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史学经典普及本,旨在让更多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读懂。
|
內容簡介: |
《十七史商榷》由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撰写,陈文和等整理、校点,是一部以校勘、考订为主,又兼有历史评论的史学著作。本书主于校勘本文,将十七史全校一周,改讹补脱,计一千余条, 每一条考订都有一个题目,各条字数不等,少则几句话,多的相当于一篇小型论文。“十七史”指宋以前的十七部正史,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本书为简体横排标点本,旨在让更多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读懂。
|
關於作者: |
王鸣盛:清代官员、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江、西沚居士。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著作。 陈文和:1946年生,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嘉定王鸣盛全集》《扬州画舫录》。
|
內容試閱:
|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一字礼堂,号西庄,晚号西沚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擢侍读学士,充福建乡试主考官。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迁光禄寺卿。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丁内艰告归,迁居苏州,不复出仕,专以诗文著述为务。年七十六卒。《十七史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对《史记》以下十三种正史,加上《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实际是十九部正史进行校勘和考订,因宋人习惯称为十七史,故沿用旧称。关于本书著述原委及经过,撰者在自序中有如下叙述:“尝谓好著书不如多读书,欲读书必先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读之不勤而轻著,恐著且多妄矣。二纪以来,恒独处一室,覃思史事,既校始读,亦随读随校,购借善本,再三雠勘,又搜罗偏霸杂史、稗官野乘、山经地志、谱牒簿录,以暨诸子百家、小说笔记、诗文别集、释老异教,旁及于钟鼎尊彝之款识,山林冢墓、祠庙伽蓝、碑碣断阙之文,尽取以供佐证,参伍错综,比物连类,以互相检照,所谓考其典制事迹之实也。”本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宗旨,正如钱大昕所指出:“《十七史商榷》百卷,主于校勘本文,补正讹脱,审事迹之虚实,辨纪传之异同,于舆地、职官、典章、名物,每致详焉,独不喜褒贬人物,以为空言无益实用也。”(《潜研堂文集》卷四十八《西沚先生墓志铭》)《商榷》每一条考订都有一个题目,各条字数不等,少则几句话,多的竟等同于一篇小型论文。下面即依钱大昕所指示,分校勘与考订简述之。
王鸣盛所撰《商榷》百卷主于校勘本文,把毛晋汲古阁所刊十七部正史,另加《旧唐书》、《旧五代史》,全校一周,改讹补脱,计一千余条,这在当时创了先例。
王氏校勘之精有与古本暗合者。《商榷》卷九十八“欧史脱文误字”条,校出汲古阁本《新五代史》文字脱误若干,后人以王氏未及见的宋庆元刊本相校,可知《商榷》所指不误。如:
一、 《梁太祖纪》:“天复元年正月,‘天子复立’,‘立’当作‘位’。”宋本作“位”。
二、 又:“乾化元年正月,‘赦流罪以下因,求危言正谏’,‘因’当作‘囚’。”宋本作“囚”。
三、 《周太祖纪》:“显德三年八月,‘课民种禾’,‘禾’当作‘木’。”宋本作“木”。
四、 唐太祖家人《克宁传》:“‘存颢等各遣其妻入说孟氏,数以迫克宁’,‘孟氏’下应重‘孟氏’二字。此脱。”宋本不脱。
五、 又《太祖子传》:“‘庄宗大怒,以兵围其第而族之’,此庄宗弟而云‘族之’,必有误。”宋本作“诛”,不作“族”。
六、 《秦王从荣传》:“‘从荣尚忌宋王从厚’,‘尚’当作‘常’。”宋本作“常”。
七、 《唐臣·郭崇韬传》:“‘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图之’,‘图’当作‘围’。”宋本作“围”。
八、 《卢光稠传》:“‘刘龚已取韶州’,‘龚’当作‘’。”宋本作“”。
九、 《皇甫遇传》:“‘以重威为都招讨使’,‘重’上脱‘杜’字。”宋本不脱。
十、 《前蜀世家》论赞:“‘予读蜀书’,脱‘书’字。”宋本不脱。
十一、 《楚·马希范世家》:“‘开封承制’,‘封’当作‘府’。”宋本作“府”。(以上各条见张元济《校史随笔》)
史家善用避讳知识是校勘一法。《商榷》卷六十一“虎帐冈”条:《南史·范蔚宗传》云:“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征北将军衡阳王义季、右将军南平王铄出镇,上于虎帐冈祖道。”考之《宋书》,本作“武帐冈”,《通鉴》一百二十四卷亦作“武帐冈”,胡三省注引杜佑曰:“冈在广莫门外宣武场,设行宫便坐于其上。”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同。《汉书·汲黯传》:“上尝坐武帐,见黯。”应劭曰:“武帐,织成帐为武士象也。”孟康曰:“今御武帐,置兵阑五兵于帐中也。”颜师古同意孟康说。《通鉴》第二十四卷《汉昭帝纪》:“将废昌邑王,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元嘉武帐,即取此义。后来校《南史》者误以为李延寿避唐讳改作“武”,实当作“虎”,遂奋笔改之,而初不知其本当为“武帐”,并非因延寿避讳所改。陈援庵先生言避讳,亦举该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