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即使是我们年少时最叛逆的人也不得不向生活投降。你必须内心年轻才能真正欣赏这部《美丽的约定》。欧洲文学中最伟大的青春小说,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经典。本版译自法兰克福出版社(1985年)权威版本,法文直译。马尔克斯、萨特、波伏娃、菲茨杰拉德、于连·格拉克、 凯鲁亚克、约翰?福尔斯、尼克?霍恩比等作家心中挚爱。
|
內容簡介: |
《美丽的约定》是法国作家亚兰·傅尼叶唯一的一部小说。故事从少年奥古斯丁·莫纳来到了圣-阿加特学校开始,他坚强、大胆的个性改变了性格怯懦的同学弗朗索瓦的生活。某天,莫纳在乡间迷路,误打误撞闯进了一座神秘的庄园,参加了一场奇妙的新婚派对。在那儿,他遇见了梦寐以求的女孩儿伊冯娜。从此,莫纳的人生被这场派对与这次相遇所困,在弗朗索瓦的帮助下,开始永不停歇地寻找失去的她和真正的生活。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一场青春的白日梦境。
|
關於作者: |
亚兰 傅尼叶(1886—1914),法国天才小说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夏佩尔-东吉永,父母都是乡村小学教师。他两次报考巴黎高师失败后,入伍服兵役,退伍后在巴黎报刊上发表文学评论。十八岁时,他偶遇并迷恋上一位名叫伊冯娜·德·奎夫雷库尔的年轻女子,后来她成为《美丽的约定》中伊冯娜·德·加莱的原型。1912年,《新法兰西评论》连载其小说《美丽的约定》,广受文坛好评,获龚古尔奖提名,这也是亚兰·傅尼叶唯一完成的小说。后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仅隔一个月就在圣-雷米的一场战斗中阵亡,遗体直到1991年才被找到。译者王一平,1982年6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法语专业,获法国语言与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
|
目錄:
|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寄宿生
第二章 四点以后
第三章 “我常去一家藤器店”
第四章 开溜
第五章 马车回来了
第六章 有人敲玻璃
第七章 丝绸马甲
第八章 奇遇
第九章 歇脚
第十章 羊圈
第十一章 神秘的庄园
第十二章 威灵顿的房间
第十三章 奇怪的聚会
第十四章 奇怪的聚会(续)
第十五章 相遇
第十六章 弗朗兹?德?加莱
第十七章 奇怪的聚会(完)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大阵仗
第二章 我们中了埋伏
第三章 波西米亚人来了学校
第四章 事关神秘庄园的地点
第五章 穿布鞋的男人
第六章 幕后的争吵
第七章 波西米亚人解开了绷带
第八章 宪兵!
第九章 寻找消失的小路
第十章 洗衣
第十一章 我叛变了……
第十二章 莫纳的三封信
第三部分
第一章 游泳
第二章 在弗洛伦廷家
第三章 上帝显灵
第四章 重磅消息
第五章 郊游
第六章 郊游(完)
第七章 大喜的日子
第八章 弗朗兹的呼唤
第九章 幸福的人
第十章 “弗朗兹之家”
第十一章 雨中的交谈
第十二章 重担
第十三章 每月作业本
第十四章 秘密
第十五章 秘密(续)
第十六章 秘密(完)
尾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寄宿生
他到我们家时,是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天,一八九几年。
虽然口口声声还是“我们家”,但那房子早已不归属我们。我们离开那里已近十五年,也确是不会回去了。
我们那会儿住的是圣-阿加特公学的房子。我父亲教高级班,辅导学生备考小学教师资格证,同时也管着中级班,我跟其他学生一样喊他“梭莱尔先生”。我母亲教的则是低级班。
那是一座长长的红房子,就在镇子边上,有五扇玻璃门,爬山虎爬满了外墙;院子很宽敞,还有操场和水房,前面的大门朝向镇子敞着;房子北边有一扇小栅栏,通向一条大道,沿着走上六里地就能到达火车站;房子南边还有后边是大片的田野、花园和草地,与镇子的外沿融为一体……我们所住那一处便是这番模样了。在那里,我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煎熬却最为珍贵的日子。在那里,我们踏上了冒险奇遇的旅程,也是在那里,一切又复归破灭,一如海浪拍打礁石。
我们去了那里,可以说是出于学监或是省长的一道命令,却也是世事变幻,机缘巧合。那是好久好久以前了,假期接近尾声,一应家具尚未送达,一驾农车先一步载着我和母亲,把我们放在了在锈迹斑斑的栅栏前。花园里正有几个孩子偷桃吃,他们悄悄地顺着篱笆的窟窿溜走了……我的母亲,大家都管她叫米莉,在我所认识的家庭主妇里是最善于打理的那一个。她一下车就走进尘草满地的屋子,当下便不无失望地明白,同此前每次搬家一样,那样破旧的房子是不能放我们那些家具的……她出来与我诉说了苦恼,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帕轻轻擦着我那稚嫩的脸蛋——因着长途跋涉,我已然是灰头土脸。随后她又折回屋里去,细细盘算要填补多少窟窿才能让这房子重新住人。我呢,戴着一顶绸带镶边的大草帽,就在那里,在那个陌生院子的砂地上等着,或是去井边和棚下暗暗窥视。
如今想起我们初到的情形,便也就是如此了。每当我遥遥回望圣-阿加特院子里那头一个等待的夜晚,忆起的却都是其他等待的场景:我看到,自己两手抓着大门的铁条,惶惶不安地等着某个人从大道上走下来。每当我试着想象如何在那谷仓一般的阁楼里度过的头一夜,想起的却总是其他的夜:我不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那个房间里,还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在墙边踱来踱去,虽忧心忡忡,却不失友好。学校、马丁老爹种的地、他那三棵核桃树,还有每天下午一到四点钟就被访客太太们占满的花园,所有这些太平景象,在我的记忆里全被别的景象搅动得变了模样,那景象曾经撼动我们的青葱岁月,哪怕时光飞逝,仍让人无法平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