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NT$
34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內容簡介: |
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接近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发展;其著作的启发性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克莱因的这本著作值得学习与收藏。
|
目錄:
|
第一章 关于某些精神分裂机制的论述(1946)…………………1
第二章 关于焦虑与内疚的理论(1948)……………………… 25
第三章 关于终止精神分析的标准(1950)…………………… 43
第四章 移情的起源(1952)…………………………………… 48
第五章 自我发展与本我发展的相互影响(1952)…………… 57
第六章 关于婴儿情感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952)……… 61
第七章 关于幼儿行为的观察(1952)………………………… 94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游戏技术:其历史和意义(1955)………123
第九章 关于认同(1955)………………………………………142
第十章 嫉羡与感恩(1957)……………………………………178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236
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246
第十三章 对精神分裂症中抑郁的论述(1960)………………262
第十四章 论心理健康(1960)…………………………………266
第十五章 一些关于《俄瑞斯忒斯》的反思(1963)…………273
第十六章 关于孤独感(1963)…………………………………298
短论………………………………………………………………311
|
內容試閱:
|
梅兰妮·克莱因是精神分析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女性精神分析学家,被 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她是 儿童精神分析治疗的先驱,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创解,开拓了理解 婴儿最早期心理历程的途径,她的理论后来被誉为客体关系学派的基础理 论,其本人被誉为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之母。 《嫉羡与感恩》是《克莱因文集》四大卷(含《爱、罪疚与修复》 《儿童精神分析》《嫉羡与感恩》和《儿童分析的故事》)中分量较重的 一部,本书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 在本书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 也是死亡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分裂位态运作 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 要性,然而,克莱因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中的两大核心概念是:偏执分裂位态和抑郁位 态。偏执分裂位态出现于婴儿出生后的三至六个月,在这个时期,婴儿没 有将外部客体整合,于是与部分客体——母亲的乳房建立了关系,驱力都 投注到乳房上。当生驱力(生本能)和死驱力(死本能)分别投注于部分 客体时,母亲的乳房就被分裂为“好客体”与“坏客体”:当它带来满足 和愉快时,它就是带来爱和善等良好感受的“好乳房”;当部分客体令婴 儿失望时,它就成为死驱力的投注客体,与恐惧和伤害联系在一起。好客 体与坏客体两个维度带来了主体最早的结构化,未整合状态的主体也被分 裂为两部分。自我致力将好客体内向投射并认同它,使好客体成为自我理嫉羡与感恩 ·2· 想,最终与之融合,使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当坏客体呈现时,主体产生 被坏客体毁灭的恐惧,死驱力投注在坏客体上,期待摧毁它,避免坏客体 摧毁自我和内化的好客体。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好客体和坏客体的分裂与 外部客体的性质有关,但与外部客体本身的好坏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婴儿的幻想,在生命早期,主体处于毁灭幻想的 威胁之中,为了避免这种威胁,主体必须区分好与坏的东西,分裂这种防 御机制将客体拆分是主体“人化”过程的开端。好客体和坏客体的区分使 主体能以明确固定的形式感知外部客体,如果没有这种分裂,婴儿就生活 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无法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与客体互动的惯常模 式。投射与内投机制促成了偏执分裂位态的形成。精神分析意义上的投射 是指个体将主体自身产生的欲望、恐惧、焦虑等诸多感受置于外界,内投 则指将外部客体的性质置于主体内部。在偏执分裂位态的形成过程中,主 体“内投所有好的事物,并将所有坏的事物丢弃于外”这一过程的良好运 作,使内化的好客体可以帮助主体生驱力实现统合和联结的作用,促使主 体构建良好的自我功能。如果过度使用投射,外部客体便被幻想所扭曲。 “主体感到外部客体是危险的,害怕它们成为吞噬自己、掏空自己身体内 部、切碎和毒害自己的迫害者”。此时的偏执分裂位态不可避免地带有精 神病理性质。 偏执分裂位态是主体最早的心理结构,随之而来的是,约从半岁到一 岁间,个体进入抑郁位态。此时,婴儿开始整合经验,部分客体被完整客 体——母亲所取代。如同部分客体所经历的过程一样,母亲同时作为“好 母亲”与“坏母亲”存在。但与部分客体被主体感知为分裂形式所不同的 是,此时的婴儿很难将好与坏的特征完全剥离开来,“好母亲”和“坏母 亲”的特质集中在一个客体上,同一客体兼具爱与恨两种性格,既可能给 予满足,也可能带来威胁。矛盾性感受在这一时期产生:儿童必须依附于 母亲才能得到照料与爱抚,这时母亲是一个爱的客体;但母亲这一客体并 不总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当母亲带给婴儿挫败感时,强烈的恨意随之产 生。在恨意的驱动下,死驱力投注于“坏母亲”,“坏母亲”在幻想世界译者序 ·3· 中被破坏和毁灭。由于此阶段好与坏两种性质集于同一客体上,当坏客体 受到攻击时,好客体也有被主体摧毁的危险。由于内投机制,好客体被主 体内化,由好客体支撑的主体的自我也随之受到解体的威胁。母亲的不在 场可能扩大婴儿的焦虑,唯恐母亲死亡。直到母亲再次出现,婴儿才从客 体被自己的攻击所毁灭的担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 在抑郁位态,婴儿需要构建安全的内部和外部客体。如果母亲在婴儿 的攻击中表现得足够稳定,主体的愧疚感会驱动婴儿产生修复的愿望,内 部和外部客体便会获得统一,好客体与坏客体也能够实现整合。如果这一 活动失败,主体会再次启动早年的分裂机制进行防御,精神活动呈现出退 行和心理症表现。 梅兰妮·克莱因对儿童的分析工作和她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她对成人的治疗技术,通过对儿童的分析,她看到了防分裂机制、投射认 同、内投、投射的力量,它们的重要性和活跃程度,她从小患者的内心状 态持续波动的意义,看到了他们以后人格的形成及心理发展的形成,并做 出了重要的论述。比如说,她观察到一些内在客体是如何被分裂的,其中 一部分是如何投射到分析师身上,又是如何被分析师的某些干预或者是分 析师什么都不做的状态所改变,然后这个被改变的形式又是如何被内投进 来的。这样一种形式的分析,与经典的精神分析比较起来,我们发现她会 更为频繁地动用解释,尤其是对幻想的解释。她一步一步地追寻着分裂、 投射、内投,并向患者解释这些,在移情当中这些对焦虑的波动和防御焦 虑的细致的追随,使得她可以到达内心的一些更深的层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