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1. 国防科技大学磁浮团队在以常文森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带领下,从事磁浮运载技术自主研究40余年,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十五”863计划、“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使我国的磁浮列车技术从原理探索走向了工程化。
2. 本书以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为对象,针对磁浮列车的状态监测、异常检测、故障综合评估以及磁浮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3. 本书列入“中国磁浮交通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丛书”,丛书第一分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ISBN 978-7-5478-5445-7;由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高速磁浮项目技术总师丁叁叁领衔撰写)已先期出版。本书作者龙志强团队所在国防科技大学,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研制提供了悬浮导向与涡流制动、定位测速以及动态轨检等技术。
4.“中国磁浮交通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丛书”的出版,对于打造中国高端装备产业新引擎、形成轨道交通领跑新优势、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随着磁浮交通技术走向工程化和商业化应用,人们对磁浮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是实现上述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书将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对磁浮列车的状态监测、异常检测、故障诊断以及磁浮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本书是国防科技大学磁浮团队承担北京和长沙等中低速磁浮工程项目、“十五”86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高速磁浮课题相关研究工作的总结。国防科技大学磁浮团队历经40多年的技术攻关,完成了电磁悬浮原理研究、集成试验、整车验证、运营线建设与维护的研制历程。全书以准确的数据、大量的仿真和现场试验为基础,深入浅出地全面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和高速磁浮列车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关键技术,可为磁浮技术在运载工具、旋转机械、军事装备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龙志强,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电磁悬浮与推进方向学术带头人,全军优秀教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一直从事磁浮技术研究,我国中低速和高速磁浮领域知名专家,国家863高速磁浮重大专项专业组专家,国防科技大学磁浮方向技术总师。牵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等20项重大工程课题,带领团队形成多层次科研攻关能力体系。在磁浮核心装备研发与创新方面、新型中速磁浮和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牵头研制了一列两辆编组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高速试验车的悬浮控制系统并成功运行。作为磁浮核心装备总体组长,完成了北京市重大工程——中低速磁浮示范线研建;作为省政府集成顾问和悬浮控制项目负责人,完成了湖南省重点工程——长沙磁浮快线研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湖南省科技创新奖1项。出版专著3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授权专利60项。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概述 3
1.2 磁浮列车发展现状 5
1.2.1 国外磁浮列车的发展现状 5
1.2.2 国内磁浮列车的发展现状 11
1.3 磁浮列车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概况 21
1.3.1 状态监测研究概况 21
1.3.2 故障诊断研究概况 23
1.3.3 容错控制研究概况 25
1.4 磁浮列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26
1.4.1 车载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28
1.4.2 地面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31
第2章 基于数据的磁浮列车悬浮异常状态检测 33
2.1 概述 35
2.2 基于单维时间序列数据的异常状态检测 37
2.2.1 基于快速沃尔什变换的特征提取 37
2.2.2 基于超球体思想的特征选择 39
2.2.3 基于高斯分布的异常阈值设定 40
2.3 基于相关分析的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异常状态检测 42
2.3.1 传统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 43
2.3.2 基于Box Cox变换的异常阈值设定 44
2.3.3 异常检测算法流程 45
2.4 基于加权相关系数的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异常状态检测 47
2.4.1 基于自相关长度的数据长度选择 47
2.4.2 基于加权相关系数的异常检测 48
2.4.3 异常检测算法流程 49
2.4.4 磁浮列车悬浮状态异常检测试验 51
2.5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异常状态在线检测 57
2.5.1 基于LSTM神经网络异常检测基础 57
2.5.2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悬浮状态异常检测 61
2.5.3 磁浮列车悬浮状态异常检测试验 62
第3章 磁浮列车悬浮稳定性的状态监测与评估 69
3.1 概述 71
3.2 悬浮系统的数据结构与稳定性指标 71
3.2.1 悬浮系统的数据结构 72
3.2.2 悬浮系统的稳定性指标 73
3.3 基于数据驱动的悬浮系统稳定性监测 74
3.3.1 稳定性指标的实时数据实现 75
3.3.2 数据驱动的稳定性监测 76
3.3.3 稳定性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79
3.4 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稳定性评估 80
3.5 仿真分析与验证 81
第4章 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83
4.1 概述 85
4.2 基于Kalman滤波器的悬浮系统故障诊断 86
4.2.1 基于Kalman滤波器的故障检测方法 86
4.2.2 基于Kalman滤波器组的故障诊断方法 88
4.2.3 基于Kalman滤波器的故障诊断仿真 90
4.2.4 基于Kalman滤波器的故障检测试验 96
4.3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悬浮系统故障诊断 97
4.3.1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状态与参数联合估计方法 98
4.3.2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悬浮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及仿真 100
4.3.3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悬浮系统故障诊断试验 101
4.4 基于全维状态观测器的执行器故障诊断 102
4.4.1 系统参数变化故障的等效模型 102
4.4.2 基于状态观测的故障诊断算法 104
4.4.3 执行器模拟故障分析与诊断 104
4.4.4 执行器故障对悬浮系统的影响 106
4.4.5 执行器的故障诊断仿真和试验 107
4.5 基于信号比较的加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 110
4.5.1 加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 110
4.5.2 故障诊断仿真分析 114
4.5.3 加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试验 119
第5章 磁浮列车的故障模糊综合评估 121
5.1 概述 123
5.2 故障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与模型分析 124
5.2.1 故障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124
5.2.2 故障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分析 126
5.3 故障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128
5.3.1 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组成 128
5.3.2 评价集与因素集层次的划分 130
5.3.3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133
5.3.4 因素隶属度和因素权重值的分配确定 134
5.4 故障模糊综合评估流程与试验 138
5.4.1 故障模糊综合评估流程框架 138
5.4.2 故障模糊综合评估试验分析 140
第6章 基于分布估计的模糊综合评估参数优化 143
6.1 概述 145
6.2 分布估计算法的设计思想与特点分析 146
6.2.1 分布估计算法的基本思想 146
6.2.2 分布估计算法的特点分析 147
6.3 分布估计算法的参数优化方法 148
6.3.1 参数编码及初始化参数 148
6.3.2 适应度的计算 149
6.3.3 概率估计模型的构建 150
6.3.4 训练和测试模型 151
6.4 分布估计算法的性能测试与比较 152
6.4.1 分布估计算法的参数影响分析 152
6.4.2 分布估计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效果比较 156
6.4.3 分布估计算法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效果比较 156
6.5 基于分布估计的模糊综合评估参数优化设计与实现 158
第7章 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容错设计 161
7.1 概述 163
7.2 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控制架构 164
7.3 悬浮传感器的容错设计 166
7.3.1 悬浮传感器的冗余设计 167
7.3.2 悬浮传感器的可靠性设计 170
7.3.3 考虑悬浮传感器故障的主动容错控制 172
7.4 悬浮控制计算机的冗余设计 178
7.4.1 控制计算机的冗余设计方法 180
7.4.2 基于双机热备的悬浮控制计算机的冗余设计 182
7.5 悬浮斩波器的可靠性设计 186
7.5.1 基于IGBT模块的悬浮斩波器分析 186
7.5.2 基于SiCMOSFET模块的悬浮斩波器优化设计 188
7.6 悬浮控制系统的容错方案设计 191
7.6.1 基于搭接结构的悬浮系统冗余设计 191
7.6.2 基于端部电磁铁加长的悬浮系统冗余设计 194
7.6.3 一种分布式悬浮系统容错控制方案 196
第8章 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容错控制 199
8.1 概述 201
8.2 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容错控制方案 202
8.2.1 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基本结构 202
8.2.2 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分级容错控制结构 203
8.3 基于Youla参数化的容错控制方法分析 205
8.3.1 控制器Youla参数化分析 205
8.3.2 控制器Youla参数化的两种实现形式 207
8.3.3 基于Youla参数化的悬浮系统分级容错控制结构 208
8.4 考虑微小故障的单悬浮系统容错控制 212
8.4.1 基于梯度下降法的Youla参数在线更新 212
8.4.2 微小故障条件下悬浮控制系统容错控制仿真分析 217
8.5 基于信号重构的单悬浮系统主动容错控制 218
8.5.1 加速度传感器故障情况下间隙微分信号重构方法 219
8.5.2 单间隙传感器故障情况下悬浮间隙信号重构方法 220
8.5.3 基于信号重构的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仿真 221
8.6 基于搭接悬浮结构的主动容错控制 224
8.6.1 悬浮搭接结构单点故障时的数学模型 225
8.6.2 容错控制器设计 226
8.6.3 搭接结构故障仿真与试验 227
参考文献 232
|
內容試閱:
|
当代轨道交通发展日益繁荣,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地铁造价昂贵,城市轻轨噪声又大。磁浮列车系统利用电磁力实现列车的无接触悬浮和导向,避免了传统铁路中车轮和轨道间的机械接触,克服了轮轨列车提高速度的主要障碍,减小了轮轨噪声,对改善交通运行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防科技大学从1980年开始磁浮技术的研发,以常文森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学者率领团队进行了40多年的技术攻关,使我国的磁浮列车技术从原理探索走向了工程化应用。近10年来,中国依靠自身的技术,先后建设了长沙磁浮快线、北京中低速磁浮运营示范线、湖南凤凰磁浮旅游线以及广东清远磁浮旅游线等。2019年9月,中国提出“交通强国”战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强化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浮系统等技术的储备研发。2021年7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套装备正式面世。上述研究与应用为磁浮交通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政策指引。
磁浮列车根据悬浮原理可分为常导电磁悬浮型、超导电动悬浮型、超导钉扎悬浮型、永磁斥力悬浮型和永磁电动悬浮型等类型。这些类型国内外均有研究,但目前实现商业运行的只有常导电磁悬浮型磁浮交通系统。常导电磁悬浮型磁浮交通系统根据运行速度的不同,分为中低速和高速磁浮系统,中低速型磁浮列车最高速度为120~160 km/h,主要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问题,造价与轻轨相当;高速磁浮列车最高速度为400~600km/h,适合作为大城市间的交通工具。虽然常导电磁悬浮型的中低速和高速磁浮列车在牵引、导向、供电以及运行控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的悬浮原理非常相似,均采用主动式的电磁悬浮原理,利用在车体底部的可控悬浮电磁铁和安装在导轨底面的铁磁反应轨之间的吸引力使列车悬浮。因此,常导电磁悬浮型的中低速和高速磁浮列车在悬浮控制系统的设计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常导电磁悬浮型磁浮列车的专有系统。本书所研究的常导电磁悬浮型磁浮列车,由于其为主动式悬浮控制,实现了车辆与轨道的非接触运行,因此带来了许多工程方面的优势。然而,这也导致每辆车的电气系统变得相对复杂。此外,大多数磁浮列车都采用多编组,这无疑加剧了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任务负担及复杂性。
故而,本书以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为对象,针对磁浮列车的状态监测、异常检测、故障综合评估以及磁浮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全书共分为8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磁浮交通发展概况,给出磁浮列车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概况,设计磁浮列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平台。
第2章针对磁浮列车悬浮状态异常检测问题,介绍基于单维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多维时间序列数据异常检测算法和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磁浮列车悬浮异常在线检测方法,给出磁浮列车运行试验验证结果。
第3章介绍一种新型的稳定性监测指标,通过将监测到的稳定性能分为四个等级进行性能评估,为悬浮系统提供一种控制器评估方法。
第4章以磁浮列车悬浮系统为对象,研究其故障诊断问题,介绍悬浮系统执行器、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故障诊断方法,为系统级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第5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系统级故障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结合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数据进行试验验证。
第6章介绍基于分布估计算法的模糊参数优化方法,通过使用分布估计算法对评估模型进行逼近建模,实现模糊评估模型参数自动学习和优化,给出测试结果。
第7章针对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容错设计问题开展研究,介绍悬浮传感器、悬浮控制计算机、悬浮斩波器以及悬浮系统级的容错设计方案。
第8章针对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容错控制问题进行研究,给出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分级容错控制方案,并针对微小故障、传感器故障、单悬浮点故障分别给出对应的容错控制方案,仿真和试验验证给出方案可行性。
本书由国防科技大学龙志强主编并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4、5、6章由龙志
强撰写,第2章由王平、梅子撰写,第3、第7章由翟明达撰写,第8章由王志强撰写。许雲
淞博士为第3章撰写提供了基础资料,吕治国、胡海林博士等参与了前期研究工作,杨彪、梅子等做了大量细致的整理校对工作。在项目研究和书稿撰写的过程中,作者参考和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高水平参考文献资料,在此也由衷地对文献作者表示感谢。
感谢合作单位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一直以来对本书研究工作的支持。国防科技大学中低速和高速磁浮技术的研究是在常文森教授亲自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发展起来的,同时国防科技大学磁浮研究中心李杰、吴峻、李晓龙、窦峰山、刘耀宗、周丹峰、戴春辉等20多位专家教授也一直参与本书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的能力有限,本书中的不足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同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龙志强
2023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