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久弥新。《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理想值归》追溯了礼乐在古代社会的教化功能,探究了礼乐对当下生活的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礼是天地运行的常法和人类生活的恒道,根植于伦理关系、祭祀仪典、道德实践中,发挥着沟通天人、协和人我的作用。理想的雅乐则传达礼的精神,凝结着宇宙整体和谐、人际协调互动的旨趣。礼和乐代表着先民自尊、自律、敬天、爱人的追求,是古代文明两大砥柱,也为当下社会人生提供深广镜鉴。《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理想指归》围绕“礼”“乐”“文明”“教化”等文化关键词展开,深入浅出地勾勒礼乐的起源、实施与功用,彰显礼乐文明活生生的样态与亘古弥新的生命力。
|
關於作者: |
吴宝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2018-2020),2020年8月至今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易学哲学。学术论文、译著发表于《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周易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等重要期刊。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春秋史官哲学的多元通和传统研究”。开设“五经研读”、“中华民族多元通和哲学概论”等课程。
|
目錄:
|
总序前言篇一 发乎情,止乎礼:人的自然情感是礼乐的开端篇二 慎终追远:礼乐的人间落脚篇三 敬天保民:礼乐的超越性根据篇四 诗礼传家:贵族精神的培育与精神贵族的传承篇五 克己复礼:礼是成人的自律与尊严篇六 安土顺时:农耕中的礼乐文明篇七 协和万邦:礼乐兼容会通农、牧、海洋文明篇八 “三教合流”与“天地君亲师”的民间礼俗篇九 礼容:古人生命的“仪式感”篇十 神人以和:陶玉上的礼乐发端篇十一 器以藏礼:礼乐铸于青铜篇十二 损益之道:礼乐精神的现代性转化
|
內容試閱:
|
前言一、“礼乐”何以“文明”?“礼乐”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关键词。“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就正如行走时要穿鞋,行动要依照礼的准则。按照礼制侍奉超越性的天地神明,从而使人间生活日益美善。“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的根据是天地运行的常法和人类生活的恒道,礼根植于伦理关系、祭祀仪典、道德实践当中,起着沟通天人、圣俗世界的作用。“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理想的音乐则凝结着宇宙间整体和谐、人际和万物之间彼此协调运转的观念,因此理想的音乐能传达礼的根本精神,“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就是这个道理。什么是文明?简单来说,文明就是人间社会的文教、文化、文理之昌明兴盛。古人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彖传》)文是事物自然的纹理,如玉、石的纹路等。天文即天象的纹理,也就是星象的运行规律呈现在人眼中的迁移变化,故称“天文”。古人认为天象的规律与社会规律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观察天文,可贯通到对社会伦理规范的体察,明白人世的法则,可用以推行和成就天下事业。“礼乐”是人类在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中提炼、总结出的社会“纹理”。同时,古人又认为,这种较为恒定的社会人文价值和规律,与天地自然的基本文理是相互贯通、具有一致性的。“文明以止,人文也”(《周易·彖传》),意即人文的意义正在于以这种通达天人一贯的规律、准则来对人类自身进行规范、约束、裁制,这就是“止”的意义。只有遵循人文的规范,天下才能安宁。因此,“礼乐”和“文明”最初含有人类自律、自我调节的意涵,而这种自我规范背后的深层依据就在于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法则的某些一致性与相互作用。二、如何为青少年读者书写和呈现活的“礼乐文明”?本书主旨便是致力于揭示礼乐文明内在的核心精神以及它所能提供给现代社会生动鲜活、历久弥新的启示与借鉴。总共十二篇,每一篇都采用自下而上、以小见大、从具体生活经验上升到宏观形而上观念的思路,以求更贴合青少年、广大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每一篇都尽量引用现代人能读懂的直观典故或生活中的例证,以直白浅显的语言展示传统文明的精神内涵。书中所收集范例,力求涵盖古代精英阶层的礼乐文化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彰显礼乐“活生生”的文明形态产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篇一:导论概述,引导读者从切身体验来了解古代礼乐文明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礼乐教化的意涵。篇二、三:分析礼乐文明观念上的起源,如人世有德先祖、超越的天帝等。篇四、五:分别从古代世族、家族群体和个人层面展示礼乐文明的教化意义以及对文化核心价值的形塑。篇六、七、八:礼乐文明在历史时空中一直在变化发展,这三篇分别从文明融合、三教合流的角度展示这种发展的主线,同时呈现礼的纷繁变动。篇九、十、十一:聚焦于能体现中华文明特色的服饰和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礼器”。篇十二:呼应篇一,反思传统礼乐与现代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贯通之处,借此引导读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社会现实,独立思考礼乐文明的精神与当下生命经验的关联。三、读者如何通过本书体会礼乐之文明?“礼乐文明”这一议题博大精深、广大精微,本书体量微小,诚然难以穷尽其万分之一,笔者更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引子,引领读者打开其中一扇门,初探其中的宝藏。这个宝库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陈旧,而是与每个人如何过好一生密切相关;同时,真正体会其中精髓也需要我们去学习与积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反求诸己,方能窥其堂奥。为求读者阅读之便利,书中所引典籍原文,皆采用一般通行之说法;相关论述中引入学界待考证或有分歧的意见,则在脚注中加以说明。读者若有兴趣深入探求典籍全貌或对某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则自可按图索骥,下功夫深究。吴宝麟2023年3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