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被认为是“有学问、会打仗、会用人的皇帝”。但上天似乎把所有的眷顾都给了他,却忘记了刘秀的子孙们,皇帝短命是东汉的梦魇,于是才有了耐人寻味的东汉史。
整个东汉一共传了14个皇帝,享国195年。其中末代汉献帝是董卓所立,后禅让给曹丕,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面之中,根本没有实权,剩下的13位皇帝中,在位不足一年的皇帝就有5个,这5人中少帝刘辩被董卓逼死、质帝刘缵被梁冀毒死,剩下3人都是夭折的孩子,其余的皇帝,除去刘秀,即位时超过18岁的只有明、章二帝,而东汉除了光武帝刘秀和汉明帝刘庄,剩下的皇帝都没有活过36岁。
大半个东汉都是在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与豪强地主的挟持中步履蹒跚的前行,而你不了解的东汉往事还有很多……
|
內容簡介: |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如果说东汉是在西汉光芒掩映下的王朝,那是因为没有清楚看到它熠熠生辉的时刻。在属于东汉王朝的一百九十五年时间里,诞生过光武、明帝、章帝、和帝等英主,出现过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太平局面。这个默默无闻的王朝,有多少精彩内容,有多少我们不了解的细节,让我们走进东汉王朝,去寻找它一直存在的精彩。
|
關於作者: |
王智,人民教师,民族学硕士,主要研究民间信仰及少数民族历史,作品有《青海旅游历史文化个案研究》《你不了解的西汉史》等。
|
目錄:
|
章 王莽改制
一、皇帝为什么是皇帝 007
二、改制迷思 009
三、人心思汉 018
第二章 皇族之血
一、舂陵刘氏 026
二、绿林与赤眉 031
三、饥民造反 039
第三章 更始建国
一、廉丹之死 046
二、刘玄称帝 050
三、昆阳大战 056
四、新莽覆灭 062
第四章 刘秀复汉
一、潜龙勿用 073
二、收心聚将 079
三、平定河北 087
四、光武建国 094
第五章 刘玄与刘盆子
一、更始败政 105
二、赤眉入关 112
三、收服赤眉 118
四、人心的力量 127
第六章 扫平关东
一、数平内乱 138
二、耿弇建功 147
三、悉定关东 157
第七章 一统天下
一、河西与陇右 168
二、隗嚣覆灭 175
三、得陇望蜀 180
第八章 光武中兴
一、柔道治国 195
二、中兴名臣 199
三、阴氏外戚 206
第九章 明帝治国
一、守成固位 213
二、尊师与治河 218
三、明德皇后 222
第十章 北境强邻
一、汉匈和战 229
二、北击匈奴 233
三、燕然勒铭 239
第十一章 西域风云
一、十三壮士 250
二、班超定远 255
三、万里封侯 259
第十二章 外戚临朝
一、邓后称制 266
二、和熹羌乱 271
三、再通西域 277
第十三章 宦官乱政
一、小人干政 286
二、跋扈将军 292
三、厕内定计 297
第十四章 党锢之祸
一、何谓党人 306
二、次“党锢之祸” 309
三、第二次“党锢之祸” 314
第十五章 王朝末路
一、黄巾起义 321
二、荒淫灵帝 326
三、玉石俱焚 330
参考文献 338
|
內容試閱:
|
纵观中国历史,如果一位帝王生活俭朴,为人谦逊,礼敬士人,治国有方,他应该算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了;如果他还能征善战,多谋善断,用人得当,起兵平定天下,却不贪恋军功,那么他已经可以称得上一代英主了;如果他再是个幽默风趣、忠厚宽容、重情重义的人,那已近乎完美。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王朝的核心主角,除了拥有上述的功绩之外,还深爱着他的妻子,他在少年时喜欢上的邻家姑娘,后成为陪伴他一生的皇后,这个人就是光武帝刘秀。
刘秀出生在西汉末年,在他少年时,王莽当政,朝堂中充斥着各种玩弄谶语的儒生和伪君子。后来王莽篡汉,刘秀在天凤年间,进京学习了《尚书》。在京城中,他开阔了眼界,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当执金吾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街头呼啸而过时,刘秀十分羡慕,又想起自己远在家乡的心上人,不禁脱口而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是刘秀少年时期的梦中情人,也是后来母仪天下的皇后。虽然后来阴氏家族也权倾一时,但他们却低调谦逊,从阴识到阴兴、阴就,都对自己的身份非常敏感,因为天下人已经被王莽搞怕了,生怕再出现一个外戚,将天下带入混乱之中,就像之前的西汉那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秀建立的东汉并不是一个新的王朝,而是西汉的另一个版本。因此他带来的复兴被称作“光武中兴”,有人认为“中兴”即是“仲兴”,也就是第二次复兴的意思。刘秀在位33年,是东汉在位时间久的皇帝,他活了62岁,也是东汉长寿的皇帝,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人说过他的“坏话”,称赞他是“有学问、会打仗、会用人的皇帝”。但上天似乎把所有的眷顾都给了他,却忘记了刘秀的子孙们。
如果把所有登上皇位的东汉皇帝都算上,整个东汉一共传了8世共14帝,享国195年。这其中末代的汉献帝是董卓所立,后禅让给曹丕,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面之中,根本没有实权,剩下的13位皇帝中,在位不足一年的皇帝就有5人,这5人中(后)少帝刘辩被董卓逼死,质帝刘缵被梁冀毒死,剩下3人都是襁褓中的婴孩,其余的皇帝,除去刘秀,即位时超过18岁的只有明、章二帝,而这其中,汉明帝刘庄活了48岁,剩下的皇帝则都没有活过36岁。
皇帝短命是东汉的梦魇。按照宗法制度,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是死去皇帝的长辈,这也就决定了,一旦皇帝英年早逝,甚至在襁褓中夭折,继位者很难是一位成熟稳健的天子,很大概率还会是一个小孩。主幼国疑则需要太后辅政,所以东汉临朝称制的太后有6位之多,其中汉和帝的皇后邓绥,执掌朝政长达16年。
东汉开国之初,所有人都对王莽乱政的教训记忆犹新,所以外戚集团大多选择避嫌,自我约束,低调行事,刘秀的皇后阴氏和明帝的皇后马氏都主动退让,甚至马皇后还多次压制自己的几位兄弟封侯。可等到汉章帝33岁去世,9岁的汉和帝继位时,窦太后便临朝听政,同时任用自己的兄弟窦宪为大将军。于是“潘多拉的魔盒”开启,外戚在消停了几十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汉朝的权力中心。
严格意义上说,东汉的外戚干政并没有使帝国崩塌,相反,除了“混世魔王”梁冀以外,无论是窦宪、邓骘,还是后来的窦武,在历史上还都有着不错的名声,建立过许多被后人称颂的功勋。其中,窦宪北击匈奴,燕然勒铭,解决了困扰汉朝几百年的匈奴问题;邓骘虽说与羌人作战失利,但他在任期间,选贤举能,确实为朝廷做了许多好事,被称为“关西孔子”的杨震就是被邓骘推荐到朝廷为官的;而窦武更是清流士人的领袖,在天下广有才名,可以说正是几位外戚撑起了东汉中期的朝政,可这些外戚,终还是败在了逐渐长大的皇帝和皇帝的亲信手里。
皇帝重要的亲信便是宦官。如果说西汉的石显担任中书令,只是钻了制度空子的话,那么东汉的宦官则是朝廷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永元十四年(102),汉和帝将帮助自己解决窦宪一党的宦官郑众封为剿乡侯,这是中国历史上个被封侯的宦官,从此之后,宦官正式登上了东汉的历史舞台。之后,汉顺帝在宦官的拥立下登上皇位,汉桓帝与宦官在厕所中密谋杀死大将军梁冀,汉灵帝时期更是出现了“十常侍”乱政的局面,宦官成为东汉中后期朝政的主角,所以诸葛亮才会说:“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如果真的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当自己的母亲都无法信任的时候,或许只有宦官才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不过桓帝、灵帝所带来的一切混乱,都随着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的一场大火并而灰飞烟灭。外戚与宦官玉石俱焚,终是在西北靠镇压西羌叛乱起家的军阀董卓占据了京城,之后天下便开启了“合久必分”的大趋势,虽然汉献帝刘协在位长达31年,但东汉王朝此时早已名存实亡了。
从刘秀平定天下,光复汉室,到董卓进京,杀少帝,卧龙床,东汉的历史虽说“高开低走”,但仍然英雄辈出。汉明帝刘庄命人绘制的“云台二十八将”,各领风骚,才华横溢,戊校尉耿恭独守西域疏勒城,后战斗到只剩13名壮士,仍强入玉门关;定远侯班超几乎以一己之力,重振西域都护府,他的儿子班勇则在朝堂上据理力争,陈述利害,终于第三次打通西域通道……无数的东汉英雄,等着你到故事发生的现场,轻轻抚去他们脸上的封尘。
历史是属于成年人的故事。当你翻开东汉这一页时,你会看到光武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会看到汉朝与匈奴的后决战,以及来自西域的纷争,后,眼看着王朝末路时荒唐的众生世相——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党锢之祸、黄巾之乱,所有的忠臣与奸佞,英雄与小人,流民与权贵,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当你翻过这一页,历史对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像是电影结束时,片刻沉默后的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包含着我们对于这一篇章的种种礼赞和敬畏,也带给我们在面对未来时笃定的决心。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也就是王莽复出称“安汉公”的第二年,大汉王朝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户口调查,得到的户口数是12233062,总共有人口59594978人(《汉书·地理志》)。这个数字是相当精确而惊人的,因为在汉代的税法当中,人口税要比土地税高得多,汉文帝时,土地税仅为产出的1/30,就算到了王莽时期,也仅仅是1/10,而人口税则包括口钱、算赋甚至更赋,等等。因此,人口数量就意味着经济来源,少报瞒报人口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数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哪怕到了西汉末年,在许多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的时候,整个社会应该还是相对安定的,百姓都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西汉“编户齐民”的一分子,这些人能为国家带来比较稳定而丰厚的财政收入,维持帝国的有效运转。
可是,就在短短的20年以后,在王莽的新朝末期,这一数字变成了3500万左右,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下降了42%。要知道,这还没有算上后来绿林与赤眉等军阀混战带来的杀戮与破坏。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减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答案很简单,是西汉末年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当然,很多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不当,才是让百姓流离失所的重要原因。而诸多的社会动乱则基本都是由王莽的改革造成的,整个东汉前期,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位优秀的君主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王莽改革的拨乱反正,让大汉王朝重新回到原本的轨道上来,同时,造成后来东汉帝国衰亡的原因,我们也能从王莽的仕途经历中管窥一二。
王莽的身份是外戚。
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母亲。在汉元帝去世以后,成帝即位,封自己的大舅王凤做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之后,王凤排挤掉其他几家外戚,成帝也在皇太后的授意下,将自己健在的五个舅舅全部封侯,不仅如此,在此后他在位的25年中,由于皇太后的关系,王氏家族始终担任大司马,总揽朝政。也就在这一时期,王莽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舞台,并终在汉成帝去世的前一年,坐上了大司马的位置。
不过王莽还没来得及得意,成帝就在一天早上起床更衣时突然驾崩了。史书记载,汉成帝在起床更衣时,衣服滑落,无法说话,再宣太医已经无济于事。从今天看,这应该是中风的症状。接下来,在汉哀帝在位的6年之中,王莽先是被免去了大司马等实权职务,在京城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干脆被哀帝遣送回了他的封地新都,但此时的王莽表现得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在家闭门谢客,继续为天下表演着自己“圣贤”的人设。
就在王莽回到新都这一年的十二月初六,兖州陈留郡济阳县县令刘钦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生产时有赤光照亮了产房。刘钦忽然想起,秋天时,自己的房前长出了三株嘉禾,每一株上都有九个谷穗,比一般的粟要长一二尺,刘钦很高兴,于是给自己的这第三个儿子取名叫“秀”。这一年,王莽刚好40岁,一直到死的那天,他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将会成为后来中兴汉室的光武大帝。此刻,不惑之年的王莽想的,只是如何让大家看到,他是一个多么仁慈和遵守纲常的人。
在他赋闲在新都的这三年期间,有一次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婢,王莽非常生气,斥责了他,并责令王获自杀。这一行为成为天下美谈,人们都说,新都侯王莽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圣人”,朝野内外为他上书鸣冤的多达一百多人,终在元寿元年(前2),汉哀帝还是把王莽召回了京城,只是没有任命什么有实权的官职。
元寿二年(前1),哀帝驾崩,太皇太后王政君得到消息,当天就驾临未央宫,收走了皇帝的玉玺、绶带。并召见哀帝的男宠——大司马董贤,询问他关于哀帝国丧的安排。董贤内心忧惧,不能回答,只有脱下官帽谢罪。太皇太后说:“新都侯王莽,先前曾以大司马身份,办理过先帝的丧事,熟悉旧例,我命他来辅佐你。”六神无主的董贤连忙答应。王莽就这样迎来了第二次出场,只是这次的王莽,不再只是王氏外戚领袖的接任者,而是成了辅佐幼帝铲除奸佞的“再世周公”。
元始元年(1),仿照周武王弟弟姬旦“以周为号”称“周公”的故例,王莽获封“安汉公”;元始四年(4),有人上书,称“商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所以王莽又加上了“宰衡”这一尊号,位列诸侯王之上;元始五年(5),14岁的汉平帝刘衎不明不白地死了,王莽没有拥立新君,而是册封一个小孩刘婴为太子,50岁的王莽称“假皇帝”,代行政令。
这一时期的天下,“祥瑞”不断,有外邦藩属国进贡了犀牛和白色野鸡;有人在挖井时挖出了一块上圆下方的白色石头,上面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有一个叫哀章的学生献上两个铜柜子,里面写了王莽是真天子,还写明王莽的大臣四辅、三公、四将军共11人的名字(包括哀章自己)。于是,王莽到高祖刘邦的庙前祭拜,接受了象征“天命”的铜柜。然后戴上王冠,晋见太皇太后,回来便坐在了未央宫前殿的宝座上。
一个新的王朝似乎就要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