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介绍了国外空中发射飞行器的发展情况、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特点,着重对空中发射运载火箭面临的环境进行了讨论,系统论述了空射运载火箭的总体,以及气动、控制系统、载荷环境和结构设计应关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地面实物试验和仿真试验统一纳入总体研制策划的思路,井对研制流程和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本书是对国内外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归纳总结,也包含了个人的感想及体会,希望能为未来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供借鉴。
|
關於作者: |
杨小龙,研究员,2002年入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现任某型号总设计师,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
|
目錄:
|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为什么要空中发射运载火箭………………………………………………………… 1
1.2 国外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发展情况…………………………………………………… 3
1.3 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特点…………………………………………………………… 10
1.4 本书主要内容…………………………………………………………………………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空中发射面临环境………………………………………………………………… 13
2.1 外部大气环境………………………………………………………………………… 13
2.1.1 标准大气和参考大气…………………………………………………………… 13
2.1.2 气候极值………………………………………………………………………… 16
2.1.3 可能的实际环境………………………………………………………………… 18
2.2 电磁环境……………………………………………………………………………… 28
2.2.1 电磁兼容性要求………………………………………………………………… 28
2.2.2 静电环境………………………………………………………………………… 28
2.2.3 雷电环境………………………………………………………………………… 29
2.3 载荷和力学环境……………………………………………………………………… 33
2.3.1 使用剖面………………………………………………………………………… 33
2.3.2 挂机飞行的载荷………………………………………………………………… 35
2.3.3 疲劳载荷………………………………………………………………………… 38
2.3.4 挂机飞行的力学环境…………………………………………………………… 39
参考文献…………………………………………………………………………………… 40
第3章载机约束下总体设计……………………………………………………………… 41
3.1 载机挂载约束………………………………………………………………………… 41
3.1.1 组合体质量、质心设计………………………………………………………… 41
3.1.2 几何相容性……………………………………………………………………… 42
3.1.3 机箭接口………………………………………………………………………… 43
3.1.4 关于带飞时间和反复起降次数………………………………………………… 44
3.2 火箭总体规模………………………………………………………………………… 49
3.2.1 火箭级数的选择………………………………………………………………… 49
3.2.2 火箭直径的选择………………………………………………………………… 51
3.2.3 飞行弹道的定性讨论…………………………………………………………… 52
3.3 投放分离和安全性…………………………………………………………………… 54
3.3.1 分离设计六要素………………………………………………………………… 54
3.3.2 时序设计和起控条件…………………………………………………………… 55
3.4 一级飞行关注的问题………………………………………………………………… 61
3.4.1 一级大攻角拉起带来的法向过载影响………………………………………… 61
3.4.2 一级飞行尾部的力热环境及影响……………………………………………… 67
3.5 气动弹性问题………………………………………………………………………… 71
3.5.1 静气动弹性问题………………………………………………………………… 72
3.5.2 动气动弹性问题………………………………………………………………… 72
3.6 电磁兼容性…………………………………………………………………………… 76
3.6.1 电磁兼容性设计和试验………………………………………………………… 76
3.6.2 系统级电磁兼容性量化设计…………………………………………………… 76
3.6.3 火箭的雷电防护………………………………………………………………… 78
3.7 疲劳强度设计………………………………………………………………………… 82
3.7.1 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84
3.7.2 抗疲劳设计和疲劳载荷谱……………………………………………………… 87
参考文献…………………………………………………………………………………… 88
第4章气动布局及控制技术……………………………………………………………… 90
4.1 参考坐标系…………………………………………………………………………… 90
4.2 发射条件……………………………………………………………………………… 91
4.3 初始对准……………………………………………………………………………… 93
4.3.1 初始对准方法…………………………………………………………………… 93
4.3.2 传递对准方案…………………………………………………………………… 94
4.4 气动布局及控制……………………………………………………………………… 97
4.5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控制系统设计………………………………………………… 102
4.5.1 不确定性描述和分析………………………………………………………… 103
4.5.2 经典的控制系统设计………………………………………………………… 106
4.5.3 现代鲁棒设计方法…………………………………………………………… 109
4.5.4 基于概率的设计方法………………………………………………………… 111
4.6 空气舵系统设计的几个关注点…………………………………………………… 113
4.6.1 空气舵伺服系统动特性……………………………………………………… 114
4.6.2 舵面“两心两线”的关系…………………………………………………… 115
4.6.3 对舵面反操纵的再认识……………………………………………………… 115
4.7 故障情况下的处理………………………………………………………………… 121
4.7.1 姿控喷管故障示例…………………………………………………………… 121
4.7.2 推力异常情况下的轨迹重新规划…………………………………………… 129
参考文献…………………………………………………………………………………… 129
第5章挂机载荷环境和结构设计………………………………………………………… 132
5.1 挂机载荷…………………………………………………………………………… 132
5.1.1 挂机静载荷和动载荷………………………………………………………… 132
5.1.2 挂机疲劳载荷………………………………………………………………… 139
5.2 力学环境条件……………………………………………………………………… 143
5.2.1 随机振动试验条件设计……………………………………………………… 143
5.2.2 冲击试验条件设计…………………………………………………………… 145
5.2.3 加速度试验条件设计………………………………………………………… 146
5.2.4 噪声试验条件设计…………………………………………………………… 147
5.3 典型结构设计……………………………………………………………………… 148
5.3.1 端框连接结构………………………………………………………………… 148
5.3.2 吊耳连接结构………………………………………………………………… 152
参考文献…………………………………………………………………………………… 161
第6章地面试验和天地一致性…………………………………………………………… 163
6.1 地面试验内涵和分类……………………………………………………………… 163
6.1.1 地面试验内涵………………………………………………………………… 163
6.1.2 地面试验分类………………………………………………………………… 164
6.2 地面试验设计……………………………………………………………………… 165
6.2.1 地面试验项目设计…………………………………………………………… 165
6.2.2 地面试验设计原则…………………………………………………………… 167
6.2.3 试验技术状态控制…………………………………………………………… 167
6.2.4 地面试验条件覆盖性………………………………………………………… 167
6.2.5 测试及试验边界条件真实性………………………………………………… 168
6.2.6 虚拟试验的正确性…………………………………………………………… 168
6.3 典型地面试验……………………………………………………………………… 169
6.3.1 全箭模态试验………………………………………………………………… 169
6.3.2 空气舵系统动特性试验……………………………………………………… 170
6.3.3 全箭伺服弹性试验…………………………………………………………… 172
6.3.4 模拟挂机状态振动试验……………………………………………………… 175
6.3.5 级间热分离试验……………………………………………………………… 176
6.3.6 分离环境下电连接器分离运动虚拟试验…………………………………… 185
参考文献…………………………………………………………………………………… 190
第7章研制流程及风险控制……………………………………………………………… 191
7.1 对研制流程的再认识……………………………………………………………… 191
7.2 全寿命周期风险识别和控制……………………………………………………… 192
7.2.1 风险识别线索………………………………………………………………… 193
7.2.2 风险识别和控制实例………………………………………………………… 199
7.3 新技术与研制流程改进…………………………………………………………… 202
7.3.1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 202
7.3.2 运载火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203
7.3.3 数字孪生……………………………………………………………………… 205
7.3.4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207
参考文献…………………………………………………………………………………… 208
|
內容試閱:
|
前言
仰望浩瀚星空,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探索宇宙的舞台就有多大。相对于地面发射运载火箭,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因其一定的初始高度和初始速度而具有优势,为运载火箭的发射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是航天器进入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书是对国内外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研制经验和成果的归纳总结,也包含了个人的思考及体会,希望能对未来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供借鉴。如果把发射平台也当作多级火箭中的一级,载机就是空射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零级”。这个“零级”的设计在本书中没有讨论。可以设想一下,若这个“零级”采用不同的动力体制、不同的飞行模式以及与火箭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则可以衍生出不同种类新的可重复使用进入空间的手段。
第1章简要介绍了国外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情况,对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2章讨论了空中发射运载火箭不同于地面发射的使用剖面、外部环境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第3章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角度,对载机挂载约束、火箭总体规模、投放分离和安全性、一级飞行大过载问题、气动弹性问题、电磁兼容性和疲劳强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第4章讨论了空中发射时导航基准传递对准方法,对运载火箭气动布局进行了讨论,简要总结了控制系统设计时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描述处理方法和设计方法,提出了空气舵系统设计上应关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故障情况下的一些处置方法。第5章分析了挂机飞行面临的各种载荷环境条件,特别是对疲劳载荷及其条件设计进行了讨论,对典型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第6章介绍了地面试验的内涵和分类,提出了仿真试验也应系统地纳入研制流程的构想。根据空中发射的运载火箭全寿命周期使用剖面,给出了相应的地面试验策划方法。最后用几个实例对仿真试验和实物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第7章对现有运载火箭的研制流程进行了讨论,对研制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一些新技术的研制流程改进设想。
本书的撰写始于三年前,数易其稿,期间不断学习,认识也不断加深。感恩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及其给予的每一次帮助,至今仍在我心中熠熠发光,伴我成长。特别感谢在北京、陕西、甘肃和河南多地曾一起工作的战友,共同的事业和责任把我们聚在一起。此外也感谢家人多年来默默的陪伴和支持。
特别感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聂蓉梅研究员审阅了全书,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李紫光高工对第5章进行了补充修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王雪梅研究员,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吴振宇高工、于煜斌研究员和中国宇航出版社张丹丹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23 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