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有关长篇小说《望乡台》的评论集,集结了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望乡台》的研究评论。
|
關於作者: |
张志忠,山东大学荣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SDSU)访问教授,台北师范大学访问教授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著有《莫言论》《1993:世纪末的喧哗》《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等论著多部。
|
目錄:
|
目 录
主编语 张志忠/001
部分专家学者评语摘录 004
《望乡台》,民族心灵的清醒与抚慰 张志忠/001
写不尽的乡愁,记得住的乡愁 肖春飞/004
“文字失语”的当下,这部长篇小说何以被高校立项
“母语文化”研究 张漫子 祁晨露/007
也是“红楼梦”里人 李明新/010
乡史中人性和文化的坚守
——读长篇小说《望乡台》 李媛媛/017
《望乡台》:对母语文化的致敬与坚守
北方工业大学当代文学先进作家作品《望乡台》课题组/024
鲜活的民间百态 深厚的文化记忆
——论《望乡台》中的民谣 张 晨 冯 雷/032
远望当归,高悟归俗
——《望乡台》作者作品漫谈 昇 琪/039
《望乡台》:中华文明的血脉 余义林/047
民族美德的当代箴言录
——《望乡台》中的家国情怀初探 金丽琦/057
书不尽的民族记忆,道不完的百年乡愁
——《望乡台》简评 谭 笑/065
让心头留存一丝温暖
——《望乡台》创作谈(一) 赵 伟/072
磨砺中叙述生命的宽广与深厚
——《身影》在线访谈 杨 锋/075
乡关何处? 毛建福/090
“家风”热议:好的家风 能够培养出“贵族” 关山远/094
书没看完 言犹未尽 下次再说
——读《望乡台》有感 屈李弘/102
乡关何处?
——赵伟长篇小说《望乡台》索引 叶宏奇/105
拿得起的《望乡台》,放不下的故乡情 徐 莉/109
我用一生抒写母语的自信与尊严
——写在《望乡台》电子书上架时,创作谈(二) 赵 伟/116
山 问
——《望乡台》读后感 杨春茂/125
赵伟和他唯美的文学视界 王玉君/126
激情的光芒
——读赵伟及其作品 叶宏奇/130
赵伟:一个通江人的传说 线 条/133
“如此盛大,如此纤微,如此独特”
——《望乡台》之文本解读 林三夏/141
乡愁,其实是对母语的牵挂与眷恋
——写在《望乡台》再版之后,创作谈(三) 赵 伟/148
写在《母语尊严与百年乡愁》出版之际 赵 伟/160
赵伟主要作品目录 165
|
內容試閱:
|
主编语
张志忠
汉语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历经无数,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背井离乡的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不约而同地回望,回望来时的长路,以及长路尽头的故乡,总会不约而同地滋生出相同的情绪:乡愁。
中国二十世纪一百年,不论是战火纷飞下民不聊生的被迫逃亡,还是民族精英们救亡图存的主动转战,抑或是改革开放后渴望幸福生活的打工浪潮……当一切尘埃落定天下太平,乡愁,便渐渐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越来越浓,越来越深。
对于故乡的回望,不仅仅只是山水的愁绪。
还有文化的愁绪:祖母的歌谣呢?是否还在山水间传唱?仁义礼智信呢?是否还在人们的心中留存?母语的尊严呢?是否还会被后世子孙敬仰?
这片土地上,还会有“化蝶之爱”吗?还会有“床前之月”吗?还会有“南山之菊”吗?还会有“卧冰之孝”和“红楼一梦”吗?……
这或许正是作家出版社再版《望乡台》的原始动因。
一部一百三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由省市级出版社首版,十年后由国家级出版社再版,这种情形在出版领域里并不多见。再版的责任编辑桑良勇先生曾说,他十分喜欢小说的温暖以及这温暖带给我们的安慰,喜欢小说赋予母语的深情,喜欢在这部文字间的百年乡愁里喜怒哀乐……在纸质书的生存空间日益变得狭窄之时,这无疑是要冒着巨大的风险,但作家出版社依然要把这部小说推出来,可能不仅仅只是责任编辑独自的喜欢,而是具有乡愁情怀的人们的共同推崇。
《望乡台》是赵伟用三十年时间创作完成,共一百章,北京出版社首版时一百三十八万字,描绘了中国二十世纪一百年间,居于大山深处望乡台下四合院赵家祖孙三代人的多舛命运。三代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被二十世纪的风云裹挟,在生活的艰涩与对生存的敬畏中,刻画出一长卷相依为命、善良顽强、荣辱与共的底层生活图像,表达了“江湖之远”与“庙堂之高”的紧密关联。小说展示出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裂变与迷茫!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其民族精神与文化信仰的传承、走向与回望!《望乡台》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语言精美,写乡村、写底层百姓,是民族心灵的清醒与抚慰。
《望乡台》出版后,被列入2012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大事记;2013年,根据《望乡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本获北京首届剧本推优十佳优秀剧本;2015年,《望乡台》入围参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四川省文化厅、广播电视局与巴中市委市政府在成都联合召开《望乡台》研讨会。
全国各地读过《望乡台》的书法家,以西安现代书画研究院院长雷长安为代表的数十人为《望乡台》题写了书法作品。莫言称“《望乡台》是一部巨著”;新华社高级记者肖春飞报道“《望乡台》抒写了中国的百年乡愁,是继《红楼梦》《曾国藩家书》之后又一部传承中国家风文化的精品力作”;著名红学家李明新说“《红楼梦》写贵族生活,舞台是大观园,精雅细致,《望乡台》写乡村生活,宏阔粗犷,两部作品都触及人类精神,一样深邃和放达”;散文家余义林称“《望乡台》是中华文明的血脉”。著名作家、编剧石钟山慨叹“《望乡台》载述中国二十世纪一百年间的风雨,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巨变中我们这个民族所展现的道德情怀”。
2021年,《望乡台》被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列为现代先进作家作品课题,设立课题小组进行研究。
2022年4月,作家出版社再版修改后的《望乡台》以八十八万字面世,据各方反馈的意见,较之于北京版,作家版的《望乡台》在结构上更加精致,语言也更有节奏,小说可探索的艺术空间也更加广阔。小说上市后两个月,进入全国销量前十,并进行加印是对这部作品的最好诠释。
本书将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望乡台》的研究评论和书法作品结集出版,供读者参考阅鉴。
《望乡台》,民族心灵的清醒与抚慰
张志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伟的《望乡台》,一百三十八万字,凡一百章,每章皆以乡谚民谣为引领,描写了二十世纪川中名为望乡台的乡镇上,赵氏一族数代人的人生轨迹。国仪与玉珍、德辉与树兰、子归与思凡,三代人的爱情婚姻,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花前月下,更没有海誓山盟,但却患难与共,默默相守,在朴素中衍生一份生死相依的深情。他们的家庭生活被二十世纪的百年风云所裹挟: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开国大典、大炼钢铁、自然灾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乡村城镇化……众多历史事件被糅进最底层百姓的生活细节,时时闪动着大时代的风云变幻,又体现出山野乡村的自然生息,有丰富复杂的人性探索,也有婚丧嫁娶、赛龙舟、舞狮等浓郁的乡俗民风图画;有严酷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也有深挚执着的爱情守望;有扑朔迷离的人物身份和神秘命运的传奇,也有对百年历史的回望与探寻。
《望乡台》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具有浩大而充沛的生命元素,有厚重而久远的中国传统和乡村文化,尤其作品中灌注的、蓬勃的乡野气息和人性之美,对乡村命运和中国历史的关注和思考,都很有穿透力,在艺术描写和细节的营造、人物镂刻等方面,非常精心,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它所得名的“望乡”,表达了作者对于在现代化和都市化进程中,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乡土大地的风雨沧桑的深切思考,抒发了强烈的故乡意识,在当代人的生存空间日渐狭隘和隔绝、人们的心灵世界焦躁不安的普遍状况下,《望乡台》是一剂心灵的清醒剂,它抚慰读者的心灵,也唤起读者对精神家园、乡土传统的向往和寻找,使人们从现实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得到内心世界的拓宽和镇静。
作品大气磅礴,语言精美,节奏跌宕,是中国当代作品传承古典文学的精妙回应,开章词似虚非虚,似实非实,亦真亦幻间将读者带入情节构建的世界中去。每一章用民谚和童谣生发,民谣中隐含的寓意,被现实生活所演绎并佐证,整部小说因此而呈现出历史的深邃和现实的神秘,既是过去对现在的时空呼应,又是现实对历史的文化传承。作品的结构艺术与思想厚度格外引人探索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中国二十世纪一百年的解读,表达出对生灵的悲悯、对命运的咏叹、对崇高的虔诚、对人性的仰望,展示出中国最底层百姓时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甘苦与共、风雨同舟的厚德情怀。作者对百姓在油盐酱醋茶中一笑一颦的精心刻画与描写,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凝重而深情的歌唱!作品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裂变与迷茫!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其民族精神与文化信仰的坚守与挺立、传承与回望!
依照我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参加茅盾文学奖评选、阅读了上百部长篇的丰富经验,我认为,《望乡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长篇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