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5G终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与实践》作者深入探究了5G终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的各个方面,从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测试流程以及测试实战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书首先详细介绍了5G终端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包括测试的基本流程、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的搭建等。接着,本书还介绍了测试实战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此外,本书还探讨了5G终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在5G网络建设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对于5G终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与5G终端电磁兼容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可以作为通信测量工作的入门图书,也可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经验。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介绍5G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的学术著作。着重介绍了5G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检测技术原理及工程实践。内容包括5G通信技术、网络架构,设备类型、电磁兼容测试原理和标准体系、骚扰试验、抗扰试验和不确定度评定等,是一部从全视角阐述5G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的作品。全书在深入浅出地介绍电磁兼容测试原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用的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使相关从业人员了解5G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技术。《5G终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与实践》是“5G 先进技术丛书·测试认证系列”之一,旨在全面介绍 5G 终端电磁兼容原理和符合性认证的要求、标准、评定方法等内容。 《5G终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与实践》共 9 章,分别为绪论、移动通信发展历程、5G 系统架构与标准体系、电磁兼容原理、电磁兼容标准组织及标准和法规、5G 终端的骚扰测试、5G 终端的抗扰度测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 5G 终端及电磁兼容测试技术展望。 《5G终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与实践》介绍了与 5G 终端电磁兼容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可以作为通信测量工作的入门图书,也可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经验。
|
關於作者: |
周镒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电磁干扰与兼容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全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静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通信、电磁兼容、电磁辐射领域的标准化和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该领域5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和省部级课题负责人,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20余篇,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史锁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电磁干扰与兼容部副主任、工程师,专注于通信和电磁兼容的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主持并参与起草10余项该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发表论文数篇,,研究开发了无线充电设备磁场抗扰度、广播声音接收机射频性能等多个测试系统,拥有多个软件著作权。
王雪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专注于电磁兼容领域检测技术的科研和标准化工作,主持多项通信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和省部级研究课颢,负责5G终端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和能力建设,申请了相关专利,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并负责5G终端设备的国际认证与检测工作。
|
目錄:
|
第 1 章 绪 论
1.1 电磁兼容简介
1.2 国外发展及现状
1.3 国内发展及现状
1.4 关于本书
第 2 章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2.1 从1G到4G:移动通信发展回顾
2.1.1 1G—— “大哥大”时代
2.1.2 2G——打响移动通信标准争夺战
2.1.3 3G—追赶与突破
2.1.4 4G—“ ”速时代
2.2 5G发展概述
2.2.1 5G是什么
2.2.2 5G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2.3 5G终端业务需求与技术挑战
2.3 5G系统发展概述
2.3.1 5G系统的性能指标
2.3.2 5G系统的无线传输关键技术
2.3.3 5G系统主要应用场景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 3 章 5G系统架构与标准体系
3.1 5G标准化发展历程
3.1.1 标准组织
3.1.2 5G应用场景
3.1.3 5G标准版本发展历程
3.2 5G频谱划分
3.3 5G系统架构及产品类型
3.3.1 5G系统架构概述
3.3.2 NG - RAN协议体系
3.3.3 5G产品类别
参考文献
第 4 章 电磁兼容原理
4.1 电磁场基础
4.1.1 电磁波的传播
4.1.2 电磁环境分类
4.2 电磁兼容基础
4.2.1 电磁兼容的定义和术语
4.2.2 电磁干扰的危害
4.2.3 电磁兼容常用测量单位
4.2.4 电磁兼容测试场地
4.2.5 电磁兼容测试仪表
4.3 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4.3.1 PCB设计
4.3.2 屏蔽
4.3.3 滤波
4.3.4 接地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及标准和法规
5.1 标准化工作
5.1.1 标准化法简介和标准的分类
5.1.2 标准类型简介
5.2 电磁兼容标准类型
5.3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4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5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5.6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5.7 IEC电磁兼容技术委员会
5.8 国际标准化组织
5.9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5.10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参考文献
第6章 5G终端的骚扰测试
6.1 概 述
6.1.1 电磁骚扰测试的实质及意义
6.1.2 5G终端电磁骚扰测试关键参数设置
6.2 辐射骚扰试验
6.2.1 主要试验设备及条件
6.2.2 场地验证方法
6.2.3 试验方法及布置
6.2.4 标准限值要求
6.3 传导骚扰试验
6.3.1 主要试验设备
6.3.2 一般试验条件
6.3.3 试验方法及布置
6.3.4 传导骚扰的系统验证
6.3.5 标准限值要求
6.4 辐射杂散骚扰测试(FR1)
6.4.1 主要试验设备及条件
6.4.2 试验方法及布置
6.4.3 标准限值要求
6.5 辐射杂散骚扰测试(FR2)
6.5.1 毫米波频段电磁波传播特性
6.5.2 主要试验设备及条件
6.5.3 试验方法及布置
6.5.4 标准限值要求
6.6 谐波电流测试
6.6.1 主要试验设备及条件
6.6.2 试验方法
6.6.3 标准限值要求
6.7 电压波动和闪烁测试
6.7.1 主要试验设备及条件
6.7.2 试验方法
6.7.3 标准限值要求
6.8 瞬态传导骚扰(车载)测试
6.8.1 主要试验设备及条件
6.8.2 试验方法
6.8.3 试验布置及测试要求
6.8.4 标准限值要求
参考文献
第7章 5G终端的抗扰度测试
7.1 概 述
7.2 抗扰度试验的条件及工作状态
7.2.1 抗扰度试验的条件
7.2.2 抗扰度试验的工作状态
7.3 对EUT的性能监视及结果判定方法
7.3.1 性能评估方法
7.3.2 性能判据
7.4 试验项目的适用性
7.5 静电放电抗扰度
7.5.1 试验等级
7.5.2 试验设备
7.5.3 试验布置
7.5.4 试验过程
7.5.5 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校准
7.6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7.6.1 试验等级
7.6.2 试验设施和设备
7.6.3 试验布置
7.6.4 试验过程
7.7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7.7.1 试验等级
7.7.2 试验设备
7.7.3 试验布置和试验方法
7.7.4 试验过程
7.8 浪涌(冲击)抗扰度
7.8.1 试验等级
7.8.2 试验设备
7.8.3 试验过程
7.9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7.9.1 试验等级
7.9.2 试验设备要求及参考电平的建立
7.9.3 试验方法及测试布置
7.9.4 试验过程
7.9.5 试验设备的校准与验证
7.10 工频磁场抗扰度
7.10.1 试验等级
7.10.2 试验设备
7.10.3 试验布置
7.10.4 试验过程
7.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7.11.1 试验等级
7.11.2 交流电源端口试验
7.11.3 直流电源端口试验
7.12 瞬变和浪涌抗扰度
7.12.1 试验等级
7.12.2 试验设备
7.12.3 试验布置
7.12.4 试验过程
7.12.5 设备的核查
参考文献
第8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8.1 概 述
8.1.1 基本概念
8.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目的
8.1.3 发射测量中不确定度的基本考虑
8.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8.2.1 识别被测量及其影响量
8.2.2 建立测量模型
8.2.3 评估各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8.2.4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8.2.5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8.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8.3.1 典型测量仪表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8.3.2 辐射发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8.4 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
8.4.1 两个或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8.4.2 测量仪器或系统的期间核查
参考文献
第9章 5G终端及电磁兼容测试技术展望
9.1 终端技术演进
9.1.1 概 述
9.1.26 G发展趋势
9.1.3 其他无线通信终端技术发展趋势
9.2 基础测量设备技术演进
9.2.1 综 述
9.2.2 测量设备发展趋势
9.2.3 主要厂商及产品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电磁兼容学科涉及的理论基础包含数学、电磁场理论、天线与电波传播、电路理论、信号分析、通信理论、材料 科学等。几乎所有的现代工业,包括通信、电力、航空航天、交通、医疗等都 需要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所以,电磁兼容学科既是一门尖端的综合学科,又与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紧密关联。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电磁兼 容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产品的电磁兼容符合性认证是优化电磁环境、提高产品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
5G 终端类型包括手机、计算机、 AR/VR/MR 产品、无人机、机器人、医疗设备、自动驾驶设备以及各种远程多媒体设备等,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新空口、多模多频、毫米波、 MIMO 天线等,丰富的应用场景、多模多频同时发射以及毫米波技术对电磁兼容符合性认证提出了新的挑战。
泰尔终端实验室于1999年建成了国内第一套民用 10m 法半电波暗室,自 2001 年起承担通信设备电磁兼容进网检测。经过逾20年的持久研究和不断深耕,实验室在电磁兼容领域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是ITU、IEC、CISPR、ANSI 等国际电磁兼容标准组的成员,同时也是国内通信行业标准组的主席单位,主持和参与了众多国际、国内通信产品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书结合作者在实验室开展的国内外标准化工作、技术实验、进网检测、 CCC 检测、国际认证测试等方面的经验和经历,全面介绍和论述了电磁兼容原理和符合性认证的要求、标准、评估方法等内容。
本书首先概括介绍了电磁兼容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然后以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介绍了5G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性能指标以及5G 系统架构 和标准体系。通过电磁场基础、电磁兼容基础和电磁干扰抑制技术3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电磁兼容原理。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电磁兼容标准,本书对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及标准和法规做了介绍,并详细介绍了5G 终端的电磁骚扰和抗扰度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辐射发射为例给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最后对5G 终端及电磁兼容测试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作者包括周镒、史锁兰、王雪、熊宇飞、臧琦等。参与撰写的人员和分工如下:熊宇飞撰写了第1、3、9章;王雪撰写了第2、6章;周镒、史锁兰、 王雪、熊宇飞、臧琦撰写了第4章;臧琦撰写了第5章;周镒、史锁兰、臧琦 撰写了第7章,史锁兰撰写了第8章。全书由周镒负责统稿。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