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作品精选
?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独家译本,收录中短篇小说代表作《琼音》《再婚者》《富士初雪》《夕晖少女》等
?唯美封面、雅致内文、精彩导读,诠释日式美学集萃
?余华、莫言、贾平凹、冯唐、三岛由纪夫倾情推荐
|
內容簡介: |
《川端康成作品精选》系列之一,为中短篇小说精选集,由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翻译,收录有《琼音》《山雀》《再婚者》《乡间计》《富士初雪》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涉及探讨婚姻与爱情的本质,围绕寻觅山雀引发的一段行旅,对于乡间少女质朴纯然之美的讴歌,展现富士初雪的唯美景致等,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爱情的唯美和女性的纯洁之赞扬、对静谧幽静的自然风物之陶醉等艺术追求,集中反映了川端作品中“爱与美”的审美意趣。
|
關於作者: |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一百多部,代表作有《雪国》《伊豆舞女》《千鹤》《古都》《山音》《睡美人》等。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称其“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林少华
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有《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小孤独》《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等。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刺杀骑士团长》等村上系列作品和《心》《罗生门》《雪国》《金阁寺》《失乐园》《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凡百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2018年因杰出的翻译业绩和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而荣获日本“外务大臣奖”。
|
目錄:
|
译序-1
再婚者-1
乡间计-69
夕晖少女-85
山雀-105
琼音-117
富士初雪-135
弓浦市-157
竹声? 桃花-167
琼音(未完之作) -175
|
內容試閱:
|
川端康成:日本性与日本美的“猎手”
还是让我从村上春树对川端康成的评价讲起吧。这倒不是由于我是大半个村上翻译“专业户”,而是因我觉得我若不讲,即使川端文学研究专家也未必“拾遗”。应该说,村上不仅是风靡当世的小说家,而且作为文学评论家也每有一家之言或一得之见。如关于川端康成,村上在为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编选和翻译的《芥川龙之介短篇集》所撰长篇序言中写道:“就川端的作品而言,老实说,我喜欢不来。当然这并非不承认其文学价值,对于他作为小说家的实力也是认可的,但对于其小说世界的形态(ありよう),我个人则无法怀有共鸣。”
至于川端“小说世界的形态”具体指的什么形态,村上没有言及。如果容我任意猜测,那么至少包括艺伎、歌舞伎、和服、清酒、寿司以及祇园会、五重塔、富士山等“日本性”载体或日本文化符号。而村上文学世界对这些基本不屑一顾。倒是偶尔出现樱花,但即使同是樱花,在两人笔下也截然不同。《挪威的森林》第十章中谓“在我眼里,春夜里的樱花,宛如从开裂的皮肤中鼓胀出来的烂肉”;而《古都》第一章中则谓“松树那洁净的翠绿和池水正使得花团锦簇的红色垂枝樱愈发显得千娇百媚”。在这点上,如果说村上作品有高密度的“异质性”“非日本性”,川端文学则有高密度的“本土性”“日本性”。
而这种“日本性”,恰恰是川端于一九六八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他“以卓越的感受性、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心之精髓”。换言之,村上春树以不同于日本传统文学的“异质性”或“非日本性”为世界所接受,川端康成则以忠实继承日本传统文学、表现日本人精神特质的“本土性”或“日本性”为世界所接受,并摘取世界文学最高奖项的桂冠。其获奖对象作品即是青岛出版社此次出版的《雪国》《千鹤》和《古都》。不妨说,这三部小说作品乃“日本性”的高度浓缩。而“日本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日本美”,或者莫如说,“日本美”是“日本性”的皇冠。所以下面容我不揣冒昧,粗略讲一下川端作为“猎手”是如何追求和表达这点的。同时就其“非日本性”发表一点远不成熟的看法。
......
我们结婚时,我三十五,妻二十八。我初婚,妻再婚。妻与前夫有两个孩子。丈夫去世后,她将孩子留在婆家,独自回到娘家。出来工作后,同我相识,进而结了婚。
我们之间没有孩子。责任似乎在我。于是我向妻提了几次:是不是把留在原来婆家的两个孩子领来一个(大的是男孩,小的是女孩,我要的是女孩)。但妻不以为然。当然我也并未执着到非要不可的地步。
两个孩子像是由前夫的弟弟和弟媳抚养。哥哥死时弟弟尚独身。情况似乎是:公婆有意把嫂子和小叔子撮合在一起,而妻不愿意,便离开了婆家。但我清楚知道妻是再婚,且结婚时我已是老大不小的年纪,就没有对妻的过去刨根问底。尤其结婚之初,我更不愿意提及妻未带来的孩子。
不料,或许也是由于我们之间没有孩子的关系,妻的两个孩子不知从何时开始便出入我们家门。至于是妻主动的,还是孩子主动的,是否瞒着孩子的本家,我则不知其详。反正我不甚在乎,一切听其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