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編輯推薦: |
?传统地域文化的再发掘、保护、创新与传承。当今时代,许多传统地域及村落的衰败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濒临消失,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内涵也持续受到现代科技与世界主流强势文化的冲击。本书立足于平衡地域文化基因的保护传承与村落发展需求,并在数字创意产业的背景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再开发利用地域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和创新优势。?作者团队多年调研,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绘制出巴蜀地区文化基因谱系图,囊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传统村落、农耕文化四大领域。对产品设计、新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士,及设计文化、艺术理论的研究者,地域文化、文化遗产、非遗传承的相关研究者都有极大参考价值。?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创新设计,探讨包括文博类APP、VR虚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文博人机交互等近两年发展火热的设计项目,为数字文创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
內容簡介: |
山川秀丽的巴蜀大地造就了丰富、独特、多元、包容的巴蜀历史和巴蜀文化。如今的“巴蜀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含狭义的古巴蜀文化遗产,更是指以川、渝两地为核心的多民族文化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从古至今的文化总和。本书以巴蜀地区文化为研究基础,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传统村落文化、农耕文化等方面,并对其各部分文化遗传基本单位进行梳理,扎根理论进行研究,最终构建相关文化基因谱系模型,同时结合数字化创新进行相关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创新展望。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的设计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研究生使用,也适合对巴蜀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和相关研究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王蓉,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四川省教育评估评审专家,四川省文旅厅职称评审专家,同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地域文化与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理论及其方法等研究。赵丽,四川射洪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等,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巴文化要素模型构建及其文创设计应用》,参与多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康华西,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发表论文有《情境认知视域下的儿童体验设计研究》等6篇;参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3项。
|
目錄:
|
第一章 巴蜀与巴蜀文化概述1
第一节 巴蜀概述1
第二节 巴蜀文化概述3
第三节 巴蜀文化区域界定21
第二章 巴蜀文化的资源分析23
第一节 文化资源现状分析23
第二节 典型性文化资源探究24
第三章 典型文化资源梳理和基因谱系构建32
第一节 物质文化基因谱系34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基因谱系53
第三节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谱系71
第四节 农耕文化基因谱系85
第四章 巴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活化99
第一节 文化复苏:民族性保护99
第二节 文化复建:数字化创新设计104
第五章 数字化创新设计的时代背景108
第一节 数字化创新的由来及类型108
第二节 数字化创新的定义及特征122
第三节 数字化创新设计的优势及发展现状125
第四节 数字化创新设计背景下的文化需求136
第六章 巴蜀典型文化资源数字化创新设计的构建方向147
第一节 宏观形态层面的构建方向148
第二节 中观形态层面的构建方向149
第三节 微观形态层面的构建方向151
第七章 巴蜀典型文化资源数字化创新设计的构建主旨154
第一节 基因谱系转换及创造性传达155
第二节 基因谱系借力数字化推广158
第八章 巴蜀典型文化资源数字化创新设计的构建内容162
第一节 物质文化基因谱系的数字化VR虚拟场景162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基因谱系的数字化运用程序166
第三节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谱系的数字化人机交互170
第四节 农耕文化基因谱系的数字化博物馆172
第九章 巴蜀典型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创新设计实践177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创新设计177
第二节 物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创新设计182
后记191
参考文献192
|
內容試閱:
|
山川秀丽的巴蜀大地造就了丰富、独特、多元、包容的巴蜀历史和巴蜀文化。今日语境下的巴蜀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含狭义的古巴蜀文化遗产,更是指以川、渝两地为核心的多民族文化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从古至今的文化总和。如今,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代背景下“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提出,有利于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探索新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优势,提升巴蜀地区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
本书遵循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政策研究、实践验证的逻辑思路,扎根理论展开定性研究,从巴蜀地区文化发展史的学科视角,探讨文化基因谱系脉络,明确提出巴蜀地区文化基因谱系与设计驱动融合的新学科:基于巴蜀地区文化基因谱系的当下性,用新的学科融合方式考察文化基因的发展,力求历史与问题的结合;从社会文化语境努力呈现巴蜀地区的文化特征;力求梳理巴蜀地区文化基因的类型风貌;提出巴蜀地区文化基因的类型模式;着重厘清文化基因谱系的现实问题,寻找设计驱动的数字化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向。
本书立足于巴蜀地区文化基因的现实情况,利用理论构建、内在机制研究、案例剖析、比较分析、深度访谈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厘清其文化基因脉络及演进过程,扎根理论构建文化基因谱系,从而实现学术性价值创新,丰富巴蜀地区文化基因的理论溯源。
本书内容一方面可为社会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不仅从理论上对巴蜀地区的文化基因进行分析研究,还将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并以设计驱动数字化博物馆的共生关系为例进行具体应用。另一方面还可为增强巴蜀文化认同提供保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学术应用研究提供实际案例,增强人们对巴蜀文化的认同。
(1)设计巴蜀地区文化基因谱系构建的路径。立足于当下全国文化基因的现实与存在问题,倡导从历史中寻求答案,在历史学科视野下重新开拓新的系统研究,是巴蜀地区文化基因谱系构建的重要方向,也是本书内容的重点所在。
(2)设计驱动数字化博物馆的融合创新机制理论模型。设计驱动型理论的创新模型不仅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而且还是一项跨文化的研究,所以将其放在艺术创意设计创新发展现状的对比中,进行多学科研究是一个学术难点。
本书运用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来思考巴蜀地区文化基因谱系构建路径,综合社会学、历史学、设计学、产业服务学等,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和信息研究法,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巴蜀地区文化的现状,对调查搜集的大量一手资料(包括口述实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本书是为了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而编写的。在写作过程中,一些同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论文资料,扩展了笔者的视野,提高了笔者的专业水平,笔者也吸取了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蓉
2023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