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美国汉学界对元杂剧的研究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立体的勾画,系统总结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学者对元杂剧审美研究的丰富成果,包括文献收集、版本研究、舞台呈现、翻译引介、文化研究等。在美学研究中西交流交融的今天,在全球学术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在保持学术独立性的前提之下,对推动我国本土对元杂剧研究与国外研究深入互通互研与互补具有深远意义。
|
內容簡介: |
元杂剧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随着美国汉学人卫三畏的汉学巨著《中国总论》进入美国学者的研究视野。迄今,美国学界对元杂剧艺术体制的研究从兴发到深入探索已逾一个半世纪。这些研究为元杂剧这一属于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卫三畏的《中国总论》中开始提及元杂剧,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学者白芝、伊维德等及澳洲学者韩南,华裔学者夏志清、刘若愚等对相关文化的推动,再到美国本土汉学家柯润璞、奚如谷、夏颂等人投身该课题研究,美国学者的元杂剧研究逐渐从中国文学艺术总体研究中脱离出而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同时,在欧洲对中国戏剧研究潮流逐渐衰落的背景下,他们与我国学者一起,将这一艺术形式进一步带入西方戏剧研究的视野中,融入世界戏剧艺术研究的大框架中。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从元杂剧在美国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过程、美国学界在中国文学研究宏观框架下对元杂剧的研究历程、美国学者对元杂剧剧本的哲学与美学研究以及美国学者对元杂剧文化旨趣的探索性研究等方面梳理了元杂剧在海外的研究历程和成果,对推动我国本土对元杂剧研究与国外研究深入互通互研与互补具有深远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玉辉,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获“中北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称号,并受中北大学资助赴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英文系交流访问,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特别培养项目资助赴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交流。目前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戏剧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在《戏曲艺术》《戏曲研究》《中华文化论坛》《戏剧文学》《艺术管理》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
目錄:
|
目录
自.序/1
绪.论/1
章.美国元杂剧研究的早期形态/ 13
节元杂剧在中国戏曲西传中进入美国研究视野/ 14
第二节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元杂剧研究的初步繁荣/ 32
本章小结/ 58
第二章.美国中国文学宏观研究中的元杂剧艺术研究/ 60
节白芝的《中国文学选集:早期到14 世纪》/ 61
第二节威廉?弗兰克?麦克诺顿对元杂剧特点的总结/ 63
第三节梅维恒所编三部中国文学史对元杂剧的简略介绍与选登/ 65
第四节伊维德与《中国文学导读》/ 71
第五节宇文所安和他的两本概述/ 74
本章小结/ 79
第三章.美国汉学界的元杂剧批评理论研究/ 80
节美国汉学界对我国元代戏剧艺术批评理论的研究/ 81
第二节美国汉学界对元杂剧的中西戏剧比较美学研究/ 91
第四章.美国汉学界对元杂剧的哲学与美学研究/ 100
节哲学审美视角——对“阴”“阳”的理解与解读/ 101
第二节元杂剧艺术的音乐性审美/ 110
第三节美国学界对元杂剧在悲剧美学范畴内的讨论/ 115
第四节喜剧、幽默与黑色幽默审美视角/ 134
第五节美国汉学界元杂剧舞台表演艺术研究/ 149
第五章.美国汉学界的元杂剧文化旨趣研究/ 168
节元杂剧中的宗教表现/ 169
第二节元杂剧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研究/ 174
第三节三国戏文化研究/ 177
第四节神庙及墓葬中的戏台等杂剧元素的民俗文化审美研究/ 183
第五节元杂剧译介中的文化点/ 195
第六节美国学者元杂剧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误读/ 204
结.语/ 218
参考文献/ 224
|
內容試閱:
|
自.序
艺术总能联通人类共有的朴素的情感。中美文化艺术交流迄今已百余年,戏剧艺术的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东学西渐”还是“西学东渐”,中西方学者间、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常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场能,这种场能可以是异质文明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波,抑或是距离遥远各自扎根的两棵大树在云中伸出手臂彼此呼应时产生的引力波。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和理解不同文明的艺术未尝不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元杂剧历经元明清三朝发展及嬗变,作为元代特有的艺术体裁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也是美国汉学家从入华伊始便试图解读的艺术形式。从美国学者对戏曲特别是元杂剧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戏剧艺术中承载的文化和美学元素及其反映的人类共通情感对异国他乡学者的吸引,亦看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在天生好奇的驱动下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孜孜以求的探索。作为语言的载体,元杂剧生动活现地记录了当时的口语特征;作为文化符码,其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作为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舞台表现,其为我们再现了当时民间社会生活场景;作为宗教生活的一部分,其在寺庙壁画墓葬雕刻中的表现让我们对当时人民的精神生活充满无限遐想。无论是宫廷中的装扮、法庭上的呐喊,还是朝觐路上的际遇和节庆典仪中的表演,都能在元杂剧中找到对应的表达。其音其形,凡此种种,不仅吸引着我国一代代学者的探究,也令美利坚的不少学者对此着迷。从19 世纪美国商贾、传教士等半迷半讽的观察记录,到20 世纪早期祖克等清华园美国教员与胡适等中国学者的讨论译介,再到21 世纪美国学者对元杂剧的多元化译介研究,美国的元杂剧研究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经历了从发端到初步繁荣再到多元研究的历程。
美国的元杂剧研究晚于欧洲,可以说是站在欧洲的研究基础之上,但又与欧洲三个多世纪前即开始的中剧西传和研究完全不同,其研究主题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了此前欧洲的译介、研究和传播。在这个跨文化研究的历程中,作为中国戏剧精髓的元杂剧一步步从古代迈向现代的国际舞台。美国学者考察元杂剧与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异同,惊诧于《老生儿》与莫里哀《吝啬鬼》的异曲同工;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中国戏剧影响下创造出《马可?百万》;到了本世纪,美国学者的元杂剧研究主题繁复且涉及面广,如墓葬戏俑等戏曲考古等冷门研究都有所涉及。元杂剧研究已经在我们未曾察觉的领域悄然步入更深层次的国际化。
本书由我的博士论文修改和整理而成,详细梳理了美国汉学界的元杂剧研究史和研究成果。我读艺术理论与美学专业的博士,纯然出于兴趣和热爱,因此并不觉得读书辛苦,常常沉浸在获得新知的快乐当中。在吾师黄意明教授的指导下,在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氛围的熏陶中,中西戏剧中包含的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面貌在我心中逐渐明朗,其中元代戏剧更让我萌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尤其读到元代杂剧的中外各类相关研究,每因新的发现而欣喜不已。既然研究美国汉学界的元杂剧研究,便应赴美学习一番。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我来到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交流,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为我提供了一个专属阅读间用以查阅各类资料。本书付梓是对我上一个阶段为学的总结,也标志着新的开始。由于本人才学有限,书中难免有谬误或疏漏之处,望得方家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