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素锦的香港往事

書城自編碼: 389159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百合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61847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胜欢喜
《 不胜欢喜 》

售價:NT$ 296.0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售價:NT$ 493.0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售價:NT$ 335.0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售價:NT$ 279.0
一间自己的房间
《 一间自己的房间 》

售價:NT$ 223.0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售價:NT$ 442.0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售價:NT$ 381.0
锁国:日本的悲剧
《 锁国:日本的悲剧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8
《 精英的傲慢 》
+

NT$ 717
《 论关系与关系网络 》
+

NT$ 293
《 译文纪实系列·江城 》
+

NT$ 150
《 乡土中国(注解本) 》
+

NT$ 408
《 博弈与社会 》
+

NT$ 491
《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第三版)(中国农民学研究开山之作) 》
編輯推薦:
1.小人物与大时代
素锦在香港的二十年,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大事件对她的影响,从香港经济的腾飞到李嘉诚的第一桶金——塑料花生意,从香港的房价飙升到1973年的香港股灾,从1962年的香港水荒到令人闻之色变的台风“温黛小姐”,桩桩件件都影响着素锦的生活,从中可以体会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被动与无奈。
2.女性的内在成长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素锦作为女性的心路历程与内在成长。从不得不依附他人,到克服种种困难,自己出去打工。不管多么艰难,也从未放弃作为母亲的责任,把辛苦攒下的每一分钱,源源不断寄回上海。最难得的是,素锦在经济状况极度困窘的情况下,一直未曾放弃自我成长。如书中所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支撑素锦度过了人生中很多艰难时刻。
3. 内地与香港的相互扶持
1962年,香港遭遇水荒。周总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这才有了东江引流入港的工程计划,简称“东深供水工程”。 同时,内地在自身也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决定从武汉、上海、郑州向香港开出三趟专列,专门用于运送蔬菜、水果、活鱼、活鸡等食品,以满足港人需求。这三趟专列被称为“香港生命线”,1973年,香
內容簡介:
《素锦的香港往事》一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为信主及家人讳,对信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作了处理)之间的真实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期间所历经的悲喜。
素锦是上海人,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做了舞女。结识章先生后,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生下三个孩子。但章后来带着原配及孩子去了香港,素锦失去了生活来源。百般无奈之下,她于1956年只身赴港。三个孩子留在上海,由素锦的妹妹妹夫照顾。素锦在港省吃俭用,把钱源源不断地寄往上海。
通过本书,我们能感受到素锦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港二十年间的隐忍及煎熬;也能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于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的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这些书信虽是素锦的个人哀乐,但也反映了20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底层百姓的生活;既是素锦个人生命史的片段,也是研究香港城市史的文献史料。本书对信札的呈现克制而恰切,读来历历在目,深受冲击。
關於作者:
本书作者百合,作家。代表作:《百看红楼》三部曲,散文集《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目錄

引子
上篇(1956—1966)
下篇(1967—1976)
尾声:最后一封信
后记
內容試閱

作为收藏家,我钟情的专题就是纸品,诸如名片、戏单、契约、账本、票证之类,见到这类物品,总想摩挲一番,探究它们背后的故事。
开始时,我特别着迷名人书信的收藏,但收获甚微。一是真假不好判断,不敢轻易出手;其次是要价很高,即使见到心仪的名人信札,也常因囊中羞涩而作罢。
后来,许多书贩知道我喜欢收藏书信,便经常向我推荐民间书信。但当时我喜欢的还是名人书信。后来,我逐渐感觉到,这些民间书信也是难得的史料,是很有价值的。从那以后,我便把精力放在了民间书信的收藏上。至今,已经收藏一百多个家族的书信,有的家族信件竟达上千封。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记录。
收藏素锦(为信主及家人讳,对信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做了处理)书信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13年11月,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参加全国中青年戏剧评论家研修班学习期间,周末带着来自港澳台的同学去上海文庙淘书,在市场东南角的台阶上,有家摊位上摆放着一厚沓装订好的书信,总计八册。每册封面上都标有书信的起止日期。摊主要价一千五百元,最后我以九百元的价格收入囊中。当时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当我决定要买这批书信时,摊主给自己的家人打了个电话,征得同意后,他才卖给了我。
素锦写给家人的信,从1956年10月5日开始,到1976年12月12日结束,共三百二十六封,跨度二十年,总计四十万字,记载了她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起居、生活琐事,展现了她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这些书信,让我们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香港1956年至1976年这二十年间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这些书信虽只是素锦个人的喜怒哀乐,但也由此可以看到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底层百姓的生活;既是素锦个人生命史的片段,也是研究香港城市史的文献资料。特别有意思的是,这批书信还包括素锦的妹妹写给姐姐的书信底稿,共一百五十六封,二十余万字。姐妹间的往来书信,工笔描绘了这二十年间上海与香港的社会生活细节。
书信作为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能够真实地展现人的内心世界。但民间书信其实很难留存,也不容易进入“历史”。对于自己收藏的一百多个家族的书信如何发挥社会价值,我开始时束手无策。后来受赵瑜先生《寻找巴金的黛莉》和云从龙先生《明星与素琴》等作品的启发,我渐渐找到了途径。尤其是云从龙先生,一直致力于民间立场的个人历史写作,那些带有体温的记忆,有细节有识见,填补了宏大叙事留下的空隙,让人离历史现场与真相更近一步。他在《读库》发表的一系列非虚构作品,试图通过挖掘小人物的个人史来反映沧桑巨变的大时代,对我启发很大。
收藏素锦的这些书信后,我曾通过各种方式,甚至写信给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试图寻找她的后人,但始终没有结果。
2021年,我和作家百合以素锦的书信为基础,开始尝试非虚构写作。在共同设定写作框架和写作视角之后,由百合执笔,完成《素锦的香港往事》一文,四万余字。特别感谢张立宪主编的大力支持,这篇文章在《读库2202》刊登之后,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与好评,并荣获2022年《收获》文学榜非虚构类第二名。
中华书局马燕编辑看到《读库》上的文章即联系我们,希望推出单行本。百合再次阅读了所有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到十四万字,结构上也有所调整。之前是按照素锦在香港生活的横断面来谋篇布局的,而单行本则以素锦在香港生活的时间轴为主线,大大丰富了她在香港生活二十年的生活细节。此外,也涉及素锦在上海的亲人的生活轨迹,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氛围,折射沪港两地二十年间的沧桑变化,读来令人唏嘘。
来自读者的认可,给我们很大的信心与鼓励。我们将继续利用收藏的家族书信,梳理小人物的历史,以期给读者奉献更多作品。
刘涛
2023年5月
后 记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一度误解自己,以为自己是个冷漠的人。
素锦的故事,最初写成中篇,发表在《读库》上,不少读者留言说为之泪下,某处某处触动到了他们,而我,竟然一次都没有。
过了很久,我才反应过来,是我的身份不允许。作为一个贴身观察者,面对这浩如烟海的几十万字书信,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她这二十年是怎么过来的。但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我却必须时时警惕因入戏太深而失于主观,一不留神泄露过多情绪而将文字洇漫,让这个真实的故事失去真实的力量。
我只能克制着,用文字把她的生活一日一日推动下去,与之一同隐忍,一同憋屈,一同经受光阴细碎的磨折。关于素锦,要说的一切似乎都在作品里说尽了。
素锦是一个现实存在过的人,不是庙里的泥塑金身,普通人有的毛病她当然得有,也必须得有。悄悄说一句:私心里,我更喜欢素美一些。但一想到素锦所经受的那种种苦楚,便又能理解了,性格上的种种硬伤,又何尝不是生活加诸于她身上的副作用?那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无需回避。
如果没有流落在民间的四百多封信,她的故事也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如果不是那天阳光正好,恰好被去上海文庙闲逛的刘涛老师慧眼收藏;如果在七年之后一个平常的雨天,在刘老师的办公室,我没有出于好奇顺手抽出那箱子里的第一封信,不知道,她还要在故纸堆里被掩埋多久。
这个女人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引起了我们的唏嘘感叹。在我家附近的咖啡馆里,我和刘涛老师多次探讨交流素锦的人生轨迹和她的命运。
《读库》版的篇章结构由刘涛老师设定,把素锦在香港的生活按主题以横截面的形式展现,引发了读者对素锦命运的关注。之后,“故事FM”团队做了一期名为《寻找素锦》的音频节目,反响热烈。
重新写作这本书时,由于篇幅许可,多方面考虑后,我决定将素锦的故事按照时间线纵向推进,这样可以展示其家族内部更多的细节,读者能从中看到更立体的素锦,其他家庭成员也依次登场,尤其是妹妹素美,有了更多“戏份”。
通过本书,我们能看到香港与上海两地的历史变迁,体会到历史对小人物命运的操控;也能窥见中国式家庭的独有特色,家庭成员一方面重视血缘亲情互帮互助,一面因连结紧密而界限模糊,常因付出与得到不对等而心态失衡,由此生出误解与怨怼,导致恩怨交缠,成了算不清的糊涂账。
于我而言,与其说这是一次书写,毋宁说是一场相遇。我和素锦,本是存在于不同时空的两粒微尘,毫无关系,是这些书信如虫洞,让我们得以交汇。互亮的微光,又恰好被路过的人们看到。
感谢刘涛老师对我的无条件信任,感谢《读库》张立宪先生及其团队对素锦故事的重视及推广,感谢中华书局责编马燕老师的诚挚邀请,感谢香港著名编剧陈文贵老师,对于我在写作过程中关于香港民生问题不厌其烦的解答——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人、一个环节、一段缘分的加成,成书都不可能这般顺利。
当然也是有一些遗憾的,总在“要不要写细写全”与“照顾整体流畅性,太过琐碎会影响阅读体验”之间纠结徘徊,但正是有遗憾,才会让人牵念挂怀,成全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完整。想起一句电影台词:“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此刻正是春天的黄昏,我去取快递。葱茏的园子里刚下过小雨,枝头树叶湿漉漉的,花朵沉甸甸的,空气鲜润如汽化的清淡果汁。人们脚步轻快,孩子们的笑声太响,震落了花木上的雨水。
所遇一切,尽皆美好。
百合
2023年暮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