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明清时期,漕运兴盛,淮安河下是南北物资必经地,加之盐运机构的驻节,外地商人亦来到淮安从事盐业经营,河下由此进入繁盛阶段。河下的园亭构建也进入了一个高峰。商贾利厚,兴修私家园亭之风很盛;退官、文人追求着亭台楼阁的华奢精美。四方文人雅士,在河下著名的园亭里把盏赋诗,留下诸多诗文佳作。后来由于甲午之水、盐法改革、西捻之变等原因,河下由极盛转向衰落,河下园亭也是如此,池台廊榭,指顾成墟。华堂广厦,荡然无存。
笔者在对记载河下园亭的相关文本及其他相关地方文献资料搜集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调研,对明清时期淮安河下与盐业盛衰的关系、河下园亭分期及其特点、河下园亭中的山水花木要素、河下园亭文化圈、河下园亭中的诗人集会、河下园亭中的书画家、会四海名宿于此、河下园亭之衰等问题作了认真梳理、研究,对河下园亭曾经达到的繁华高度、园亭主人名重海内的文化号召力、园亭中诗词唱酬活动之频繁、园亭主人学术成果之著、园亭主人进可追求政声退则事亲守静的文化精神之取向等等,皆作了一定的论述和彰显。
本书进行的研究,关乎城市与文化的盛衰及其原因的揭示。也希望能为当下淮安开展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理论资源与现实参考。
|
關於作者: |
周薇,女,江苏句容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淮阴师范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主要从事晚清诗学和运河文化研究。出版专著五部:《近代诗学的转型:陈衍人文主义诗学研究》《运河城市与市民文学》《陈衍诗歌选评注》《明清淮安诗歌与地方文化关系之研究》《淮安人文风物诗歌选评注》。在《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学海》《江汉论坛》《明清小说研究》《甘肃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40余篇。代表作有:《清代朴学影响下的陈衍“学人之诗”诗论》《20世纪以来陈衍研究述评》《三元说之宗宋及其诗学价值指向》《同光体和唐宋诗之争》《陈衍“以诗存史”诗史观论析》《宋元话本与运河都城文化现象研究》《明清小说盐商的特征性描写与两淮盐业的现实指向》等。
|
目錄:
|
第一章 明清时期河下繁盛
第一节 邗沟与古末口
第二节 河下名称由来及明清时期河下繁盛
第二章 《山阳河下园亭记》及《续编》《补编》
第一节 李元庚与《山阳河下园亭记》
第二节 《山阳河下园亭记》之《续编》《补编》
第三章 淮安河下与盐业盛衰
第一节 淮安河下与两淮盐业兴盛
第二节 河下盐业兴盛与盐业制度改革
第三节 淮安河下与徽州盐商
第四节 淮安河下与盐业衰败
第四章 河下园亭五个分期及其特点围
第一节 明代隆庆到崇祯年间的河下园亭
第二节 明末清初时期的河下园亭
第三节 清代顺治年间的河下园亭文士数
第四节 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的河下园亭
第五节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及以后的河下园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