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章太炎讲述系列”之一种,旨在研究、发掘、整理章太炎的学术思想,编纂出版章太炎研究的普及性成果。由著名宋史专家虞云国教授编选。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还以传授国学为己任,被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口义是一种宋代以后出现的著述体裁,即学生对先生的谈话式讲课的笔录疏记。比起高头讲章,口义在形式上自由活泼,在内容上不拘一格,往往就某一问题生发议论。本书包括章太炎三种以菿汉命名的著述以及《菿汉闲话》27则,大抵以佛教唯识论为主体,将其与中国的儒、道、易、玄、理学等贯通比较,凡先秦以来的典籍、医学、历算、数学、音乐、文学、音韵、史事等,多所涉及,在太炎先生繁富的学术论著中具有特定地位;其间又自述学术思想变化之迹,作为自我认定,因而备受学人重视,梁启超、钱穆等多有推崇,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之作。
|
關於作者: |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南宋行暮》《南渡君臣》等专著;学术论文结集为《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编撰《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余种。曾参与整理《章太炎全集》。
|
目錄:
|
导读
菿汉微言
菿汉昌言
经言一
经言二
经言三
连语一
区言一
区言二
菿汉雅言札记
经学
群经第一
小学第二
史学
正史第一
编年第二
别史第三
杂史第四
舆地第五
典志第六
姓氏第七
史评第八
哲学
儒家第一
墨家第二
道家第三
名家第四
法家第五
兵家第六
纵横家第七
杂家第八
小说家第九
阴阳家第十
艺术第十一
方伎第十二
释家第十三
诸子源流第十四
文学
诗文别集第一
文评第二
菿汉闲话
语录
|
內容試閱:
|
导读
口义,原为唐代明经考试的一种方式,即口头答述经义。进入宋代以后,“口义”转变为一种著述体裁,即学生对先生的谈话式讲课的笔录疏记。例如,教育家胡瑗的《周易口义》即弟子倪天隐笔述师说;胡瑗还有《洪范口义》,也是由门人编录的;林希逸分别著有《庄子口义》与《列子口义》。及至南宋,以口义命名的著作更多,戴溪有《曲礼口义》与《学记口义》,史浩与陈耆卿各著《论语口义》。南宋高宗时曾“令讲读官供进口义”,要求经筵官将讲课内容编成口义进呈君主阅读;宋光宗温习经筵官所讲之书,也曾“自为口义”。朱熹任经筵官时问宋宁宗:“臣所进讲《大学口义》,不审曾经圣览否?”可见他将《大学》的讲课内容编为口义进上,这时的口义已成为讲课者自为记述的著作体式。大体说来,宋代的口义类著述,比起高头讲章来,在形式上自由活泼,在内容上不拘一格;还可以就某一问题生发议论,例如南宋吴昌裔曾著《乡约口义》,显然只是解说乡约的。总之,口义这种著述形式自宋以降传承有绪,对后学者获知津梁、窥测堂奥助益匪浅。迨及近代,在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讲学活动中,口义类著述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太炎是其号,他还别号“菿汉阁主”,弟子们也尊称他为菿汉大师。在章太炎繁富的论著中,也有数种口义类著述。1914年,其弟子吴承仕记录章太炎为其讲学的内容为《菿汉微言》,即称之为“余杭章先生口义”,可谓循名责实而深中肯棨的。有鉴于此,将章太炎为弟子讲学的口义类著述辑为专书,作为读书界了解章太炎学术与思想的入门读物,不失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在辑集之前首先交代入选的标准,即章太炎为弟子口头讲学而由弟子记录的学术入门性著述。准此而论,首先,《说文解字授课笔记》这样的著述虽是他为弟子口头讲学而由弟子记录成书的,但因非学术入门性著述,自然不宜入选;其次,《国学讲演录》这样的著述诚然是口头讲学,且为学术入门性著述,但听众不限于弟子,同样应该割爱;再次,《太炎文录补编》辑自《忘山庐日记》的章太炎与孙宝瑄谈古代授田法,谈中国古代科技、谈灵魂之有无,谈哀乐及知致,谈杨朱、墨子及孟子,谈中国古代议院之法等诸篇,虽是口头论学,但孙宝瑄并非及门弟子,显然也应在汰除之列。职此之故,这册《章太炎口义》仅收入《菿汉微言》《菿汉昌言》《菿汉雅言札记》《菿汉闲话》与《语录》,兹略作评述如下。
其一为《菿汉微言》。据《太炎先生自定年谱》,章太炎因声讨袁世凯,自1914年起被袁氏禁锢于北京钱粮胡同达两年之久。在此期间,任司法部佥事的弟子吴承仕常往探视问学,他正“好说内典”,而章太炎也“不能无感愤,赖以禅观制止”,于是便以佛教唯识论为主体,将其与中国的老庄、孔孟等儒、道、易、玄、理学等贯通比较,“每发一义”,吴承仕便疏记笔录。后来(大体是第112则以下),师弟讲论的范围扩大到先秦以来的典籍、医学、历算、数学、音乐、文学、音韵、史事等。1916年仲春,论学告一段落,吴承仕记述章太炎议论共167则,汇为《菿汉微言》,以为卓见胜义,“古近稀有”,建议“布之世间”。次年,章氏写了一段跋语,称“是册作于忧愤之中”,“虽多玄理,亦有讽时之言”,先在北京出了铅印本;1919年又将此书收入浙江图书馆的《章氏丛书》再版本,本书即据此本。
《菿汉微言》是章太炎代表性的学术著述之一。最后一则自述学术思想变化之迹,作为章太炎的自我定论,更受人重视,梁启超认为“殆非溢美”,并说“其《菿汉微言》,深造语极多”(见《清代学术概论》廿八)。钱穆也以为:《菿汉微言》“以唯识学《易》、《论语》、《孟》、《庄》,亦多深思”(见《国学概论》第十章《最近期之学术思想》)。
其二为《菿汉昌言》。据高景成《章太炎年谱》引《民国名人图鉴》:1925年,章太炎杜门却客。有与论者,则怃然曰:“论学不在多言,要于为人。昔吾好为《菿汉微言》,阐于微而未显诸用,核于学而未敦乎仁。博溺心,文灭质,虽多,亦奚以为?欲著《菿汉昌言》以竟吾指也。”则此书成于是年以后,1933年收入北平刊本《章氏丛书续编》,另有1935年章氏国学会单行本,本书即据《章氏丛书续编》本。此书共六卷:《经言》三卷,评骘老庄道家、孔孟儒学、宋明理学,仍参以佛学,与《菿汉微言》的重要区别是儒、道之学成为评论的主体;《连语》一卷,则是对先秦以来学术文化的札记,既关考订,更涉义理;《区言》二卷,是对历代史事、人物的月旦考评。如果章太炎所言不虚,《菿汉昌言》继《菿汉微言》而作,旨在“为人”,以期“显诸用”而“敦于仁”,作者对其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寄托了他晚年的学术思想。对此,后来的研究者似乎有所忽略。
其三为《菿汉雅言札记》。该书最早分别刊于《制言》第25、43、44期,由章氏弟子但焘记述,但不分门类;后又分两次刊在1948年11月与次年1月出版的《国史馆馆刊》1卷4期和2卷1期上,仍署但焘记述,但已作学科分类。据但焘自称:“先生既没,(汪)旭初过余,见余述先生《雅言》,告余记之。”则但焘不仅根据自己的札记,还向章门弟子征集了章太炎的论学之语。《章太炎口义》即采用《国史馆馆刊》本,而将《制言》别出的十三条分别插入《国史馆馆刊》本相关类别的条目下,而出以校记。
该书分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四门,从其将纵横家、杂家、小说家、艺术、方伎列入哲学,可知他实际上是将原来四部分类的经、史、子、集分别代以经学、史学、哲学、文学而已。而史学门下典志类所列各条札记,实是章太炎对古今社会政制的见解。与《菿汉微言》、《菿汉昌言》相比,《菿汉雅言札记》虽未经太炎生前审定,准确性稍逊,但还是能够反映章太炎后期学术思想的,可视为章氏论学外篇;而其表述要言不烦,涵盖疏而不漏,可作为一部章著《中国文化史要论》来读,对一般读者是十分相宜的入门书。
其四为《菿汉闲话》。原刊1936年3月16日出版的《制言》第13期与4月1日出版的《制言》第14期,共27则,后收入1938年汉口刊本《太炎文录续编》卷一,本书即据以收入。《菿汉闲话》是弟子记录其师泛论中国文化的口义,与以“菿汉”命名的其他三种口义相比较,并无明确的系统与中心,内容泛及学术、思想、佛学、教育、著述、文章、音韵、天文、医学等领域。
其五为《语录》两种。一为章氏弟子徐澂记录的《余杭先生语录》,共90则,先后论及诸子、经学、史学、金石、文学、音韵等内容;一为章氏弟子孙世扬记录,先后刊于《制言》第22、24、26、27、39、44期,共17则,涉及典籍、医学、佛学、文章学等。这两种《语录》后皆编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太炎文录补编》,本书即据以迻录。
检《太炎文录补编》,还收有章太炎1914年6月《语朱希祖》云:“经史小学,传者有人,光昌之期,庶几可待。文章各有造诣,无待传薪,惟示之格律,免入歧途可矣。惟诸子、哲理,恐将成《广陵散》耳。”另据《制言》第48期收入1933年《论以后国学进步》云:“一、经学以明条例求进步。二、史学以知比类求进步。三、哲学以直观自得求进步。四、文学以发情止义求进步。”这两段论学之语均是太炎对弟子口述,也属于口义性质,录此以备参考。
章太炎学问渊博,在近代学术史上也许无出其右者;而作为古文学家的章太炎,好用生僻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即如本书所收以“菿汉”命名的诸种口义, “菿”有大、明二义,读法有dǎo、zhuō二音,而一般辞书,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的“《菿汉微言》”条,都注作dǎo。蒙复旦大学朱维铮教授生前转告,太炎门人与家人皆读其为zhuō,始使未能亲炙太炎的后代学人确知其读音。这次整理一般仅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而据底本适当保留了原来的生僻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对书中引文,整理者多查核了原籍;但章太炎的引文往往根据讲学需要节引或撮述,整理者便仅标引号,一仍其旧;只有在引文明显背离原义、易致误解的情况下,整理者才依照原文,酌情校改。《菿汉微言》原不分卷立目,全书篇幅过大,遂在每则之末编以序号,以便检索。整理者学识浅陋,错讹必然难免,尚祈识者不吝指正。
这几种口义几乎涵盖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要在这里对这些口义作出全面的评价,是困难的,但这些著述无疑可以成为了解章太炎学术思想的键钥,也是借助章太炎这位国学大师去进一步了解中国学术文化的津梁。不论是对章太炎思想,还是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抑或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甚至仅仅对佛学,抱有不同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各取所需,所谓“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这就是国学大师这部口义集所具有的多方面价值。
章太炎作为近代史上著名人物,鲁迅认为,他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60余年前,鲁迅希望作为革命家的章太炎,“活在战斗者的心中”,发那样的议论,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章太炎留在学术史上的业绩,光彩不减,或者比在革命史上的还要耀眼。正确评价和认识这份业绩,是中国学术文化继往开来的需要。而这几部口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章太炎对自己建构的学术思想体系、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导读。大师的这种导读,其准确度和权威性显然是其他导读所不能取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