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教育那些事

書城自編碼: 38818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朱永才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38507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4
《 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 》
+

NT$ 347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
+

NT$ 254
《 教师焦点解决方案:运用焦点解决方案管理学生情绪与行为(教育经典,以解决方案为中心,校园教育问题解决之道) 》
+

NT$ 490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 》
+

NT$ 228
《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
+

NT$ 296
《 从容优雅做好班主任:班主任成长36例 》
編輯推薦:
《教育那些事》是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朱永才校长,对自己已走过的教育之路的回顾与思考。本书试图通过讲述一些教育故事,帮助教育工作者看到一些教育原貌,聆听一些教育心声,悟出一些教育原理,感受一些教育变化,掌握一些教育方法。
內容簡介:
《教育那些事》选取了80多个典型的教育故事,展现了作者在贫困山村接受启蒙教育、在农场子弟学校接受中小学教育、在龙岩师专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各类学校教书育人、在校长岗位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在全国各类高水平培训平台进行培训的经历。本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还原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现状、教育困惑、教育变革和教育变化,从这些可读性较强的故事中梳理总结出我们应该关注和遵循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
關於作者:
朱永才,1964年2月出生,青海省互助县人。中学正高级教师,于1993年开始担任校长,先后在乡村学校、郊区学校、省会普通中学、重点高中、省民族中学担任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
现任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青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功勋校长,全国教育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青海校长联谊会会长,青海省学生美育协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11月,教育 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朱永才教育思想研讨会”。师从陈玉琨、代蕊华等著名专家。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教育论文30余篇,已出版专著《博采群花酿甜蜜》(青海人民出版社)、《拥抱教育理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跨越城乡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錄
序言:一生的教育
辑一 失爱的童年
我的童年
村小的蒙学
屋顶上的思念
爷爷心里的没娘娃
面对陌生的父亲
辑二 快乐的伊甸园
不是我的家
我喜欢的家教环境
课外学习小组
差点被老师“开除”
“爱闯祸”的同学们
报复老师
偷拿学校小人书的惩罚
父亲的劳动教育
让我敬佩的几位老师
发生在学校里的体育故事
农场里的劳动故事
辑三 被遗失的绘画梦想
绘画的天赋与兴趣
跟着设计师学写字
木匠与我
远赴千里考美院
仓库里的画室
混在美术系的编外生
辑四 南方求学
北方学子的尴尬
饮酒申请书
创建足球队
竞选学生会主席
罢课风波
红男绿女
补考的烦恼
实验楼楼顶的自杀
红色龙岩
闽港大学生联谊会
大学入党
离别时的哭声
次实习
辑五 先结婚后恋爱的教育
次当班主任
青年教师的“反抗”
次公开发表论文
被局长赏识
延迟入党转正
扫盲
辑六 梦起乡村
购买通勤车
自力更生改造校园
苏家河湾英雄曲
辞职风波
36位乡村教师的改变
金榜题名闹乡村
城乡教育比较中的悲悯
辑七 从农村走向城市
全市年轻的“尕书记”
厕所改造风波
校长书记合署办公
辑八 美四中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
教师发展学校
名誉校长
回馈家乡的教育
学历进修
走近全国的脚步
中华夏令营
搬迁新校址
保护师生安全的抗争
学校文化
辑九 邂逅民族教育
筹建办的故事
征地风波
可爱的藏族孩子
办学理念的冲突
“双语”风波
站在全国的教育论坛上
辑十 从这里走向卓越
办学思想大讨论
初高中分离分流
重振雄风
教育理性的实践
十年的改建梦想
被民族教育感动的故事
西宁七中教育集团成立
以心换心的帮扶
部长视察乡村学校
我的名校长工作室
文博校区的崛起
名家名作进校园
与红色指挥家的情缘
世界科学家联盟与七中
入驻七中的全国教育论坛
走向世界的微电影
內容試閱
序言:一生的教育
这一生,我从教育学习中走来。教育成了我一生的生活方式,启蒙成了我终身的学习状态,因为我试图竭尽全力接近教育内核,但永远无法到达。
这一生,我从教育思想中走来。教育迷茫成了我一生想要突破的困境,我寻着古人先贤的教育思想,试图爬出柏拉图“洞穴”,但始终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博弈中徘徊。
这一生,我从教育实践中走来。几十年来,在乡村学校、城市学校、民族学校间辗转的经历,让我理解了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更让我知道教育人的教育理想必须与人民的教育期待保持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这一生,我从教育情怀中走来。懂得了阳光普照和大爱无疆的含义,教育是天下人的教育,教师是天下孩子的教师,教育不在于一域一校、一技一术、一荣一光,心怀天下之教育者方可成大器。
回顾我的教育生涯,可以说我和教育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缘分,不是因为我热爱教育才学了师范,当了老师,这完全是命运的安排。从天马行空的商业世界到百亩校园的师范学习,从梦想成为大艺术家到教书育人的老师,从青涩懵懂的青年到理性成熟的教育工作者,这既是“形”的改变,更是“质”的飞跃,是我与教育先结婚后恋爱再挚爱的过程。
只有通过理想的重组、实践的磨练和时间的沉淀,一个人对事业的情感才能提炼出来。如果说我现在是爱教如命、爱校如家、爱师如亲、爱生如子的话,那么这是我童年的遗憾与快乐、少年的天真与无虑、青年的理想与浪漫、中年的奋斗与成熟共同酿造的美酒。我是一个孩子,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一个校长,我是一个未完事业的传承者,我将无我。
我是一个孩子
无辜的眼
总是挂着委屈的泪花
手捧着书本
却向往着窗外的精彩
门没锁
出去吧孩子
外面才是你需要的世界
我们既可以把孩子理解为儿童或相对于父母的称呼,也可以引申为对某种事物处于无知状态。对于生命体的孩子来说,除了食物、环境等生存必需之外,爱与被爱是其全部的精神世界。我们每个人回忆童年时光,感受深的不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而是父母亲情、同伴故事、学校生活等。对于孩子来说,快乐似乎与贫穷无关。
孩子对爱的感受是被动和感性的。孩子的心里需要被种下三颗爱的种子:颗需要父母来播种,发芽长大后就是亲子之间的爱与被爱,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孝敬和尊重;第二颗需要环境来播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充满关爱和包容的环境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种子发芽长大后就会反哺于环境;第三颗则要通过教育来播种,这是一颗理性的种子,包括知识、道德、精神和行为,这是一个人发展其社会属性所必须的,是人生中境界的爱,也是可以为道德、理想和事业牺牲生命的爱。这三颗爱的种子生长在孩子的心田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壮大。
我的童年是遗憾而又快乐的,遗憾的是在我3—8岁需要播种颗爱的种子时,父母出于特殊原因远离了我,爷爷奶奶成了我爱的港湾,我很羡慕其他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1979年爷爷在老家去世时,我正值初三毕业且在远方无法回去。我在被窝里整整哭了一夜,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场景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播放。后来,每次回互助老家上坟,我都会在爷爷奶奶坟前久久站立,思绪万千。
我用我童年真实的故事告诉当下所有的父母们,你们纵使有一万个困难的理由也要想方设法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一是父母与孩子是世上天然和独一无二的血亲,这种血亲是孩子好和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任何他人以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二是再多的钱财和再高的地位,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总有一天都将离你远去,而孩子才是你的富。三是培养好一个孩子不但是一个家庭的幸事,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教育因人而生、随人而行,它不单纯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历史有多悠久,教育的生命便有多悠久;人类社会有多复杂,教育便有多复杂。对人类社会来说,教育不是的,但却是必然和必需的。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纯洁和光明的,但从工具属性来说,教育时常被宠夺、被分裂、被利诱,只要人类不完美,教育就无法完美。断臂维纳斯引发了完美与残缺的审美对话,维纳斯的故事也引起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有没有完美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完美的教育?虽然完美的教育是霞光明艳的美好愿景,但我们不能在教育“残缺之美”中哀叹自责,而是要循着完美的目标艰苦跋涉。完美既是一种方向,又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回眸往事,我总觉得教育就像大海一样,而我则是海上的一叶小舟,越划越觉得深不可测、远不可及,心中总有忐忑不安之情。自从上了这条教育之舟,我本以为轻松浪漫的小舟之旅却充满了无数教育问题: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获得好成绩,如何当好班主任,如何发表一篇论文,如何评上职称,如何解决教育危机,如何取得家长信任,如何学习教育理论,如何当好校长,如何借他山之石发展学校,如何提高干部素质,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贯彻教育方针,如何打造学校文化,如何跳出应试教育怪圈,如何从名校走向卓越……我就像一个孩子,“无辜的眼,总是挂着委屈的泪花”,但我坚信“门没锁,出去吧孩子,外面才是你需要的世界”。
我是一个老师
火而不耀
是高山上燃烧的火焰
岁月为柴爱为火
师之德焉
我是一个老师
水而不懦
是山谷里咆哮的力量
知识为河心为流
师之道焉
有了教育便有了老师,教育因为传道、授业、解惑而崇高,老师因为教育精神的崇高而光荣。现实中,教育因为不完美而饱受诟病,教师也因身负重任而步履维艰。我对做老师的感觉是在福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前的实习和毕业后初次担任班主任时产生的。我试图把课堂上学到的学科专业和教育知识一股脑地用在我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但总是收效甚微。孩子和老师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后我终于明白,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为此我编了一个“孩子和鱼儿”对话的故事。
一天,一个孩子看着鱼缸里的鱼问道:“鱼儿,鱼儿,我听达尔文爷爷说,我们人类的老家和你们鱼儿的老家都在大海里。后来我们人类从大海来到陆地上,经过万万年的迁徙和变化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可以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乘船在大海里航行,我们可以坐上火车和飞机到达世界各个地方,但我为什么感到不快乐,天天关在学校和家里除了写作业就是考试。我真羡慕你,能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鱼儿听完回答说:“是啊,我们的老家仍然在大海,大海里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他们想游到哪就游到哪。我们鱼儿家族有的鲸鲨,有小的刺骨虎鱼,有游得快的飞鱼,有产卵多的翻车鱼……我们有美丽的海底之家,绿藻、红藻、褐藻、红树林、珊瑚等,形形色色,五彩斑澜,到处都是……可是我们被你们人类捉到这小小的鱼缸里,供你们欣赏,我不喜欢你们人类,我想回家……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们和鱼儿一样向往的是自由和快乐,可我们却使孩子们远离生活,就像把鱼儿养在鱼缸里一般。在用应试教育制成的鱼缸里,老师们只能让孩子们寻求鱼缸里的快乐,只能在做假山、放水草、换清水、加氧气、喂鱼食中营造”教育生态”。当下教育改革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让孩子们像鱼儿回归大海一般回归生活。
如果失去了孩子,教师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作为一名教师,虽然不能左右教育机制和体制的改革,但我们必须要有一颗为孩子未来负责的心。成千上万个小梦想就能汇聚成伟大的教育之梦。
我虽然已经是一位经验较为丰富的校长,但我始终认为我首先是一位老师,老师才是一所学校的脊梁。我在《次当班主任》那个故事里讲道,我在二十里铺中学初次当班主任的时候,每天下午都要用一节课的时间,要么领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踢球,要么提着录音机和孩子们一起跳舞。每到周末,我还带孩子们或到果园采摘,或到河滩树林野炊。我既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初三毕业那天,上午十点他们刚领完毕业证,等我回家时他们已经提着菜肴等候在我的家门口了。
我在《可爱的藏族孩子》那个故事里讲道,2011年,我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做校长期间,来自牧区草原的600多个藏族孩子很不适应省城学校的寄宿生活,他们不习惯脱衣睡觉,不会洗澡,不吃汉餐……学校克服一切困难给他们买被褥,发衣服,配发生活用品,改善伙食,教他们洗漱,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有一次在全校元旦迎新联欢会上,几位藏族孩子在没有安排的情况下打断大会议程,不顾主持人阻拦,上台把哈达献给了我,并用主持人的麦克风向全校师生说道:“感谢朱校长,感谢学校,给了我们的被褥,给了我们洗衣粉,给了我们……”会后,厅领导提醒我说:“朱校长,藏族孩子非常天真可爱,但是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感恩教育,要引导他们知道,这优越的学习环境源于党和政府对民族教育的关系。”我恍然大悟,我们必须把孩子们纯朴的感恩情怀引导到更高的层面。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些动人的故事只能发生在老师与孩子之间,老师离不开学生,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校长的根在于老师和学生,如果校长离开了老师和学生,学校教育就是空中楼阁。我的教育情怀来自孩子,我的教育智慧来自老师,我的教育理想来自一辈子做老师的感觉,所以我永远是一个普通的老师。
我是一个校长
师表是校长之魂
德道天下
凤凰涅槃是金身
先生是校长之魄
润泽桑梓
德才兼备富五车
夫子是校长之基
励耕三尺
化茧成蝶舞春秋
校长的概念,一是指主持学校行政事务的人,二是指古时候一兵队之首长。然而,究其职责和内涵,何其简单。校长应是师者之师者,即传道者之明道者,受业者之精业者,解惑者之不惑者,所以校长应是高于教师的布道者,优于教师的学习者,智于教师的明辩者。
黑格尔有一句话:“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这是因循守旧和仰望星空的哲学思考,因循守旧的确不容易掉进坑里,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就在坑里。仰望星空是追求思想的天空,站在更高远的天空,用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加清亮的眼睛洞察教育实践大地,大到江海河湖,小到坑洼沟坎,其方位坐标、尺寸大小、形状材质一目了然。我们做校长的,不能把墨守成规当作脚踏实地,也不能把好高骛远当作仰望星空。我们要在夫子—先生—师表之间成长,用夫子之身、先生之志、师表之道履行校长之责。
每位校长的教育经历各不相同,对教育有着不同视角和不同深度的理解,我们要珍惜走过的每一所学校,干过的每一个岗位。一个人看眼下的脚印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回望身后留下的看不到尽头的脚印,就会明白那是充满了奋斗的财富,再往前看,方知路遥知马力。每个人的实践历程就是生发教育情怀的沃土,我们的思考只有像沃土一样受风雨侵蚀,经年累耕,自我增墒,才能变得深刻。王国维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从1993年做校长至今,对教育的探究一直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从初的困惑到积极的思考,再到逐步领悟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是教育生涯起步的时期的困惑与思考阶段。我的校长生涯从农村开始,我对教育初的感受与自己早期从事教育的经历密切相关。大学毕业后,我在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中学(郊区农村学校)从事教学、班主任、办公室干事等工作。1992年被选调到区教育局任教育局干事兼行政秘书。1993年担任城北区双苏学校(郊区农村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当时只有28岁。这十年的农村教育实践,培养了我对农村教育的深厚感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我当校长的启蒙阶段,我看到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我似乎离不开教育了,我需要用一生的精力追求教育公平。
第二阶段是教育生涯上升时期的追求与感悟阶段。1996年我调任西宁市第七中学(市属普通中学)党委书记。1999年调任西宁市第四中学(市属重点中学)任校长。这13年(32岁-45岁)是我人生晓红美好的阶段,是我独立工作的阶段,是我学习悟道的阶段,是我思考澄明的阶段,是我成长快的阶段,是我工作有特色的阶段,其间西宁市第七中学成为省市著名学校,西宁市第四中学重现历史辉煌。这一阶段让我认识到,办好一所学校光靠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需要不停地学习和思考,需要坚守和智慧,需要让教育理性成为自觉。
第三阶段是教育生涯稳定时期的挑战和探究阶段。2009年,因办学效果突出,我被选调到省教育厅筹建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该校占地657亩,总投资4.98亿元,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高起点现代化异地(省会)民族中学。为配合玉树灾后重建,我们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边建设、边招生”的指示,带着600多名学生寄人篱下,三易其址。学校因各种历史原因建建停停,直到2021年,初中部和高中部才相继完全建成。2013年,我又临危受命,我又从省厅调回西宁市任西宁七中校长兼党委书记。如何让西宁七中走出低谷,并从名校走向卓越,成为我新的挑战。用了近十年时间,西宁七中已成为全省著名且走向全国的知名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所有孩子都向往的学校。这一阶段是我厚积薄发的阶段,我明白了做优秀校长的真谛:校长要有教育的真爱,校长要有教育的大爱,校长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智慧,校长要有崇高的境界。当我们真正做到无欲则刚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教育的境界,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另外,具有人民情怀是成为一名优秀校长的前提和本色,我们要善于从教育历史中认识和总结人民价值,在教育师表中理解和学习人民精神,在教育理论中萃取和辨析人民元素,在教育实践中感悟和培育人民精神。读苏霍姆斯基、陶行知、张桂梅的故事时,我感觉他们好像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但是他们想到的我们未必想到,他们做好的我们未必做好,他们坚守的我们未必坚守。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明白教育人民性的真正含义,也没有把对教育的人民情怀转化为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和能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