这样的让孩子走近历史,开阔视野的,人文历史知识方面的读物。而这套书编写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一个个少年的日记让小读者亲历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引导小读者进入历史名人的生活——如《王室的逃亡》里的法国大革命和路易十六国王、王后;《法老的探险家》里的彭特之地的探险和国王图特摩斯,连小主人翁米内迈斯也是实有的历史人物。每本书讲述的都是“日记背后的历史”,日记和故事是虚构的,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史实细节却是真实的,这样的文学与历史的结合,故事真实感与历史真实性的结合,是极有创造性的。它巧妙地将引导孩子进入历史的教育目的与孩子的兴趣、可接受性结合起来,儿童读者自会通过这样的讲述世界历史的文学故事,从小就获得一种历史感和世界视野,这就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坚实、阔大的基础,在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的不可或缺的精神素质,其意义与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如果因为这样的教育似乎与应试无关,而加以忽略,那将是短见的。
这又涉及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童书?前不久读到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先生的一篇文章,他提出要将“商业童书”与“儿童文学中的顶尖艺术品”作一个区分(《中国童书真的“大胜”了吗?》,载2013年12月13日《文汇读书周报》),这是有道理的。或许还有一种“应试童书”。这里不准备对这三类童书作价值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当下社会与教育体制下,它们都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如同整个社会文化应该是多元的,童书同样应该是多元的,以满足儿童与社会的多样需求。但我想要强调的是,鉴于许多人都把应试童书和商业童书看作是童书的全部,今天提出艺术品童书的意义,为其呼吁与鼓吹,是必要与及时的。这背后是有一个理念的:一切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长远、全面、健康的发展。
因此,我要说,《日记背后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文化丛书,多多益善!
柏林,1938年11月15日
在爸爸的建议下,我开始写这本日记。他觉得写出来也许能给我一点安慰。
爸爸是这么跟我说 的:
“要知道,很多大作家都是从写日记起步的。说不定你也能通过写日记发现自己的志趣所在呢。希尔施老师每次说起你的课堂作文都赞不绝口。我相信你肯定能从中获得乐趣的,即使所写的内容不是什么愉快的 事。”
这不,我现在就拿着笔,准备和你交交心。奶奶给我这个日记本时,希望我能写下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可我要告诉你的却是我的忧伤和愤慨。发生了上周那样的事,怎么可能不气愤呢!我们的犹太教堂被亵渎、洗劫、焚毁;城里所有犹太商店的橱窗,都被砸得粉碎!从那时起,我的生活、我的心、我的希望和我的梦,都成了碎片!
我不知道写出来能否给我安慰或快乐,但至少,它能使我忙碌起来,能帮我充实这些忧伤而漫长的日子。
而且,说不定事情最后会顺利解决,我连这个日记本的三分之一都写不满!这不,我美好的乐观主义已经占了上风,在这一点上我很了解自己!可这次呢,真的会顺利解决吗?也许只有彻头彻尾的幻想家才会信以为真。
还是接着谈上周那件事吧。多惨啊,即使在我最可怕的噩梦里,也没有出现过那么悲惨的情景。
那个可怕的夜晚,他们叫它“水晶之夜”。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和我最好的朋友(她现在还是我最好的朋友吗?)赫尔佳,还有同学英格一起。我的心情很沉重,尽量不踩那些玻璃碴,不踩便道上遍布的狼藉;而英格却很高兴,一路踩踏着,蹦蹦跳跳,还扯开嗓门高声唱着对领袖阿道夫·希特勒的颂歌:
“他是我们的救世主、我们的大英 雄!”
赫尔佳走在我身边,一言不发;我攥紧拳头,不让自己哭出来,一路低头向前,只想什么也不看。
丹齐格先生的美味鲜食品店被毁了,魏斯夫人的缝纫用品店也被毁了;卡茨先生的书店被洗劫一空,那么漂亮的书店,我曾在里面度过多少美好的时光啊!所有这一切我都不忍目睹。
平时我有什么想法从不掖着藏着,但那时候,我隐隐觉得,有些想法和观点与人们对他的崇拜相悖,如果表达出来,会给我招来麻烦,我最好是把愤怒留在心里面。我依然盼着能从赫尔佳那里得到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点安慰……可是却什么都没有。
讲这些对我来说多艰难啊!我没觉得写下发生的事对我有什么帮助。反而更糟糕了!我想还是就此收笔吧,不然我的眼泪又要流干了(如果我的身体里还有眼泪的话)。
柏林,1938年11月16日,上午10点
还是爸爸说的有道理。与其反刍自己的愤怒,还不如向你倾诉出来,一吐为快。把事情说出来,把它们从自己身上剔除出去,比翻来覆去地琢磨要好得多。让你来分担我的烦恼,我这样做可能算不上是个好伙伴,恳请你先原谅我 吧!
因此我继续写下 去。
我们刚进教室,把书本从书包里拿出来,我们的班主任——亲爱的希尔施小姐,就要求我们——我和雷纳特——起 立。
“你们两个得离开学校!对此我很难过,但我必须向你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她向我们宣布。
雷纳特和我,还有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没弄明白她的意思。
是讨厌的英格第一个做出了反应:
“为什么雷纳特和伊尔丝得离开我们班,希尔施小姐?她们做了什 么?”
“没有,她们什么都没有做,英格。但今后德意志的学校不再接收犹太人了!”老师垂着头答道。
我不记得我和雷纳特是怎么把自己的东西放回书包里,并故作骄傲地走出教室的。我们感到极大的羞辱,互相之间一句话也没有说。我不知道我们的腿是怎样强撑着将我们的身体带出教室,而没有屈膝倒地的。来到她家门前时,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然后我一路跑回了家。
我的世界崩塌了。
停下吧!不然我就要哭了。
柏林,1938年11月18日
重读之前向你吐露的一切,我想你肯定会以为犹太人在我们国家的厄运是从“水晶之夜”开始的,其实并非如此。我在这里告诉你的,都是我自己,都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这个微小的存在为中心的事!我有眼睛能看见,有耳朵能听到,我真的要非常自私,才能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不,这个夜晚只是标志着我个人——平时娇生惯养、无忧无虑、被父母精心呵护着的、与一切丑恶隔绝开来的小女孩——厄运的开始,而犹太人,则早已遭受了连番的耻辱。爸爸冷峻的脸、妈妈哭红的眼睛、女仆格瑞塔的突然辞职、父母间的低声交谈,所有这些都没有逃过我的眼睛,我知道这一定与对犹太人的迫害有关。我难道还太小,对这些重视不起来?不,实际上是我在拒绝看、拒绝知道、拒绝理解。确切地说,因为这一切对我而言无法理解!
昨天,我像个傻瓜似的,一整天都在等赫尔佳来看我……
从此,她不再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愿再想到她,也不愿再谈到她。对我来说,她已经不存在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于她而言我不存在了。上课的时候,看到我那空荡荡的座位,她会对我有一丝想念吗?不会!
就此停笔,因为我觉得一直在我胸口沸腾的那口锅,马上就要溢了!
同日,16点
爸爸不想让我去犹太学校。那之后一直是他在给我上课。他从大学教授的职位上被赶下来已经很久了。爸爸是个很棒的老师,学生们很喜欢他(但那天在街上,还是有一个学生冲他脸上吐口水!),跟他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学的多一千倍,但我依然感到很可惜……
不,不要再可怜自己的命运,可怜自己这个微小的存在了!有多少人比我更不幸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