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漫长的八月

書城自編碼: 389190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英国]迪利普·希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92726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7
《 丘吉尔的敦刻尔克 》
+

NT$ 908
《 好望角丛书·为了国家,不惜一切:本-古里安传 》
+

NT$ 1367
《 诸王的欧洲:17—18世纪的宫廷政治与权力博弈 (特装版) 》
+

NT$ 602
《 命令已经执行:罗马纳粹大屠杀的记忆之争(口述史的样板,和小说一样好看!追踪屠杀史上的“罗生门”,看被修改的集体记忆与争夺记忆的众生相) 》
+

NT$ 347
《 墨西哥史 》
+

NT$ 301
《 葡萄牙国王秘史 一本书写尽葡萄牙王朝兴衰 》
編輯推薦:
印度是中国的一大邻国,了解印度的潜力和问题,对中国的发展计划很重要。
一段盘根错节的历史,在作者笔下化作丰富多彩的领导人传记,对战争、耸人听闻的暗杀、侵犯人权之举的生动描述。
第一部关于印巴之争这个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棘手的冲突之一的权威历史著作。
內容簡介:
《漫长的八月》是第一部关于印巴之争这个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棘手的冲突之一的权威历史著作。
1947年8月,英属印度分裂为独立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时,正值集体大屠杀,一方是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另一方是穆斯林,超过75万人被屠杀,1200万人逃离家园越过新边境寻求庇护。然而,那个8月似乎至今仍未结束。
在《漫长的八月》中,著名历史学家迪利普?希罗对印巴关系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追溯了导致次大陆分裂的里程碑式事件,以及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有争议关系的演变。而且时至今日,争端仍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克什米尔控制线仍是世界上防御最严的边境。
自分治以来,印巴之间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国;以及印巴双方获得核武器,导致1999年和2002年几乎不可避免的对抗。希罗不仅记录了印巴两国与美国及苏联的关系,还记录了他们与中国、以色列和阿富汗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印巴冲突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这些线索,在希罗的笔下编织成了清晰的叙事,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领导人传记,对战争、耸人听闻的暗杀、侵犯人权之举的生动描述,也穿插着像板球比赛、电影、电视剧这样的文化符号,是将印巴之间关系第一次放大观察的勇敢尝试。
關於作者:
迪利普·希罗(Dilip Hiro)是世界上研究中东、中亚和南亚以及伊斯兰事务的顶尖专家之一,在这些领域迄今出版了34本著作。与此同时,他也为《纽约时报》《卫报》《观察家报》《国家报》和《洛杉矶时报》以及Salon、TomDispatch和YaleGlobal撰稿,并且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和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的评论员。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当时髦先生遇上圣雄甘地
第二章 甘地的原罪:将宗教注入政治
第三章 “两个民族”理论:分治前奏
第四章 不断高涨的暴力浪潮
第五章 浴血而生
第六章 战争中的双胞胎
第七章 渐行渐远
第八章 尼赫鲁的“前进政策”:走得太远了
第九章 夏斯特里的最高命令:巴基斯坦噩梦成真
第十章 英迪拉·甘地扼杀两个民族理论
第十一章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西巴基斯坦的救星
第十二章 伊斯兰分子、发展原子弹的齐亚·哈克
第十三章 拉吉夫—贝娜齐尔的友好关系结束
第十四章 核俱乐部大门轰然倒塌
第十五章 穆沙拉夫在美国的压力下低头
第十六章 针锋相对的核武双胞胎
第十七章 曼莫汉·辛格变化多端的对话者
第十八章 争夺喀布尔
第十九章 共享文化,商业兴起
第二十章 概述与结论
结语
特别推荐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爱尔兰是第一个在英联邦内获得自治领地位的大英帝国殖民地。1922年12月6日,以新教教徒为主的北爱尔兰根据1921年12月的《英-爱条约》行使其权利,脱离了爱尔兰自由邦,继续作为大英帝国的一分子留在版图内。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可追溯到1690年发生的博因河战役,交战双方是信奉新教的奥兰治的威廉三世与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此战最终导致了爱尔兰的分裂。
在爱尔兰分治四分之一世纪后,印度次大陆成为英国的下一个殖民地,并最终分裂为印度自治领和巴基斯坦自治领。导致这一结果的是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教徒和占人口少数的穆斯林之间不可调和的紧张关系。而这一分治的持续、实施及其直接后果和之后的状况,对该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爱尔兰的分裂。
这两个分裂的区域之间的共同点为宗教归属。爱尔兰这边,是基督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在统一但被殖民的印度,则是信奉多神论的印度教和信奉一神论的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绝对数字表明,在分治前夕,印度次大陆有2.5亿印度教教徒和9000万穆斯林,他们加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由于少数民族跨越1947年8月建立的新边界进行双向迁移,数百万家庭被迫离开他们生活了几个世纪的家园。他们留下了所有的不动产和大部分动产。两方政府充公没收了背井离乡者的财产,并计划用以补偿来自对方地区的由于分治而失去财产的人们。尽管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在西旁遮普邦的总资产超过了穆斯林在东旁遮普邦和德里的总资产,但这一计划在东、西旁遮普和毗邻德里的地方都颇有成效。
小省信德的情况有两点不同于旁遮普省。该地区的人们仍然团结一致,并且没有发生旁遮普邦那样的集体屠杀。在信德省两个主要城市,针对在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上远比穆斯林优越的印度教教徒的暴力活动是有限的,但这足以导致信德省的印度教教徒不断外流。然而,与西巴基斯坦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不同的是,信德省内没有一块为独立前的印度所保留的地方可供他们迁移过去。因此,他们以相对较少的人数乘火车和轮船出行,历时数月,最后到达了印度西部一个从德里延伸到孟买省南段的弧形地带的印度城市和大型城镇,当地居民都讲马拉地语。
我的老家就在信德省的拉尔卡纳镇,属于这类来自西巴基斯坦的难民。我们从卡拉奇乘船前往古吉拉特邦北部的奥哈港,最后在一个二战时期建造的空荡荡的军营里住下。那里距离孟买市中心东南35英里,此时被称为卡扬难民营,编号为1—5。营地有一排单间,前面是阳台,住宿是免费的,大房间是起居兼睡觉的地方,阳台上有一块地方是用来做饭的。
与之前和之后的其他难民一样,我们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生活。多亏了政府对巴基斯坦难民子女提供贷款,我才得以上了大学。既不希望也不打算回到那个已成“其他”国家的地方,那扇门一直关着。
从古吉拉特邦一个油井钻探项目的合格工程师,到伦敦自学成才的专业作家,我的个人经历属于我的另一成就,与我目前的工作无涉。
这本关于印巴之间麻烦不断的关系的书,不仅记录了政治军事事件及其主要参与者,还记录了双方在贸易和文化上的联系。其内容涵盖了全球参与塑造这些南亚邻国之间关系的主要大国——美国、苏联、中国等,这些国家共同构成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引言中,我解释说,这场长达65年的克什米尔争端,源于印度教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历史可追溯到8个世纪前。1807年后,英国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在一个世纪内引发了印度民族主义。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兴起的反帝运动之目标,人们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为了结束英帝国的统治,将被奴役的印度变为一个主权国家,一是为了结束占人口四分之三的印度教教徒自1192年以来所受的奴役;他们现在准备以一人一票的方式为基础管理一个自由的印度。这两种解释互有交集,因为最重要的反帝国主义政党,即印度国大党,绝大多数成员为印度教教徒。
1915年,印度古吉拉特律师莫罕达斯·K.甘地从南非归来,在国家政治中播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将成长为一棵覆盖许多政治空间的树。他与另一位讲古吉拉特语的律师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竞争,将在之后的30年里主导次大陆的政治。这是本书第一章的要点。
甘地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人士,他与基拉法特运动的穆斯林领导人结成了联盟,在伊斯坦布尔建立的哈里发政权在1918年奥斯曼帝国被盟军击败后地位岌岌可危,基拉法特运动致力于维护这一政权,其领导人还对甘地在1920年发起的不合作运动予以了支持。甘地突然中止与该运动的关系令他们感到失望和困惑。事实证明,为反对英国统治而形成的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联合是暂时的。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甘地开始从事为受剥削的农民和工人争取利益的事业;通过发起诸如未经官方许可的用海水制盐等非暴力运动,甘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面对甘地不断上升的名望,真纳将他的律师业务搬到了伦敦。本书第二章便涵盖了以上的分析性叙述。
第三章包括了真纳从伦敦归来担任了穆斯林联盟的领导,以及他对两国理论的阐述等内容。尽管该联盟在1937年的选举中表现不佳,但几乎完全由印度教教徒组成的国大党各部的政策,预示了国大党官员对穆斯林信仰和习俗的漠不关心。非联盟的穆斯林领导人与联盟保持着密切联系。在1945—1946年的选举中,联盟赢得了73%的穆斯林选票,较之前的5%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决定退出印度,此举加剧了国大党与联盟之间的竞争:前者希望从英国手中继承一个统一的印度,后者则决心通过分割次大陆来建立穆斯林的家园。集体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演变为暴力冲突。这一时期的情况将在第四章中按时序交代。
第五章讲述了1947年8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时及不久之后,旁遮普邦不同群体中出现的狂暴活动。作为一个分离出来的政治实体,巴基斯坦要想站起来还面临着重重障碍。
标志着独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47年8月14日至15日诞生的集体大屠杀,尽管在几个月后平息,但不久之后爆发的克什米尔争端继续破坏着这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他们随后的时间里充斥着如此多的挑战、危机、代理战争(proxy wars)、暗中利用双方各自社会中的种族和其他断层线的企图、热战以及核打击的威胁,以至于有历史学家不得不将印巴关系概括为“最漫长的八月”。
接下来的一章概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夺战,这两个地方的人口以穆斯林为多,却由一位印度教的王公(maharaja)统治。当受到来自巴基斯坦的非正规武装部族入侵的威胁时,王公同意加入印度,并在秩序恢复正常后举行全民公决。这个问题提交给了联合国处理,但几十年来无法得到解决。
这两个邻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以多党制和普选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在印度生根发芽。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活则持续恶化,以致1958年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将军对巴基斯坦实行军事统治。他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协商,寻求克什米尔问题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却无功而返。本书第七章讲述的是这一时期的事。
据印度方面宣称,是中国占领了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尼赫鲁才不得不与对印度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地区的边界划分存在异议的中国政府打交道。当尼赫鲁试图通过军事行动维护印度的主张时,1962年10月,中印之间爆发了战争。一个月之后,中国在证明了其军事优势之后,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将其部队撤至战前阵地,战争就此结束。这场武装冲突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种至今尚存的纽带。这是第八章的核心内容。
接下来的章节叙述了1965年9月巴基斯坦在印控克什米尔发动的战争。为期三周的敌对行动未能实现巴基斯坦的期望——破坏克什米尔的现状。事实上,巴基斯坦在这次战争中的失利导致了阿尤布·汗的倒台,以及接下来的东巴基斯坦的分裂。第九章描述了战争的形成、具体过程及后续影响。
下一章讨论的是1971年12月为期两周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准备、交战及其后果。在意识形态方面,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通过表明种族优先于宗教,推翻了真纳的两国理论。这也是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分离分子事业受到的一次挫折。
第十一章展示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如何拯救西巴基斯坦的。尽管他1972年6月在与英迪拉·甘地的西姆拉谈判中表现不佳,但还是设法使她正式结束克什米尔问题的目标落空。在巴基斯坦,由于1977年3月的选举被操纵,街头出现了对布托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但他未能予以遏制。这给他的伊斯兰军队总司令穆罕默德·齐亚·哈克提供了一个推翻政府、让巴基斯坦回归军事统治的机会。这段军事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到1988年8月齐亚·哈克去世为止。在其统治期间,他将国家和社会伊斯兰化,从而使巴基斯坦进一步远离世俗的印度。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介入将巴基斯坦推至冷战前沿,帮助齐亚·哈克加快了核武器计划,在该计划中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重要援助。1984年初,中国在其核试验场测试了一枚在巴基斯坦组装的原子弹。
1984年10月,拉吉夫·甘地顺利接替了他被暗杀的母亲英迪拉的位置。他找到了一位志趣相投的政治伙伴,那就是佐勒菲卡尔·阿里的女儿、1988年12月当选的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布托。自1989年起,克什米尔的分离主义叛乱愈演愈烈,印度采取强硬手段镇压,两国之间的友好气氛随之烟消云散。布托和她的继任者穆罕默德·纳瓦兹·谢里夫的抗议徒劳无功。1991年5月拉吉夫·甘地遇刺后,纳拉辛哈·拉奥担任总理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1年12月的苏联解体,标志着美国在冷战中的胜利。德里加强了与华盛顿的联系,华盛顿认为没有必要弱化与巴基斯坦的历史联系。拉奥加速了印度的核武器计划。第十三章叙述的就是上述事件。
拉奥打算在1995年底测试三个核装置,该计划遭到了致力于阻止核武器扩散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阻挠。但是,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JP)领导人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为了巩固该党在议会中微弱的多数席位,下令进行核弹试验。试验在1998年5月中旬进行。两周后,巴基斯坦步其后尘。凭借军事威慑力,巴基斯坦得以与印度平起平坐,从而消除了其在传统军事领域的劣势。1999年2月,信心满满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拉合尔欢迎瓦杰帕伊的到访。在参观穆斯林联盟1940年3月23日通过《巴基斯坦决议》的地点时,瓦杰帕伊指出,一个稳定、安全和繁荣的巴基斯坦符合印度的最大利益。但事实再次证明,这只是一个虚假的黎明景象。三个月后,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佩尔韦兹·穆沙拉夫试图悄悄地攻占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但以失败告终。而他偷偷摸摸公之于众的核弹头导弹被克林顿察觉,后者随后进行了干预。在华盛顿的紧张谈判之后,他让谢里夫同意将军队撤回到克什米尔的控制线(LoC)。谢里夫的这桩交易为穆沙拉夫推翻他铺平了道路。上述事件详见第十四章。
随后一章叙述了911事件以及三个月后德里议会大厦遭遇恐怖袭击未遂之后,美国是如何成功地促使穆沙拉夫抛弃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并停止向克什米尔分离主义者提供军事训练和武器的。但随后在2002年1月出现的印巴紧张局势的缓和未能持续下去。当年5月,恐怖分子袭击了克什米尔的卡鲁恰克军营,瓦杰帕伊授权轰炸巴控克什米尔的训练营。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光制导炸弹,该命令不得不推迟执行。这给了美国和英国一个灭火的机会。两国下令其8万公民立即撤离印度和巴基斯坦,瓦杰帕伊的狂躁冷却了下来。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从核战边缘退了回来。
第十七章囊括了国大党总理曼莫汉·辛格自2004年以来的所作所为。他和穆沙拉夫建了一个秘密渠道,想就克什米尔问题达成协议。他们的私人特使制订了一项计划,穆沙拉夫在2006年12月公之于众。该计划设想在克什米尔“开放边界”,然后双方分阶段从控制线两侧撤军。由于这并不意味着改变目前的边界,该计划被交由印度内阁仔细审查。但是还没等到内阁明确表态,穆沙拉夫就被迫辞去了军队首脑的职务,于2007年11月宣誓就任文职总统。2008年8月,为避免遭到反对派主导的议会弹劾,穆沙拉夫辞去了总统职务。解决克什米尔难题的希望再次破灭。三个月后,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对孟买南部的豪华酒店进行了60个小时的围攻,德里与伊斯兰堡的关系陷入僵局,并持续了两年半之久。
克什米尔的僵局已长达数十年,但似乎还不够,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准备在2014年12月前撤离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在阿富汗主导地位问题上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对于秉持着以印度为头号敌人这一信条长大的巴基斯坦将领来说,2011年10月签署的《印阿战略伙伴关系协定》是朝着他们所设想的最糟糕的境地迈出的一步:印阿联盟从东西两侧同时攻击巴基斯坦。这是第十八章的要点。
相比地缘政治让双方为敌,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地区在语言、饮食、服饰、体育和表演艺术等文化方面仍然有诸多共同之处。宝莱坞电影和板球在印巴边境两侧依然很受欢迎。在经济领域,作为《南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从2009年开始互相实行自由贸易。该条约规定,到2016年,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8个成员国将把所有贸易商品的关税减至零。2013年,他们达成了一项非歧视性市场准入协议,相当于最惠国待遇。倒数第二章的作用便是介绍这方面情况。
最后一章为总结与结论。
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货币汇率不断变化,用一句话说,就是印度卢比从1947年的4.75卢比兑换1美元跌至2014年的60卢比兑换1美元。而巴基斯坦卢比的贬值幅度更大。
我对如今已经卸任的Nation Books出版公司前主编卡尔·布罗姆利不胜感激,是他想出了写一本关于印巴关系的书的点子。他熟悉我的家庭背景和专业背景,认为我是写这本书的合适人选。其间他与我一起努力,对此书具体内容的最终确定提出了最佳方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