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如何选择?必然要思考,如何思考更有价值:读读本书!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高校思维方式的工具书,介绍了如何借鉴哲学式的思考方法以及如何用1分钟时间进行哲学式的思考。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具体向读者展示了如何运用哲学式的思考方法对身边常见的事物、概念进行思考。每个例子中,除了作者本人的思考内容、结论之外,还列举了一些世界著名哲学家的观点作为参考。
本书内容有趣易懂,普通读者可以跟随书中的内容,在1分钟的时间内,快速而深入地思考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打开思路、解答困惑,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聪明人”。
|
關於作者: |
小川仁志,出生于1970年。京都大学法学系毕业,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所博士后学程毕业。是一位研究人类文化的博士和哲学家,担任过山口大学国际综合科副教授、德山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副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面向公众的哲学普及工作,成为风靡日本的“哲学蜀黍小川”。主要著作有《拜托,哲学没有那么难》《宫崎骏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哲学的教室》《哲学的教室2:让人生更淡定的15堂课》等。
译者简介:
张永,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201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翻译过《十个人的世界史》《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乐游全球 越南》《(吉川英治)三国》《四季混栽与花草图鉴》《小庭院混栽与装饰技巧》等多本日文书籍。
|
目錄:
|
0 1分钟深度思考
开始前的导读讲解
1 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疑问
关注那些不断变化的事物
变化究竟是什么? 012
With Corona究竟是什么? 016
全球性大流行病究竟是什么? 020
新常态究竟是什么? 024
聚集究竟是什么? 028
非接触究竟是什么? 032
无条件基本收入究竟是什么? 036
种族歧视究竟是什么? 040
公共卫生究竟是什么? 044
2 对日常事物的疑问
审视日常的事物
探究其本质
AI(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 050
SNS(社交媒体)究竟是什么? 054
大学究竟是什么? 058
辣味究竟是什么? 062
酒究竟是什么? 066
读书究竟是什么? 070
艺术究竟是什么? 074
霸凌究竟是什么? 078
朋友究竟是什么? 082
玩究竟是什么? 086
3 商务方面的疑问
换个视角
看法也会不同
工作究竟是什么? 092
销售究竟是什么? 096
创新究竟是什么? 100
领导能力究竟是什么? 104
就职活动究竟是什么? 108
请客招待究竟是什么? 112
学历究竟是什么? 116
上司究竟是什么? 120
商务礼仪究竟是什么? 124
名片究竟是什么? 128
4 哲学方面的疑问
用自己的语言
解构宏大的命题
爱究竟是什么? 134
自由究竟是什么? 138
幸福究竟是什么? 142
正义究竟是什么? 146
希望究竟是什么? 150
孤独究竟是什么? 154
人生究竟是什么? 158
民主主义究竟是什么? 162
大人究竟是什么? 166
哲学究竟是什么? 170
后记 174
|
內容試閱:
|
0 1分钟深度思考
开始前的导读讲解
我们为什么需要“1分钟深度思考法”?
正如前言中所叙述的,本书的目的是让您掌握:在“1分钟”的短时间内,快速、深入地思考事物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作为工具。一听到“哲学”这个词,大概很多人会心生疑问:“真的能在1分钟之内,用哲学的方式思考吗?”“事先不具备庞大的知识量,怎么行得通?”
我最先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其实哲学的思考步骤非常简单。具体包括以下的3个步骤:
①质疑
②转变视角
③重新构筑
而且,无论是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通过这3个步骤。无论是费时耗力地思考难解的命题,还是在短时间内找出某个问题的答案,基本的思考步骤都是共通的。
当然,如果具备广博的知识,就可以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事物。但本书的目的,并非广泛地获取知识,而是让您熟练掌握哲学式的思考步骤,并让它成为您思考问题的工具。
如果只是学习思维方式,那么听起来是不是简单多了?下面我将更具体地进行讲解。
“思考”究竟是什么?
首先,我们从“思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的脑中大概是这样理解的:所谓思考就是针对某个主题,开动脑筋思考它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等等。
这种想法并没有错。然而,如何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是问题的关键。当人们产生疑问并思考其原因的时候,常常心怀“为什么?”
等疑问。因为如果不这样,就无法开始思考。然而,如果您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会有思考。
所以,首先产生疑问,才是思考过程的开始。在这基础上,才会开动脑筋进行各种各样的思考。例如,那个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上述的“各种各样”则是思考的下一个阶段。
“各种各样”,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通过各种视角”。是的,当我们对一个事物不太了解的时候,就会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个事物。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理解未知的事物。
假设你在一片黑暗中,看到了类似鬼怪或幽灵的东西。转瞬间,你产生了“那个会不会是鬼?”的疑问。紧接着你就会快速地思考,那个究竟是什么?因为无法理解的未知事物总是可怕的。你会快速地思考:“会不会是某些东西的影子?”“会不会是某种动物?”“会不会是光的反射造成的?”,等等。
如上所述,将各种视角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重新构筑起新的信息,最终引导出答案。这便是“思考”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如果做得扎实、有条理,就是有深度的思考,或是全面的思考。相反,如果不充分、不扎实,则是肤浅的思考。
而且,上述的过程,也正是哲学的过程!哲学绝不是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高谈阔论,哲学本身就是思考。然而这样一说,或许有些人会略感失望。如果哲学仅仅是和思考相同的东西,那么似乎缺少了一些“高大上”的光环。
单纯的思考与哲学式的思考之间的区别
为了鼓励那些略感失望的人,我要告诉大家:哲学与单纯的思考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区别。当人们全面、深刻地思考的时候,其实已经无限接近哲学了。但是,进行单纯的思考时,即便用各种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事物,其广度和深度与哲学依然存在差距。例如,用“○○的视角”审视面前的电脑。一般情况下,填入○○中的东西都不会超出人们的日常常识。例如“用老人的视角”“用宠物猫的视角”,或者再有创意一些,“用外星人的视角”,等等。
然而换成哲学,则会采用更奇特、更异次元的视角进行审视。
例如“用水的视角”“用亲情的视角”“用数字6的视角”,等等。这是单纯的思考与哲学的思考之间广度上的不同。
关于深度,也是同样。针对“为什么会这样?”,哲学会进行彻底的思考。这里所说的彻底的思考,是指运用尽可能多的理论,而不是单纯的思考时间的长短。哲学不会用模棱两可的理论蒙混过关,而是不断围绕“为什么会这样?”进行思考,直到满意为止。
因此,我经常这样说:单纯的思考是在常识的框架内进行的,而哲学式的思考则需要“超越常识的框架”。我认为这是两者之间的重大区别。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大家阅读本书正文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白。现在先有一个概念即可。
1分钟的时间如何分配使用?
针对1分钟的时间应该如何分配使用,在结束导读讲解之前,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下1分钟的理想分配方案。我在前面介绍了哲学思考的3个步骤,在此基础上再添加2个思维训练的步骤,如下所示(请参考P8的图)。
01 描绘概念 5秒
02 质疑 5秒
03 转变视角 20秒
04 重新构筑 20秒
05 用语言表述 10秒
首先,看到主题(问题)后,在脑中描绘关于这个主题的一般性的概念(定义)。
然后,质疑这个概念(定义)。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想“或许不是这样?”就可以。
接下来,要用至少3个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主题。例如,用相反的视角审视,用毫不相关的东西的视角审视,用自己熟悉的某种东西的视角审视,等等。自己熟悉的东西可以是任何东西,例如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兴趣,等等。
虽说如此,如果没有任何参考,凭空想象似乎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本书的正文中,我会将我本人的视角,作为参考介绍给大家。另外还有一项重要参考,就是在每个主题的下方,会添加一些哲学家的思考方法及简介。对著名哲学家的思考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阅读一下这些参考内容。
然后接下来,主题已经被用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过,还需要对这个主题进行重新构筑。此时您大概会注意到:“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但实际并非如此。”因此,将新获得的认识总结出来即可。
最后请将这些表述成语言,类似于给主题重新下定义。
用语言表述,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思考如果不用语言表述出来,就不算做过思考。这是因为,人类是一种用语言思考的生物。人类不可能用心灵感应传达想法。而且用语言表述的时候,将其简短地总结成30个字左右(尽量做到朗朗上口),也非常关键。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尽量总结得简短,是一种极佳的思维训练方法。
1分钟的时间如何分配使用?
从质疑到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请大家在完成这整个过程的同时,给自己做1分钟倒计时。或许对于某些人,1分钟都显得太长。
但如果思考过程短于1分钟,就和单纯的直观感受(或临时的感想)没什么区别了。所以大家需要明确:进行“深刻的思考”,最短也需要1分钟的时间。
所以,如果太早得出答案,您就需要想想“是否还可以从别的视角进行思考?”“自己的结论是否仅仅是大众普遍的想法而已?”然后继续深挖,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展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那就和思考停滞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反复实践1分钟思考法的过程中,您的思考速度也会逐渐提升。习惯之后,即使不留意思考的步骤,也能在脑中构建整个流程,最终的答案也能自然而然用语言表述出来。当这一切都实现的时候,周围的人肯定会对您刮目相看,认为您是“有思想的人”。
因为思考最有价值。
各位读者应该已经明白哲学式思考的方法和步骤了吧?那么如何进行实践呢?大家可以先参考本书中我的实践例子。这些例子都是我实际进行1分钟思考之后,将其归纳为容易理解的1000字左右的文章。大家可以针对各个主题,先用尽量短的时间(最终的目标是1分钟)完成整个思考过程,然后再阅读我的例子中的示范答案。
学习任何事情,最初都要靠模仿。随着大家逐渐思考、阅读,或许就会有一些读者“质疑”我的例子,并得出更佳的思考结论。
果真如此的话,将是作者无上的荣幸。
最后再补充一点。哲学式思考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质疑”。
本书中涉及的质疑的主题,包括:第1章“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疑问(不断变化的事物)”;第2章“对日常事物的疑问(探究日常事物的本质)”;第3章“商务方面的疑问(换个视角,看法也会不同)”;第4章“哲学方面的疑问(普遍且宏大的命题)”。这些主题涉及多个领域,覆盖范围很广。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无论针对什么样的主题,都可以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思考。而且,大家必定可以体会到“质疑”各种事物的乐趣。
导读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就只剩下实践。请允许我再次强调:思考必须靠实践,不能只看别人思考完的结论。如果只看别人的成果,那么就和在谷歌上检索、用AI分析没有任何区别。本书的目标归根结底,是让大家学会用1分钟时间进行有效的思考。
“1分钟深度思考法”马上开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