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阿德勒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本书可了解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总结了儿童的“生活风格”,即人在出生后第四五年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风格”,并在生活中不断加以总结、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并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以此作为应对环境的基础。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生活风格决定了儿童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他们的行为模式。
阿德勒很重视咨访关系对心理咨询的作用,在本书中读者可接触到大量访谈实录。他通过大量案例来分析儿童在家庭中排位顺序的重要性和由于不同排位顺序使儿童与生俱来所具有的特点。此外,书中还提出社会环境对孩子的生活风格形成的影响,作者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立与之相适宜的教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教育方案,以避免更多问题儿童的出现,或者引导现有问题儿童取得长足的进步。
对于儿童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来说,本书是极好的学习范本,不失为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好工具。
|
關於作者: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洞察人性》《渴望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等。
|
目錄:
|
导论 人类及其同伴……………………………………………1
第一章 过分自大……………………………………………12
第二章 留级学生……………………………………………22
第三章 父亲阻挠社会情感的培养…………………………38
第四章 被娇惯的老幺………………………………………57
第五章 青春期危机…………………………………………74
第六章 独生子女……………………………………………79
第七章 受挫的老幺…………………………………………89
第八章 低能儿,还是问题儿童?…………………………98
第九章 被误导的“雄心壮志”……………………………106
第十章 弃儿…………………………………………………112
第十一章 独生子想扮演的角色……………………………119
第十二章 失宠的老大………………………………………124
第十三章 撒谎:一种获得认可的方法……………………130
第十四章 “幻想中的英雄”——替代现实的角色………141
第十五章 惹是生非的孩子…………………………………153
第十六章 奋力夺回失去的天堂……………………………167
第十七章 失去爱而导致的盗窃……………………………171
第十八章 尿床的孩子………………………………………180
第十九章 尿床:爱的表达…………………………………191
第二十章 拥有出色的兄弟姐妹……………………………203
第二十一章 如何与父母谈话………………………………216
第二十二章 幼儿园的任务…………………………………219
|
內容試閱:
|
“儿童是成人之父。”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都这么说。因为儿童眼里的世界是最纯真的世界,他们没有受到半点玷污,他们是我们的“父亲”;成人表现的一切情绪、智能、习惯和道德,都是由他童年时代的经历所决定的。当我们看到眼前的儿童时,就应该想着,怎样教育他,使他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后从事精神病学研究。他在1911年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体系,其理论强调个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身材矮小,由于疾病和车祸差点儿死于非命。儿时的创伤经历和死亡的恐惧曾使他极度自卑,因此,他的人格理论始终围绕着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而进行。他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感,但也正因如此,才促使人们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使其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人若被自卑压倒,则会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如抑郁、悲观、消沉。提起心理学,就会让人联想到弗洛伊德。阿德勒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因而受其邀请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阿德勒对人格心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大相径庭,不久便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首先,弗洛伊德侧重于性幻想的研究,即性本能的压抑是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阿德勒则认为家庭内部关系是影响心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出生顺序。其次,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虽然阿德勒关注早年经历和梦的解析,但他使用得更多的方法是教育而不是分析,他认为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最后,比起弗洛伊德,阿德勒的人性观更加乐观。阿德勒以上种种与弗洛伊德相悖的观点,在本书中都有所体现。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他特别强调意志的实现对人的意义。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向上意志”支配,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追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出人头地。这种为优越而进行的奋斗是内在的,这不仅仅是个体在为此奋斗,一切有历史的文明都同样进行着这样的奋斗,它引导着人类和种族永远不断地进步。这种个体心理学的特点在对不同问题儿童的分析中都有所体现。
阿德勒在书中总结出儿童的“生活风格”。人在出生后第四年、第五年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风格”,并在往后的生活中不断加以总结、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以此作为应对环境的基础。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么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阿德勒很重视访谈对心理咨询的作用,在本书中读者可接触到大量访谈实录。他通过大量案例来分析儿童在家庭中排位顺序的重要性,以及由于不同排位顺序使儿童与生俱来所具有的特点。基于这种特点和母亲不可取代的角色,阿德勒着重讨论了生活风格的形成。在儿童四五岁时,生活风格便已相对固定,因此,成年之后的种种行为都似乎可通过这种生活风格来预测。本书着重阐述了被娇惯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经过对父母、老师以及孩子的访谈,阿德勒的团队仔细分析研究了每个案例,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除了家庭中的排位和父母以及其他长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之外,本书还提出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生活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立与之相适宜的教育机构,针对不同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教育方案,以避免更多问题儿童的出现,或者引导现有问题儿童取得长足的进步。
阿德勒在儿童辅导诊所的治疗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开的,凡是相关的心理学家、老师和有兴趣的家长都可坐下旁听,甚至参与到咨询当中。他认为这样做对孩子很重要,可以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大家都关心的,而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当然,对于儿童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来说,这也不失为一次绝好的学习经历。因此,以诊所治疗过程为基线而撰写的这本书,同样适用于以上提到的各方,也是他们分析问题儿童的好工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