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造型设计是所有美术类和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作者汇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大量的名家作品和多年来的学生的优秀作品,诠释了造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对于创意设计的思路和观念转变做了启迪性的介绍。本书适宜相关专业学生学习。
|
內容簡介: |
《造型·创意·表现》是介绍美术、设计类基础课教学实践探索的著作。本书强调,既要在造型基础课中进行技能训练,体现独特的审美理念,又要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意识,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做好衔接和铺垫。书中使用多幅中外相关图片和大师作品作为范例,其中大多是作者亲自拍摄的第一手资料;书中还有大量的学生作业,是对教学探索最直观的展现。本书是作者从事艺术设计和建筑学等专业30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于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作业实践能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
關於作者: |
宋长青,1963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基础教学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壁画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多次担任北京市评审专家。
|
目錄:
|
第一章 造型基础·重新认识 001
第二章 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013
第三章 主观性表达·寻求突破 049
第四章 创造性表现·想象发挥 113
参考文献 174
|
內容試閱:
|
前些年,全国多所高校纷纷成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并呈现出不断扩招的趋势。现在这种现象已经降温,呈现出更加理性的状态,对教学的研究也应静下心来仔细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教学关系始终是业内探讨的话题,即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既要在造型基础课中进行技能训练,体现独特的审美理念,又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做好衔接和铺垫。首先在基础教学和专业设计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作为视觉的造型艺术,在画面构成、色彩运用、材质肌理等方面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其次,再进一步去看它们的区别,基础教学研究的是造型艺术的诸多表现语言,而专业设计是为某一类形态做指向性更加明确的实用设计。在此基础上应该从更高的视点、以更宽阔的视野,去做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并以此去看待艺术、绘画、设计的诸多因素,在此前提下进行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的教学,不能只当成绘画基础的简单技能训练,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意识。
笔者多年来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加强设计意识,逐渐理清一点教学心得,将其整理成本书。其中,理论是归纳性的,大师的作品起到一种导航的作用,而大量的以往学生作业可与正在学习的学生之间拉近距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我相信大量学生作业是对教学探索最直观的体现。当然,我校学生入学的专业水平和中央美术学院等名校有着一定的差距,很多作品还显幼稚,但我相信,我们的教学实践方向还是有一定探讨空间的。
本人从事艺术设计、建筑学等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一直想整理成书。本书初稿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完成,因我忙于各种事情耽搁下来。当我将过去的书稿再次拿出整理时,又做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很多图片都是我重新拍的第一手资料,学生作业也调整了很多。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内心则忐忑不安起来。教学中提倡创造性思维,并融于创作实践,那么自己的思维方式、艺术实践做到了多少,有说服力吗?当冷静反思时,顿感自身的浅显和笨拙。但事已至此,只能将此书做完,盼教育专家、业内同行和读者不吝指教。
如今我已临近退休,此书稿整理出版也算是给自己30多年教学的总结。
在此感谢“北方工业大学2022年教材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支持。书中大部分学生作业是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中指导的学生的作品,也选用了我的同事和朋友指导的部分学生的作品,他们是张立、姜蕊、苏旭光、段建伟、张利、孙静远等,在此向以上诸位同仁表示本人真诚的感谢!
本书承蒙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副院长谭平教授写了序言,在此感谢谭平教授多年的支持和鼓励!
宋长青
2023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