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1. 紧贴经济形势和经济学学科发展前沿选题。
2.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为理解相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
內容簡介: |
《比较.第126辑》延续以往的选题风格,本辑聚焦于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以及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演化路径。此外,本辑比较还从宏观经济学发展前沿,以及当下关注的劳动生产率、债务等问题选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为读者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
關於作者: |
吴敬琏,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长期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领导成员。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荣誉终身教授,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荣誉成员,乐平公益基金会创会常务理事,《比较》辑刊主编。
|
目錄:
|
从他国政策应对的得失中获得启示 吴敬琏
市场的本质:从夺取到交易和政府之路 王一江
何谓制度?试论青木昌彦的信念共同体 孙宇锋
一致性警戒:为什么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不是宏观经济学的未来? 塞瓦亚斯 · 斯托姆
社区、国家与市场:包容性地方主义的理由 拉古拉迈 · 拉詹
越南生产率报告:识别增长挑战,探寻前行之路 大野健一 阮德成 范式香
美国例外的制度根源 朱恒鹏 孙梦婷 张心远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典型特征、深层根源与化解方案 张明
是《广场协议》导致了日本“失去的20 年”吗? 刘培林
|
內容試閱:
|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大争论
首先,日本经济在泡沫/通缩时期的大起大落经历,对原来被视为常理的主流金融危机理论、中央银行职能定位以及货币政策目标设定提出了值得反思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全球经济界和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以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为重点的大争论。参与这场大争论的有两个主要派别。
一派以美联储(Fed)领导人和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为代表。他们的观点被称为“美联储观点”(Fed View)。这种观点把保持以CPI为表征的通胀率低位稳定看作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像美联储那样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和长期的经济增长。
他们还认为,货币政策不应具有抑制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上涨即泡沫生成的功能,因为一则很难预判资产价格上涨是否属于泡沫,再则资产价格泡沫不会带来金融体系动荡,即使出现了资产泡沫,只需要在其破灭后采取充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可防止陷入金融危机。而日本之所以陷入长期衰退,是由日本银行在货币市场崩盘以后采取扩张性政策措施“太迟和太弱”所致。
另一派以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经济学家为代表,被称为“国际清算银行观点”(BIS View)。他们强调,中央银行如果只着眼于低通胀这一目标,就可能随着实体经济的繁荣出现债务余额增长和资产价格飙升,并随着必不可免的资产泡沫破灭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其后果不是下调利率所能解决的。因此,货币政策不仅要针对CPI的走势,而且要对资产价格的上涨和由高杠杆率造成的不良债权积累保持警惕。货币政策应当及时进行“逆风操作”(leaning against the wind policy)以防止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同时,要对金融业实施审慎性监管规则,防止与杠杆率高踞伴生的不良债权累积导致资产负债表危机的发生。
在日本,也有一些论者认同美国主流学者的观点,批评日本宏观经济当局对资产市场崩盘和通货紧缩应对不力,但是不少日本银行领导人(如日本银行前行长白川方明)和资深经济学家(如知名经济学家吉川洋,他也是本丛书第二册《通缩经济与货币政策》的主编)并不认同美联储的观点。他们着重指出,日本经验给货币政策带来的最大教训,乃是资产泡沫是对宏观经济最严重的威胁,因而必须尽一切努力加以避免。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应该是协同金融监管机构创造和维护一个价格稳定和金融体系稳定的良好金融环境,而不能局限于保持CPI的低位稳定。并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泡沫破灭之后如何应对上,完全没有抓住问题的要领。事实上,不断膨胀的巨型泡沫早晚会破裂,而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如何应对,是很难有万全之策的。因此,关键在于防止泡沫经济的形成。这才是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需要更加关注的问题。而日本银行对世纪之交日本经济衰退的应对是否比美联储对从次贷危机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更加软弱无力,也是一个存在争议、有待辨明的问题。
不过在当时,由于美国主流经济学家和美联储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国际清算银行的观点被视为异端邪说,一直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特别是21世纪20年代初以CPI飙升为表征的通胀浮出水面以后,美联储的观点才遭到较多的质疑,并引起对货币政策和央行职能等的反思。之后虽然稍稍出现了修正通胀目标制的势头,但似乎很快又消退了,至今学术界也没有形成共识。然而,这个问题意义重大,避免对货币政策和日本经验的误读无论对于中国经济还是对于世界经济都是命运攸关的。
在我国,虽然许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日本经验做了很多很好的研究,但书刊上也不时出现一些通过主流宏观经济学视角来解释“日本教训”的偏向。而泡沫/通缩时期的日本经济和经济政策其实恰恰表明,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某些观点特别是关于货币政策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比如是否应该单一地追求用CPI衡量的通胀目标,是需要重新审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