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

書城自編碼: 389615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人生哲学
作者: 张昕 夏白鹿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5273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56
《 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青少年学习版) 》
+

NT$ 286
《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 》
+

NT$ 301
《 当下的力量(白金版) 》
+

NT$ 301
《 干得漂亮,更要说得漂亮:让演讲成为你的商业力量 》
編輯推薦:
① 一本不贩卖任何焦虑的心理治愈书,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这是我们作为人的可爱之处。
焦虑、抑郁、惊恐、强迫,内卷、996、职场暴力,囤货、审丑、哭穷……从情绪问题到心理困境再到日常生活中的怪诞行为,通过作者自身经历、来访者的故事以及常见情境,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全然接纳自己。
② 北大人气心理学教授张昕、资深媒体人夏白鹿写给大家的充电宝典。
作者长期致力于在各大平台进行心理学科普工作,创办公众号“Dr昕理学”与知乎专栏,曾获“北京大学2017网络新青年”、知乎“年度荣誉知友”称号,擅长以贴近生活、轻松幽默的叙事方式,向大众科普心理学知识,内容主要涉及发展心理学、情绪发展与调节、个人成长及亲密关系等。
③ “一不读心,二不算命,三不解梦”,用心理学知识给你关于生活与人生的另一种解题思路与方法
将心理学理论与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如何控制焦虑、如何面对自己的“社恐”、如何佛系战胜拖延症、如何与自我和解等。贴近大众的生活,讲解深入浅出,让人看得懂,学得会,有意思,读起来无压力。
④ 金句频出,文风有趣治愈,高压生活下的情绪出口
“治愈是件经年累月的事情”“
內容簡介:
治愈是一件经年累月的事情,每一次改变都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探索。
·为什么害怕接听语音电话?
·为什么遇见熟人习惯绕道走?
·为什么总是迟到却下次依旧?
……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改变建立在全然的自我接纳之上”。看到自己本来的样子,诚实面对自己,是改变发生的起点。当面临铺天而来的精神压力、情绪问题,我们能做的首先是放过自己,接纳发生的一切,然后自洽地活出满意的人生。
本书是北京大学人气心理学教授张昕、资深媒体人夏白鹿写给大家的充电宝典。
两位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出发,结合工作、生活、社交、个人发展等话题,帮助我们梳理心理困境、疏解大小压力、分析情绪问题。
别怕,我们都是“奇怪”的人。
關於作者:
张 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毕生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担任多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作为中国方成员参与欧盟“2020地平线计划之“玛丽居里行动”、欧盟COST Action-LeverAge等项目。已出版作品《了不起的心理学》。
夏白鹿
资深媒体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众号“Dr昕理学”创办人。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在《香港商报》任记者期间,获香港报业工会颁发“最佳新闻报道奖”。
两位作者联合创办公众号“Dr昕理学”与知乎专栏,曾分别获“北京大学2017网络新青年”、知乎“年度荣誉知友”称号,擅长以贴近生活、轻松幽默的叙事方式,向大众科普心理学知识,内容主要涉及发展心理学、情绪发展与调节、个人成长及亲密关系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别怕,我们都是“奇怪”的人
控制焦虑,重回生活正轨 / 005
学会“佛系”地战胜拖延症 / 013
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瓜:“社恐”和“社牛” / 019
电话恐惧症和文字恐惧症 / 025
真正的抑郁症 / 032
季节性情绪失调 / 042
被忽视和妖魔化的产后抑郁 / 048
情绪性胃病不仅仅是心理作用 / 056
重大事件前的焦虑紧张 / 061
关于惊恐发作 / 068
强迫症—脑海中的恶毒声音 / 074
迟到强迫症和晚睡强迫症 / 081
第二章 人生大事记:入得修罗场,心有桃花源
分清内驱力与外驱力,找到人生的答案 / 093
长大成人的好处,是自由 / 097
无用的书,有趣的人 / 103
内卷还是躺平,这是个问题 / 107
初入职场,新人焦虑只是暂时的 / 112
认识精神暴力 / 119
识别职场暴力 / 124
抛开收获谈付出毫无意义 / 132
自我提升前先搞清楚自己要什么 / 140
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 / 147
平衡工作与生活 / 154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怪诞:不易觉察的心理角落
被塑造的容貌焦虑 / 167
人其实有“审丑”的需求 / 173
想买包,并不真的只是想买包 / 178
反感别人炫富,不仅仅因为嫉妒 / 188
哭穷者的心路历程 / 196
非买不可的衣服,到手后就不“香”了 / 202
断舍离的心理学真相 / 209
贫穷会限制人的认知能力 / 216
能一直宅在家,但不能被限制在家 / 220
事与愿违:越想做好越做不好 / 226
真正的悲观主义与防御性悲观主义 / 231
第四章 疗愈与自洽:被接纳的我才是完整的我
面对曲解和恶意攻击,生气是自然反应 / 239
建立稳定的自评体系,不在意他人的评价 / 254
内向者也可以克服社交恐惧 / 260
低自尊的人,爱自己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 267
反思和被洗脑的区别 / 278
仪式感的积极作用 / 284
治愈是一件经年累月的事 / 289
走出恨意,过快乐人生 / 295
真正接纳自我 / 301
某些执念可能只是情绪作祟 / 309
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 314
一边躺平,一边努力 / 323
我很快乐,因为我没有办法 / 331
后记 337
內容試閱
前言
本书由我们2017—2022 年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文章整理而成,主题是“自我疗愈”和“个人成长”。
本书输出的心理学观点大多来自我的专业所学,为了大家有良好的阅读体验,我是以“ 心理学教授”的视角来叙述的。 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和我的妻子白鹿一起交流讨论后写出的, 也是经由她提出选题、策划、执笔、润色,我才能将这些观点更好地表达出来。有的读者会好奇,哪个部分是我写的,哪个部分是她写的。其实经常是我写一段她修改,她写一段我再修改,我们各自的文字交叠融合到彼此的文字里,很难明确地分割出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文采远不及她,如果你看到“写得真好”的部分,那一定是她写的。
还记得发布第一篇文章的起因。当时,我和白鹿对科普知识应该怎样传播的观点不同,就打赌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想看看文章到底怎么写才能更为大家所接受。没想到这一篇发出去后就停不下来了,也没想到真的开始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给我们加油、鼓励,认真地给我们反馈,与我们讨论, 并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也从一开始的试着玩,到后来变成了一种责任、一种默契、一个自然而然的约定。
这几年里,攻击谩骂有,讽刺挖苦有,猜忌怀疑有,但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包容和喜爱。
有人说,我的某篇文章、某句话,在某个时刻突然令他 豁然开朗,使他想通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于是他决定放过自己,好好生活;有人说,因为读了我的某些观点,他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一些做法,生活便出现了某些积极的转变;还有一些学生朋友,因为我的文章而树立了学习的目标,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纠正了伪心理学给自己带来的认知误区;还有读者认真地将我每篇文章里的知识点总结在小本子上,像做课堂笔记一样密密麻麻地摘抄记录,甚至还画了思维导图……
这些点滴真的让我无比感动,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人生的烦恼这么多,如果在这一秒你因为这本书而豁然开朗,那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了。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看过的一则广告。一对情侣被棒打鸳鸯, 男子找到算命先生问:“我和她来世还有缘再见吗?”算命先生说:“你们来世的缘分很奇怪,你们从未见面,却是终生挚友。”然后,镜头就显示出他们在来世成为通过文字交流的网友的画面。
有时候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真的很美妙,带给我们某种神奇的缘分。我们素未谋面,却通过文字相聚在这里,进行最真诚的思想交流。
再说一说,我为什么想做心理学科普。
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认知都来自“江湖心理学”,例如星座学、读心术、情感测试等。它们和真正的心理学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和性格、情绪等搭上一点边,就被打上“心理学”的标签, 再进行一番包装,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泛泛之语,让人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
这样很容易让人忽略一个事实:心理学是一门会用到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神经学、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跨学科的、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进行研究的实证科学。在不少人心中,心理学成了一种玄乎又不靠谱的存在,甚至成了变戏法的代名词。我原本觉得,测试之类的消遣仅供娱乐也无伤大雅, 但后来,看到一部分人打着心理学的旗号传播一些伪科学的内容,甚至造成他人的经济损失或引发了他人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站出来说点什么。
要知道,成功的误导不是说谎,而是将几句真话混合着几句假话,或者是将几句真话断章取义地捏在一起导向错误的结论,然后包装营销,贩卖焦虑。
所以这也是我一直计划着将我输出的文章整理成书的一个初衷:一方面是对过去几年的科普工作和自省进行总结和梳理,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更多的朋友系统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学。
总之,记住一点:拼命向你贩卖焦虑的人,不是真正学心理学的。
因为真正学心理学的人,毕生所求所学就是为了减轻人们的焦虑,让你知道,大多数的“不正常”,其实都挺“正常”的。

事与愿违: 越想做好越做不好
“为什么我越想做好某件事,它就越往坏的方向发展?” 很多事情,你越是往好的方向去预期,越关注它,结果就越容易事与愿违。当你在心里自我暗示“我并没有在关注它”,反而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再比如,有学生告诉我,他高考结束之后分数出来之前, 从来不敢憧憬和幻想自己考上心仪的好大学是什么光景,生怕自己想多了,反而不会实现了。
这种心理如此普遍,对此好奇的朋友希望我能解答其中的原因。恰巧,心理学刚好可以解释。
悲观者的情绪记忆
根据一个人的归因风格,人格心理学将人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乐观主义者总是能使用积极的情绪策略和归因策略,甚至只关注并放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而忽视消极因素。他们会将最大化的正面因素作为自己行为和决定的衡量标准(只要这件事情有好处,那就去做),而看不到事物坏的一面(“我觉得这些坏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而悲观主义者正好相反,他们只能看到并放大事情的消极面,忽略其中的积极因素,因此会将最大化的负面因素作为自己逃避某个行为或决定的衡量标准(只要这件事情有坏处,那就不做。他们会无限放大这个坏处,觉得这个坏处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看不到事情好的一面(“我觉得这种好运轮不到我”)。
同时,悲观主义者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他们非常擅长调动消极的情绪记忆,自动忽略积极的情绪记忆。就拿观看奥运会来说,一个悲观主义者会自动过滤那些赢得比赛的记忆, 记住那些输掉比赛的记忆,因此形成“只要我看过的比赛就一定会输”的执念。
非常典型的案例就发生在我家:我和鹿老师看的明明是一样的比赛,但她总觉得自己一看比赛就会输,而我这样的乐观派就觉得自己看的比赛中,运动员一直在夺冠。同理,一个悲观主义者在工作期间“摸鱼”a,就会产生“只要我一偷懒,就会被老板发现”这样的“倒霉蛋思维”。而一个乐观主义者在“摸鱼”的时候,总是理直气壮,觉得“老板不会发现我的”。
回到本文开头的情境中,悲观的高考考生会自我暗示“我不能想好事,我不该做美梦,想了就不灵了”,而乐观的考生则会认为“我会成功的,提前憧憬一下有何不可”。
确认偏差
确认偏差也叫作“自我求证”。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以确认个人预设的假设为前提进行的信息搜索、解释、关注以及记忆的一种趋势。
假设某社会新闻中网友坚信某人是犯罪嫌疑人,他们总能找到种种蛛丝马迹来佐证他们的猜测。就算最后警方通告解除了这个人的犯罪嫌疑,大部分人也不会相信,反而去寻求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或者认为“警方侦查能力有限”, 或者因此产生各种阴谋论。这就是这类人用来确认自己的预设正确的“证据”。 如果一个人预先持有了“我一想好事就会倒霉”的信念, 认为自己是个“不祥”之人,那么他就会搜罗各种各样的证据,以证实自己的“不祥”。即使“吉祥”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他也会告诉自己这是假的,是幻觉。比如,那些憧憬过后实现了的美梦,他可能会解释为“偶然”“巧合”“超常发挥”, 甚至直接从记忆里过滤掉这样的事情。
自我神化
不论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的自我求证,其实都是自我神化的表现之一,即我们会高估自己对事件的影响,高估自己的作用,会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种种因果,都是自己的某个举动引起的。
自我神化往往较多地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当然,中年人也会有。这是一种“所有事情皆因我而起”的心态,把别人的行为和结果都归结于自己(尤其是错误的、不好的结果), 这不仅是一种将自己神化的错误认知,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由此,大家可以从中照见自己平时的归因风格,可以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平时是不是有点处事悲观,做决定畏首畏尾,总将团队的失败揽到自己身上,遇事情总往坏的方面想,不相信好运会降临在自己头上……如果有,不妨就从踏踏实实看好以后的比赛开始,做出第一步小小的改变—放心,选手拿不拿金牌,与你看不看比赛无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