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助听器(第二版)(国内首次翻译引进、内容完整的助听器专业书籍)

書城自編碼: 38954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医疗器械及使用
作者: [澳]哈维·迪龙[Harvey Dillon]著 主译:胡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095905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22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NT$ 55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37
《 实用儿科机械通气操作手册 》
+

NT$ 617
《 生物材料的医疗器械转化 》
+

NT$ 882
《 药品监督管理常用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医疗器械卷) 》
+

NT$ 1426
《 心脏起搏器及再同步化(CRT)图解阶梯教程(第2版) 》
+

NT$ 497
《 医疗设备管理理论与实践 》
+

NT$ 743
《 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第2版) 》
內容簡介:
本书是国内首次翻译引进、内容完整的助听器专业书籍。全书共17章,涵盖了有关助听器的新理论和实用知识,对助听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助听器的预设、适应证选择、电声学性能和康复效果评估、故障处理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介绍,并系统介绍了压缩、方向性麦克风、自适应降噪、移频、中耳植入等新技术和各类辅听设备、技术,是一本立足于实证研究的、严谨的、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關於作者:
作者:[澳]哈维·迪龙(Harvey Dillon)

澳大利亚国家听力学实验室 高级科学家
麦考瑞大学 教授

主译(审):胡向阳,男,博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负责研究、制定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政策并从事听力残疾预防、听力语言康复相关业务研究。曾组织开展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全国听力障碍流行状况调查。主编《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等专业用书,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副主译:韩睿,女,主任医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听力门诊部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主要从事耳聋诊断、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术前评估、术后调试等。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两项。

龙墨,主任医师,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主编,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年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听力诊断、助听效果评估、人工耳蜗调试等。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参与撰写专著十余部,负责及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

译者团队: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目錄
目 录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听力障碍者面临的问题
1.1.1 可听度减退
1.1.2 动态范围缩小
1.1.3 频率解析能力降低
1.1.4 时域解析能力降低
1.1.5 听力损失的生理原因
1.1.6 综合缺陷
1.2 声学测量6
1.2.1 基础物理量度
1.2.2 线性放大与增益
1.2.3 饱和声压级
1.2.4 耦合腔与真耳
1.3 助听器的类型
1.4 发展历史
1.4.1 声学时代
1.4.2 碳晶时代
1.4.3 真空管时代
1.4.4 晶体管与集成电路时代
1.4.5 数字时代
1.4.6 无线时代

第2章 助听器元件
2.1 方框图
2.2 麦克风
2.2.1 工作原理
2.2.2 麦克风的频率响应曲线
2.2.3 麦克风的缺点
2.2.4 方向性麦克风
2.2.5 麦克风的位置
2.3 放大器
2.3.1 放大技术
2.3.2 削峰和失真
2.3.3 压缩放大器
2.4 数字电路
2.4.1 模/数转换器
2.4.2 数字信号处理器
2.4.3 固定线路数字处理
2.4.4 通用运算数字处理
2.4.5 连续处理,单元处理,助听器时延
2.4.6 数/模转换器
2.4.7 数字助听器参数
2.4.8 数字助听器与模拟助听器比较
2.5 滤波器、音调控制器和滤波器结构
2.5.1 滤波器
2.5.2 音调控制器
2.5.3 滤波器的结构
2.6 受话器
2.6.1 工作原理
2.6.2 受话器的频响
2.7 声阻尼器
2.8 电感线圈
2.9 音频输入
2.10 遥控器
2.11 骨导麦克风
2.12 电池
2.12.1 工作原理
2.12.2 工作电压
2.12.3 电容量和体积
2.12.4 充电电池
2.13 结语

第3章 助听器系统
3.1 定制助听器和通用助听器
3.1.1 定制助听器
3.1.2 通用助听器
3.1.3 半通用与半定制助听器
3.1.4 助听器的可靠性
3.2 双侧同步助听器
3.3 助听器编程
3.3.1 编程器、中继设备与编程软件
3.3.2 多记忆或多程序助听器
3.3.3 配对比较
3.4 遥感与发射助听器系统
3.5 感应环路
3.5.1 磁场均一性与方向性
3.5.2 磁场强度
3.5.3 线圈频响
3.6 射频发射
3.6.1 调频
3.6.2 数字调制技术
3.6.3 与助听器耦合
3.6.4 无线麦克风与助听器麦克风联合使用
3.7 红外线发射
3.8 教室声场放大
3.9 磁感应线圈系统、无线调频系统、红外线发射系统和声场放大系统利弊比较
3.10 辅听设备
3.11 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整合
3.11.1 助听器外接电子设备
3.11.2 整合
3.11.3 手机和助听器间的干扰
3.12 结语

第4章 电声性能与测量
4.1 用耦合腔和耳模拟器测量助听器
4.1.1 耦合腔和耳模拟器
4.1.2 测试箱
4.1.3 测试信号
4.1.4 增益频率响应与饱和声压级频率响应
4.1.5 输入-输出函数
4.1.6 失真
4.1.7 内部噪声
4.1.8 磁感应
4.1.9 ANSI、 ISO和IEC标准
4.2 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
4.2.1 影响RECD的因素
4.2.2 RECD的测量
4.2.3 RECD和REDD80
4.3 真耳助听增益
4.3.1 REAG测量时探针放置的位置
4.3.2 REAG、耦合腔增益和耳模拟器增益的关系
4.3.3 找出错误的助听测量
4.4 插入增益
4.4.1 测量插入增益时放置探针的位置
4.4.2 插入增益、耦合腔增益和耳模拟器增益的关系
4.4.3 发现插入增益测量的错误
4.4.4 插入增益测量的精确性
4.5 在真耳测试中的实际问题
4.5.1 探针的校准
4.5.2 控制麦克风
4.5.3 耵聍的影响
4.5.4 背景噪声的污染
4.5.5 助听器饱和
4.5.6 扬声器指向
4.5.7 测试信号的特征
4.6 助听听阈测试和功能增益
4.7 助听器反馈
4.7.1 反馈机制
4.7.2 反馈对音质的影响
4.7.3 探针测量和反馈
4.8 检修故障助听器
4.9 结语

第5章 助听器耳模、定制机机壳及耦合系统
5.1 耳模、定制机机壳及式样
5.1.1 BTE耳模的种类
5.1.2 ITE、ITC和CIC机壳的式样
5.2 耳模、定制机机壳和耳道配件的声学概述
5.3 通气孔
5.3.1 通气孔对助听器增益和OSPL90的影响
5.3.2 通气和堵耳效应
5.3.3 通气孔和漏声对反馈啸叫的影响
5.3.4 通气孔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关系
5.3.5 平行通气孔与Y形(或斜形)通气孔
5.3.6 开放耳道式配件小结
5.4 声孔:导声管,号角,反号角
5.4.1 声学号角及反号角
5.4.2 导声管插入深度
5.5 阻尼器
5.6 特定的导声管、阻尼器和通气孔配置
5.7 选择耳模及定制机机壳声学性能的程序
5.8 耳印
5.8.1 标准取耳印技术
5.8.2 CIC助听器及高增益助听器的耳印技术
5.8.3 耳印材料
5.9 耳模及定制机机壳
5.9.1 耳模及定制机机壳的制作
5.9.2 耳模及定制机机壳的材料
5.9.3 速成耳模及助听器
5.9.4 修改及修理耳模和定制机机壳
5.10 结语

第6章 压缩技术在助听器中的应用
6.1 压缩的主要作用:缩小信号的动态范围
6.2 压缩器的基本特征
6.2.1 动态压缩特性:启动和释放时间
6.2.2 静态压缩特征
6.2.3 输入和输出控制
6.2.4 多通道压缩
6.3 压缩应用原理
6.3.1 避免不适、失真和损害
6.3.2 减少音节和音素间的强度差异
6.3.3 减少长时声级中的差异
6.3.4 增加声音舒适性
6.3.5 响度正常化
6.3.6 改善可懂度
6.3.7 减少噪声
6.3.8 经验方法
6.4 助听器的压缩器组合
6.5 不同压缩技术的利弊
6.5.1 线性放大的压缩
6.5 2 多通道相对单通道压缩的优势
6.5.3 慢速与快速压缩
6.6 结语

第7章 方向性麦克风及阵列
7.1 方向性麦克风技术
7.1.1 一阶减法方向性麦克风
7.1.2 加法方向性麦克风阵列
7.1.3 复杂定向阵列
7.1.4 双侧方向性
7.2 方向性的量化
7.2.1 二维和三维方向指数
7.2.2 清晰度方向指数
7.3 方向性效果
7.3.1 聆听环境的影响
7.3.2 客观临床效果与实际生活中的自我报告效果
7.3.3 方向性与其他技术的交互
7.3.4 方向性的不足
7.3.5 方向性麦克风的适用者
7.3.6 方向性麦克风的临床评价
7.4 结语

第8章 高级信号处理策略
8.1 自适应降噪
8.1.1 自适应降噪技术
8.1.2 自适应降噪的优点
8.1.3 脉冲噪声抑制
8.2 反馈抑制
8.2.1 通过增益-频率响应控制进行反馈抑制
8.2.2 通过相位控制减少反馈
8.2.3 通过反馈消除通道抑制反馈
8.2.4 通过频移的反馈抑制
8.2.5 组合的反馈抑制系统
8.3 频率下移
8.3.1 频率下移规则
8.3.2 频率下移技术
8.3.3 商用的频率下移方案
8.3.4 频率下移、言语可懂度和适用者
8.4 言语线索增强
8.5 其他信号处理方案
8.6 结语

第9章 助听器适用者评估
9.1 影响可否助听的因素
9.1.1 态度和动机
9.1.2 纯音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图构型
9.1.3 言语识别能力
9.1.4 听力残疾的自我评价
9.1.5 噪声接受能力
9.1.6 聆听环境、聆听需求及期望值
9.1.7 对外观的担心
9.1.8 操作与使用
9.1.9 年龄
9.1.10 性格特征
9.1.11 听觉中枢处理障碍
9.1.12 耳鸣
9.1.13 综合因素
9.1.14 举例:如何给拒绝助听器的患者提供咨询
9.2 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助听
9.2.1 言语识别能力差
9.2.2 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
9.2.3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双模式与混合/声电联合刺激
9.2.4 助听器还是触觉助听器?
9.3 助听器验配的禁忌证
9.4 结语

第10章 助听器的预设
10.1 预设法相关概念及简史
10.2 针对线性助听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的预设
10.2.1 POGO
10.2.2 NAL
10.2.3 DSL
10.2.4 举例和比较:POGOⅡ,NAL-RP和DSL233
10.3 预设中的难点问题
10.3.1 增益和频率响应的习服与适应
10.3.2 响度偏好
10.3.3 死区
10.3.4 重度听力损失、有效可听度和高频放大
10.3.5 规定压缩阈
10.3.6 对预设准确性的要求
10.4 非线性助听器的增益、频率响应和输入-输出功能
10.4.1 LGOB
10.4.2 IHAFF/Contour
10.4.3 ScalAdapt
10.4.4 FIG6
10.4.5 DSL[i/o]和DSLm[i/o]
10.4.6 NAL-NL1和NAL-NL2
10.4.7 CAMREST、CAMEQ和CAMEQ2-HF
10.4.8 公式比较
10.5 关于传导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的考虑
10.6 为多记忆助听器选择选项
10.6.1 音乐程序
10.6.2 多记忆助听器的适用者
10.7 OSPL90的预设
10.7.1 一般原则:避免不适、损坏和失真
10.7.2 限制的类型:压缩或削峰
10.7.3 OSPL90预设程序
10.7.4 预设不同频率的OSPL90
10.7.5 非线性助听器的OSPL90
10.7.6 传导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的OSPL90
10.8 过度放大和继发性听力损失
10.9 结语

第11章 选择、调整和验证助听器
11.1 助听器种类的选择:CIC、ITC、ITE、BTE、眼镜式和盒式
11.2 助听器性能的选择
11.3 助听器的选择与调整
11.4 个体耳朵大小及形状对耦合腔预设程序的影响
11.5 验证并获得预设的真耳响应
11.6 验证信号处理功能
11.7 评估和精细调节OSPL90
11.8 结语

第12章 解决问题和精细调节
12.1 解决常见问题
12.1.1 操作困难
12.1.2 耳模(壳)不舒服
12.1.3 耳模(壳)稳固性差
12.1.4 自话音的质量和堵耳效应
12.1.5 反馈啸叫
12.1.6 音质
12.1.7 噪声、清晰度和响度
12.2 系统的精细调节流程
12.2.1 配对比较
12.2.2 音质绝对分级
12.2.3 用配对比较进行系统选择
12.2.4 通过配对比较进行参数的适应性调整
12.2.5 通过音质绝对分级进行适应性调节
12.2.6 使用多程序或可训练助听器在家精细调节助听器
12.3 结语

第13章 助听器佩戴者的患者教育和咨询
13.1 了解听力损失
13.2 选用助听器
13.3 使用助听器
13.4 适应新的声音和助听器
13.5 助听器保养
13.6 聆听策略
13.6.1 观察说话者或周围环境
13.6.2 调整交流方式
13.6.3 调整环境
13.6.4 教授聆听策略
13.7 动员家人和朋友
13.8 听觉训练
13.9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家庭听觉训练
13.10 避免助听器造成听力损失
13.11 辅听设备
13.12 咨询支持
13.13 接触不同个性的患者
13.14 合理安排门诊
13.14.1 门诊评估
13.14.2 验配门诊
13.14.3 随访门诊
13.14.4 小组的力量
13.15 结语

第14章 听力康复效果评估
14.1 效果的分类
14.2 言语理解测试
14.2.1 言语测试的局限性
14.2.2 言语测试在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14.3 自我评价问卷
14.3.1 问卷理论
14.3.2 实用自我评价方法
14.4 满足需要和目标
14.5 使用情况、故障、满意度评估
14.6 国际助听器效果问卷
14.7 效果的时间性
14.8 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14.8.1 听力损失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14.8.2 助听器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14.9 结语

第15章 双耳和双侧助听器验配的思考
15.1 双耳定位的作用
15.1.1 健听人的定位线索
15.1.2 听力障碍对定位的影响
15.2 双耳察觉和识别
15.2.1 头部的衍射效应
15.2.2 双耳静噪
15.2.3 双耳冗余
15.2.4 双耳响度累加
15.3 双侧验配的优势
15.3.1 言语可懂度
15.3.2 定位
15.3.3 音质
15.3.4 避免迟发性听觉剥夺
15.3.5 耳鸣的抑制
15.3.6 其他方面的优势
15.4 双侧验配的劣势
15.4.1 费用
15.4.2 双耳干扰
15.4.3 自我印象
15.4.4 其他方面的劣势
15.5 双侧优势的测试
15.5.1 单侧条件下选择参考耳的偏差
15.5.2 用言语测听评估双侧的敏感度
15.5.3 言语测试在评估双侧优势中的作用
15.5.4 定位测试
15.6 不对称听力损失的验配
15.6.1 不对称听力损失的双侧和单侧验配
15.6.2 好耳与差耳的单侧验配
15.6.3 替代选择:FM和CROS
15.7 决定双侧和单侧验配
15.8 双侧和单侧验配对电声预设的影响
15.9 结语

第16章 儿童验配助听器的特殊问题
16.1 听觉经验,听觉剥夺,以及助听器验配适应证
16.1.1 双耳刺激
16.1.2 单侧听力损失
16.1.3 轻微听力损失
16.1.4 人工耳蜗植入
16.1.5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16.2 听力损失评估
16.2.1 频率特异性评估与分耳测听
16.2.2 小耳道与校准问题
16.2.3 听觉处理障碍
16.2.4 评估中的其他问题
16.3 助听器类型与耳模类型
16.3.1 助听器类型
16.3.2 耳模类型
16.4 儿童助听器的预设
16.4.1 言语识别能力与放大需求
16.4.2 以阈值为基础 VS 以响度为基础的验配过程
16.4.3 适用于小耳道的方法
16.4.4 信号处理特性
16.4.5 辅听设备
16.5 真耳效果验证
16.6 助听效果评估
16.6.1 言语测听
16.6.2 配对比较
16.6.3 不舒适评价
16.6.4 主观问卷评估
16.6.5 清晰度指数(AI)或言语可懂度指数(SII)
16.6.6 诱发皮质反应
16.6.7 言语生成和语言获得
16.7 帮助家长
16.8 听力康复目标
16.8.1 婴儿的康复目标和策略
16.8.2 幼儿的康复目标和方法
16.8.3 学龄前儿童的康复目标和方法
16.8.4 小学段患儿的康复目标和方法
16.9 青少年患者及其对美观的顾虑
16.10 安全问题
16.11 结语

第17章 信号对传、骨导和植入式助听器
17.1 CROS助听器
17.1.1 简易CROS助听器
17.1.2 双侧CROS(BICROS)助听器
17.1.3 立体声CROS(CRIS-CROS)助听器
17.1.4 经颅CROS助听器
17.2 骨导助听器
17.2.1 骨导助听器的应用
17.2.2 骨导助听器的输出能力
17.2.3 预设、调节和验证骨导助听器的电声特性
17.2.4 骨导助听器的缺点
17.3 骨锚式助听器
17.3.1 针对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的BAHA
17.3.2 针对双耳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的双侧BAHA
17.3.3 针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BAHA
17.3.4 使用BAHA的并发症
17.4 中耳植入式助听器
17.4.1 输出换能器
17.4.2 麦克风
17.4.3 完整的系统
17.4.4 适应证和益处
17.4.5 中耳植入的并发症
17.5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及索引
內容試閱
译者序

2013年7月,我率队访问澳大利亚听力服务组织(Australian Hearing)时见到哈维·迪龙(Harvey Dillon)先生,当时听他讲《助听器》一书的第二版刚刚出版。我知道该书是全球公认的优质助听器专著,在国际听力学界享有极高声誉。于是,和Harvey Dillon先生谈了引进、翻译这本书的想法。之后,通过他帮助,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现已更名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简称“中语康”)和华夏出版社一起与Boomerang出版社协商,达成了引进版权的协议。
《助听器》(第二版)共17章,涵盖了有关助听器的最新理论和实用知识,对助听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助听器的预设、适应证选择、电声学性能和康复效果评估、故障处理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介绍,并系统介绍了压缩、方向性麦克风、自适应降噪、移频、中耳植入等新技术和各类辅听设备、技术,是一本立足于最新实证研究的、极其严谨的、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适合临床听力师、验配师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适合助听器研发人员和听力学研究者学习、参考。
提出引进、翻译《助听器》(第二版)的主要目的,一是把国际上有关助听器的最新文献介绍到国内,帮助国内不能阅读英文文献的同道能够阅读到权威的助听器著作;二是推动中语康进一步发挥国家级中心的作用,为国内听力学学科建设作出更多知识贡献。我有幸于2007年初到2015年初在中语康工作了8个年头,深感中语康在推动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主张用“国家级中心”的意识统领中语康的工作。我和同事们认为,国家级中心作为一个领域的“国家队”就要承担与自身定位相符的责任,有与自身定位相符的做事标准,作出与自身定位相符的贡献。我们认为,国家级中心不仅要靠组织、政策等优势发挥作用,更要成为本领域的知识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要能站在技术进步前沿为行业发展贡献知识和技术成果。我们清醒地看到,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听力学学科建设及现代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从零起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至今,在专业服务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上距国际先进水准还有明显差距。在听力学及助听器研发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我们仍是跟随者、学习者,需要脚踏实地,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大家能静心读一读《助听器》(第二版),就会对这一点有更清醒的认识。《助听器》(第二版)引用的文献多达1975条,涉及与助听器相关的声学、电子学、听力学等各研究领域,但其中基本没有来自中国的文献。这说明,至少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还极少,甚至基本没有。本书探讨问题的广度、深度也远非国内同类书籍、文章,甚至是部分研究性论文所能比。正因为如此,我和同事们认为我们有责任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首先把本领域国际上最好的专业书籍和最新知识介绍给国内同行,我们有责任从一个知识“搬运者”做起,为国内听力学和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作一些贡献!
本书的引进和翻译由我负责总体策划、组织,中语康的多名同事,还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多个单位的老师、专家参与了本书的翻译、审校。承担各章翻译、审校的人员如下:前言,胡向阳;第1章,胡向阳;第2章,王晓翠;第3章,梁爽;第4章,李炬;第5章,刘惠;第6章,韩睿;第7章,吴玺宏、陈婧;第8章,吴玺宏、陈婧;第9章,梁爽;第10章,魏佩芳;第11章,韩睿;第12章,王晓翠;第13章,王晓翠;第14章,胡向阳;第15章,李炬;第16章,梁爽;第17章,李炬。我负责对全书的译稿、中文稿进行终审,韩睿协助我进行了全书审校,龙墨、吴玺宏、陈婧、李炬、梁爽、王晓翠、蒋涛、梁琦等参与了部分译稿的审校。刘爱姝、申敏协助我承担了译者及出版社联络工作,申敏同时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翻译、审校。梁爽、刘惠协助我整理了全书词表。华夏出版社的张冬爽承担了全书编辑工作。在此,我向所有参与本书翻译、审校以及为本书引进、出版、发行作出贡献、提供帮助的全体同事和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我还要特别感谢Harvey Dillon先生,他不仅创作了该书,还对本书的引进给予了热情支持。他在书中引用文献之广、探讨问题之精微更为我们治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由于本书涉及声学、电子学、听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实践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极强,Harvey Dillon先生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极为讲究,因此,翻译该书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书的翻译始于2014年初,2015年初我调离中语康。因工作环境、任务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翻译计划的推进受到了较大冲击。由于工作繁忙,此后两年,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断续进行翻译、审校,导致该书出版时间一再延宕。因为翻译、审校过程不连贯,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书中各章的翻译质量不太均衡,一些译法在全书中还不够统一。对此,我甚感愧疚。我真诚期盼各界读者不吝指教,坦诚指出书中存在的疏漏、错误,使我和同事们有机会在将来使其更加完善。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与女儿!没有她们的理解、支持,这些年,我无法坚持把这一辛苦的工作完成。在此,谨向所有曾与我在听力语言康复战线上并肩奋斗的同事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胡向阳
2018年4月1日


中文序

我非常感谢胡向阳博士和他的同事将我的著作《助听器》翻译成中文。我一直努力将听力师验配助听器所必须了解的所有知识收入该书,因此,我非常理解翻译这本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当前,中国在许多专业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我真诚希望《助听器》的中文版能为中国在听力康复领域同样实现世界一流提供些许帮助。同时,我也期待分享中国的听力学研究成果!

哈维·迪龙 博士
澳大利亚国家听力学实验室 高级科学家
麦考瑞大学 教授

2018年7月28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