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1955—1957年的竺可桢日记。
|
內容簡介: |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4卷,收录1955—1957年的竺可桢日记。
1955年发生在中国科学界的一件大事,是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1956年则堪称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组织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同年提出促进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双百方针”。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学事业的“火车头”,由此进入了十年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按院领导中的分工,竺可桢一直主管生物学和地学领域,自1954年起,负责筹建生物学地学部,并担任首届学部主任。他同时还担任许多“全国性”的工作职务,或亲自主持,或实质性参与,任务繁巨,不堪重负。有关他这一情况的专题报告曾被列为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典型材料。
1956年,竺可桢全程参加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其中有关自然和经济区划、地图测绘、气象预报,对边疆地区、重要河流、海洋资源和热带资源的综合考察及开发方案研究等重要任务目标的部分,都是在他主持下完成的。此后,竺可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施规划的行动中,1956年成立了以他为主任的综合考察委员会。
在1956年展现中国调整开放态度的举措中,竺可桢率团参加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8次国际科学史大会,会后顺访意大利的多个城市。在此前后,他与叶企孙等一起招揽人才,策划开展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并于1957年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为中国的科学史研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的竺可桢虽然十分忙碌,但心情也十分愉快。到怀仁堂给最高领导层做科学报告,在制定科学规划的过程中与分别多年的老友们晤面,参加贯彻“双百 方针”的青岛遗传学座谈会,频繁接触外国科学家,联络和动员海外学者归国……让他最高兴的,可能应该是家庭的春节大团圆。这时,他的子女中,在南京任中学教师的竺津已完婚一年,在杭州工作的竺安即将调入北京的中科院化学所,女儿竺宁继续在南京农学院就读,小女儿竺松则刚刚保送入华北航空学校。
1957年,竺可桢与担任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的顾准,工作中紧密配合,2至3月间南下雷琼地区考察热带植物资源,继而于7月前后北上黑龙江,执行与苏联合作综合考察的双边计划。他们仅仅合作了一年,顾准即因“反右”而跌离。竺可桢的长子竺津和他的多位门生故旧,也同样遭受了这一灭顶之灾。
|
關於作者: |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
目錄:
|
第14卷目录
前言…………………………………………………………………………………… 3
关于竺可桢日记……………………………………………………………………9
日记编例 …………………………………………………………………………… 13
第14 卷说明……………………………………………………………………… 15
1955 年
日记…………………………………………………………………………………… 1
本年事要……………………………………………………………………… 244
松松成绩……………………………………………………………………… 245
杂记……………………………………………………………………………… 246
剪报……………………………………………………………………………… 262
1956 年
日记………………………………………………………………………………… 265
杂记……………………………………………………………………………… 475
剪报……………………………………………………………………………… 485
1957 年
日记………………………………………………………………………………… 489
本年事要…………………………………………………………………… 725
杂记………………………………………………………………………………728
剪报…………………………………………………………………………… 742
附录一 第14 卷人名简释表 ………………………………………… 755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763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765
附录四 陈汲家系人物表……………………………………………… 767
附录五 竺可桢日记中常见略语符号表………………………… 769
|
內容試閱:
|
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890 年3 月7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974 年2 月7 日病逝于北京。
进入20 世纪之前的中国,科举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1898 年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新风所被之处,绍兴东关镇也办起了新式学堂。竺可桢由此得以在家乡读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之后又进了唐山路矿学堂,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新学基础。1910 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新兴的气象学, 1918 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断断续续,波波折折,直到20 世纪初,才通过新学制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全面引进中国的课堂。随后的留学大潮又把现代知识分子群推上了新世纪的舞台。幸逢如此历史机缘,加上自身勤奋有恒,竺可桢终能跻身于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行列。
1915 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汇入到这股科学救国的洪流中,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以此为起点,他一生中始终坚持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呼唤全社会注重科学事业的发展,倡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起天下兴亡的社会责任。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后在武昌和南京任教,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为日后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早期专门人才。在推动科学教育升级转型的同时,他长期参与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工作,被推选为继任鸿隽、丁文江、翁文灏之后的第四任社长。在1915 年至1927 年期间,中国的科学体制处于团体化组织自流发展的状态,而吸纳科学家最多、学科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国科学社,成为居于中国科学界首位的代表性组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