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设计引言,介绍了乡村疗愈旅游的驱动力、促进乡村疗愈旅游发展的条件、现阶段主要的乡村疗愈文旅建筑类型、乡村疗愈文旅建筑的品牌打造与战略定位,以及乡村疗愈文旅建筑对乡村发展的意义;第二部分是近年来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分析,介绍了乡村疗愈文旅建筑的建设背景、空间组织、材料运用,包含实景照片、设计图纸、文字描述等,在分析设计手法的同时,也剖析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措施。本书适合建筑设计师、建筑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以及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馆、康养度假中心的建设者阅读。
|
目錄:
|
设计引言 0011 乡村疗愈旅游概述 0022 乡村疗愈旅游的驱动力 0042.1 人口老龄化压力下乡村养老模式的兴起 0042.2 人们对健康领域的关注 0042.3 城市周边短途乡村旅游的发展 0042.4 乡村产业升级的驱动 0053 促进乡村疗愈旅游发展的条件 0073.1 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 0073.2 独特的人文环境 0073.3 交通通达性 0083.4 住宿、餐饮条件的改善 0083.5 市政公用设施的改善 0083.6 政府的政策扶持 0094 现阶段主要的乡村疗愈文旅建筑类型 0094.1 商业型疗愈文旅建筑:民宿酒店/ 餐饮空间 0104.2 文化型疗愈文旅建筑:民俗博物馆等文化空间 0134.3 康养型疗愈文旅建筑:温泉度假疗养等康养场所 0175 乡村疗愈文旅建筑的品牌打造与战略定位 0195.1 打造建筑品牌IP 0195.2 突出建筑文化主题和核心功能 0215.3 整合资源,提升乡村文化,打造多业态共生共荣的产业模式 0236 乡村疗愈文旅建筑对乡村发展的意义 025案例赏析 026商业空间造币局民宿——乡土气息与时尚感并存的山西特色民宿 028富阳·阳陂湖湿地生态民宿酒店(燕屋)——诗意的栖居之所 036江南半舍民宿——一半是城市,一半是乡村 050融创·莫干溪谷一亩田度假社区——非经验社区 062白平衡设计师度假酒店——白族姑娘在苍山脚下打造的白色浪漫居所 080来野十二兽民宿——沉睡在山林中的野兽派建筑 090发电站改造的溪边餐厅——江南古村落里的食尚空间 104军械库咖啡——与树和老土墙共生的建筑 118崖顶茶吧——老厂区里的现代化休闲茶吧 126文化空间大槐树下的场院——重塑村庄的公共空间 136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之水口篇——不经历风雨也能见彩虹 144西河粮油博物馆——老粮库变身多功能粮油博物馆 154桑洲清溪文史馆——消隐的建筑,内化的乡土 164瓦美术馆——乡村文化与美学的展示空间 176康养空间森之谷温泉中心——静谧乡村里的温泉疗愈体验场所 188三亚海棠湾医养示范中心——场景叠合 198海草湾养生度假村改造设计——海草房村落的保护与再生 214设计公司名录 230
|
內容試閱:
|
前几天听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李翔宁院长在一次致辞中提及,几年前他策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时,最初拟定的主题是“一个乡村的奥德赛”。他说,使用“奥德赛”这个名字,一方面因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和《奥德赛》一样是一种史诗性的;另一方面,和《奥德赛》一样,中国的乡村建设也是一次回家之旅。的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无论是否在城市中出生长大,大部分人都拥有一个位于农村的故乡。“乡”这个字不仅意味着农业的生产之地,也意味着故土和乐土。何 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中国人一直都有“解甲归田,隐居乡里”的思想,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往往都会寻一处安宁之乡,稍微远离闹市,但最好不与世隔绝,静享之余又能随时入世。到了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种传统似乎有了新的发展:喜好乡村的人不再限于老人家和曾经的村娃,大部分城市人,无论是否曾经在乡间长大,都愿意在闲暇时到村里去放空自我,得一时之安宁。这种“下乡”的诉求当然引发了相应的供给。党的十八大之后,伴随着国家的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乡村文旅建筑方兴未艾,逐渐成为乡村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于20 世纪80 年代之后的乡村文旅建筑,近年来的乡村文旅建筑有了新的特征。首先,规模小了,不再追求大尺度、大范围的建设,更不追求80 年代常见的宏大叙事、气势磅礴等风格——当代的乡村文旅建筑更务实了。其次,设计精致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的诉求也逐渐从粗放转为精细,从有无问题转向好坏问题。伴随诉求的提升,设计和建设必然会有相应改变。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注重建筑对身心的双重影响。建筑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最低生理需要的房子,更是一种身心的庇护所。本书正是发现了上述的变化,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文旅建筑的疗愈属性上,集中讨论乡村文旅建筑对当代城市人的意义。众所周知,当代城市中的一些人是存在焦虑情绪的,这种焦虑也许来自收入,也许来自家庭,也许来自身体……人们在红尘中拼搏、奋斗,但也希望有一处安静的港湾,可以稍做休息,等待再次起航。或许,乡村文旅建筑可以成为那处港湾。当然,要想成为港湾并不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中国乡村中的一些烂尾建筑、丑陋建筑、乡村风貌破坏性建筑都说明,要成为一个好的、能起到疗愈作用的文旅建筑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疗愈型乡村文旅建筑,首先要具备有特点的选址。这个选址也许是惊奇的,也许是险峻的,也许是平静的,但无论如何它应该能感动人,让人愿意置身其中,停留一段时间。其次就是对建筑主题、定位的把握,要很清楚地知道它给谁用,怎么用,等等。第三是对空间的组织,建筑风格、形式,及建设质量等内容的把握。最后是重新回到项目的起点,将完成后的建筑公共化,让建筑进入大众的视野,将使用者拉入空间,完成建筑服务于人的使命。很幸运,我们可以身处一个回乡的时代,建筑师们也用自己的特长创造了大量的优秀疗愈型文旅建筑作品。本书正是对这些作品的一次梳理,我很高兴有机会参与此书的编写工作。此外,要非常感谢为此书提供案例的各位建筑师及编写组的各位老师,没有你们的付出这本书无法顺利呈现。最后,希望各位读者能喜欢书中的内容,并通过此书收集的案例了解中国当代乡村疗愈文旅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然,如果能将此书作为旅行度假的索引,则更是对我们工作的褒奖。让我们在回乡的路上见。何崴2023 年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