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編輯推薦: |
1.以孙毓修作品为对象,重新审视其学术价值
孙毓修是知名的版本学家,其《中国雕板源流考》是最早的版刻学史专门著作之一,篇幅虽小,但内容广博丰富。此次出版,有助于学界重新认识该书在古籍版本学与中国古代出版史的地位和价值。
2.汇辑整理不同版本,完整呈现文本面貌
本书对《中国雕板源流考》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特别是将新见的稿本与连载本收录,通过版本差异展现孙毓修对古籍版本学的独到见解和思考过程。
3.图文并茂,生动展示雕版印刷细节
书前附有数十张精美彩插,均为书中涉及重要古籍版本,是整理者从各大馆藏单位和机构费心搜求而得,力求生动、清晰地展示古籍的刻印细节,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以现代眼光系统研究版本学的开山之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除通行本外收录新近发现的稿本与连载本,尽现作者结撰之精思。商务印书馆之涵芬楼名重书林,本书即为其创建者之学术精粹,可称“涵芬楼密码”。
|
關於作者: |
原作者:
孙毓修(1871.8.15-1923.1.22),字星如,号留庵,室号小绿天(小渌天),江苏梁溪(今属无锡)人。早岁肄业南菁书院,深谙经史,兼通外语。1907年入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在馆期间,参与编印《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初编》等丛书,撰有《中国雕板源流考》《书目考》《四部丛刊书录》等,于版本目录之学成就斐然;又编辑《童话》《少年杂志》等,于儿童文学和科普创作开风气之先。
整理者:
叶新,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近代出版史研究、版权研究、美国出版研究等,业余涉猎季羡林研究、郭嵩焘研究和日记研究等。编著有《近代学人轶事》《美国杂志出版个案研究》《美国名编辑研究》《美国书业观潮》《环游谈荟》《简?奥斯汀在中国》《高梦旦:著述与追忆》《解读清华园日记》《晚清版权文献汇编》等。
郑凌峰,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在读,参与点校整理《张岱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版籍丛录》(西苑出版社)等。
樊颖,艺术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曾任西苑出版社编辑,目前正参与多部近代出版史文献的整理工作。
|
目錄:
|
孙毓修《中国雕板源流考》述略
雕板印书考(小渌天丛钞稿本)
雕版之始
五代监本
宋监版本
宋监所刊名数
宋监刊书奏令
辽世版本
金元监雕译本
元兴文署版本
明南北监本
明印宋元版本
明经厂本
清初译本
清武英殿版本
中国雕版印书源流考(《图书汇报》本)
题 记
金石刻
雕 版
监 本
官本书塾本
坊刻本
活字印书法
巾箱本
朱墨本
刻印书籍工价
纸
墨
煤
装 订
中国雕板源流考(商务印书馆本)
雕板之始
官 本
家塾本
坊刻本
活字印书法
巾厢本
朱墨本
刻印书籍工价
纸
装 订
附 录
附录一 藏书丛话第一册
附录二 翻版牓文
附录三 世界怪物之发明及其进步
附录四 重印《中国雕板源流考》题跋
|
內容試閱:
|
孙毓修《中国雕板源流考》述略
孙毓修(1871.08.15—1923.01.22),字星如,一字恂如,号留庵,室号小渌天(小绿天),江苏梁溪(今属无锡)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在职期间,参与《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初编》等影印丛书的编印工作。职务之馀,留心抄录版本目录学文献资料,辑入丛书《小渌天丛钞》(间有孙氏自著在内),并以此为基础纂成《藏书丛话》《书目考》《永乐大典辑本考》《中国雕板源流考》等著作。
《中国雕板源流考》是最早的版刻学史专门著作之一,就篇幅而言仅是戋戋小册,且以资料辑录为主,间下按断,故有些学者对其评价不高,如王绍曾先生认为:“留庵所著,有《中国雕板源流考》,其书疏琐无统,未能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叶德辉《书林清话》得以重印,治学者多推崇之。《中国雕板源流考》则长期未重印,自然鲜为学者注意。胡道静先生指出《中国雕板源流考》有两点为《书林清话》所未备,一是关于刻书的工料价值,《书林清话》仅举《至正金陵新志》关于刊刻此书工价的记载,《中国雕板源流考》则列举了四部宋版书的“纸数印造工墨钱”的记载;二是《中国雕板源流考》抄录了《开元杂报》的有关史料,认为其是唐人雕本的物证,此说在其生前身后皆引起争议,但后来为实物所证实,可见孙毓修的眼光敏锐。此外,不同于以时序为经纬的传统论述方式(《书林清话》即其代表),《中国雕板源流考》以书籍刻印主体和版本类型为依归,实则自成体系,已具书籍史之视角,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一、《中国雕板源流考》之版本
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初版于1918年5月,收入商务印书馆“文艺丛刻乙集”,署名留庵,内容凡十节:雕板之始、官本、家塾本、坊刻本、活字印书法、巾箱本、朱墨本、刻印书籍工价、纸、装订。此版为旧式标点,其辑录资料者以顶格排版,孙毓修按语低二格排版。
1930年4月,《中国雕板源流考》收入“国学小丛书”(万有文库本)出版,署名孙毓修,此版为新式标点并加专名线,文本内容与“文艺丛刻”本基本一致,唯将孙毓修按语顶格排版,而将辑录资料改为低二格排版,俨然视其为一本现代学术著作。1933年4月,商务印书馆印行《中国雕板源流考》“国难后第一版”,仍收入“国学小丛书”,版权页署称1918年5月初版,实为重印万有文库本。1964年10月,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国学小丛书”,仍收入此本,称台一版。1974年7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又将此本收入“人人文库”再版。
1949年以后,《中国雕板源流考》在大陆久未再版。1990年,《出版史料》季刊当年第3、4期连载《中国雕板源流考》,胡道静为之题跋,此连载本未说明底本,从标点来看,当是据万有文库本重排,于辑录文献及孙毓修按语皆不区分格式排版。同年9月,印刷工业出版社刊行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雕版印刷源流》(《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一)收入此著,称系据“文艺丛刻”单行本1924年8月第四版重排,署名孙毓修,改题《中国雕版源流考》,对原书格式稍作调整,以宋体、楷体区分排版,然已颇失原貌。200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中国雕板源流考》与陈彬龢、查猛济《中国书史》合刊,从标点风貌来看,当是据“文艺丛刻”本重排,于文字略作订正,撰有简单的校勘记,并配有插图,然于辑录文献及孙毓修按语皆不区分格式排版,大失原本之貌。
除了正式出版的商务印书馆刊本,《中国雕板源流考》还有两个较早的版本:一是未完稿本,收入《小渌天丛钞》,今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一是刊载于商务印书馆《图书汇报》的连载本。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小渌天丛钞》第 28册书衣署《板本八考》,并以阿拉伯数字标出了此书撰述规划:“1.雕镂,2.款式,3.纸墨,4.坊肆,5.工价,6.板权,7.装潢,8.避讳。”卷端题名“雕板印书考卷一”,内容凡十三节,依次为:雕板之始、五代监本、宋监版本、宋监所刊名数、宋监刊书奏令、辽世版本、金元监雕译本、元兴文署版本、明南北监本、明印宋元版本、明经厂本、清初译本、清武英殿版本。整体框架仍属以年代为先后的传统方式,论述对象大率为“监本”(详后文)。书中称清朝为“国朝”“本朝”,盖属稿于清季孙毓修初入商务印书馆时,又稿本已言及敦煌石室发现所谓“太平兴国五年翻雕大隋《永陀罗尼本经》”(盖引自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一文,原载于《东方杂志》1909年第10期),则稿本当撰于1909—1911年前后。卷末双行小注:“聚珍本、套板本、巾箱本,别详下卷。”可见孙毓修虽已有根据书籍版本印刷类型分门别类的思想,但似仍最重雕版,而以他种印本为附庸。
《雕板印书考》内容与《中国雕板源流考》稍异,其行文亦未将引文资料与作者按断加以区分,而是随引随论,夹叙夹议。然其所述要点,实与《中国雕板源流考》大同小异,尤其是“雕板之始”一节,文字全同者近半,且撰稿本时,孙毓修已持中国雕版印刷“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的观点,并已经提出“雕板之事成于隋,实张本于汉”,且论述唐人雕板时已述及《开元杂报》,是前者为后者之初稿殆无疑义。
与《中国雕板源流考》相比,《雕板印书考》亦稍具长编之性质。如“雕板之始”一节,刊本径谓“世言书籍之有雕板,始自冯道,其实不然”云云,随后引陆深《河汾燕闲录》及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论证雕板始于隋代。稿本则广引叶梦得《过庭录》《石林燕语》、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罗愿《鹤林玉露》(引误,实为罗璧《识遗》)、王明清《挥麈馀话》、宋《国史·艺文志》、朱翌《猗觉寮杂记》等,梳理宋人论雕板源流的三种说法(冯道说、毋昭裔说、唐末说),而后又引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及陆深、罗振玉说论证雕板始于隋代。此后又云:“胡应麟谓隋世既有雕本,唐文皇胡不扩其遗制,广刻诸书,复尽选五品以上子弟入弘文馆钞书?然宋初三馆藏书、本朝《四库全书》,亦皆写录,雕本既行,钞本亦何必尽废耶!”盖因此段文字与雕板源始无涉,是故孙毓修于《中国雕板源流考》中未再提及雕印、抄录并行不废的观点,但这一观点实具慧眼。
又如稿本于“宋监版本”后单设“宋监所刊名数”“宋监刊书奏令”两节,其中《宋监所刊名数》依据《玉海·艺文》,参考《麟台故事》《中兴馆阁录》《中兴馆阁续录》等,整理出宋代国子监刻书事二十九条。《中国雕板源流考》则但引《玉海·艺文》,举其荦荦大端者而已。至于“宋监刊书奏令”,孙氏似欲藉此窥测国子监刻书典制,或将用于“板本八考”之板权研究亦未可知。但此节与雕板源流无直接关系,故《中国雕板源流考》未录奏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