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編輯推薦: |
卡尔·波普尔曾说过:“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一直以来,研究问题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一驱动力。而“方法崇拜”(methodolatry)的兴盛将对方法的探讨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忽略了“从问题到方法”的研究路径。相比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专门化研究方法的教学上,本书从实用主义视角出发,聚焦于经验研究及其方法背后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始终强调问题与方法之间的契合。作者坚信,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我们试图发现什么,然后才能去考虑如何做到这一点。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关于社会科学经验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书,解析了定量与定性两种路径,同时也介绍了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数据、分析的混合研究方法。相较于方法层面的技术性内容,本书重点呈现了经验研究/实证研究过程本身的基本逻辑,始终强调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问题相契合,并且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研究设计。本书的实用主义视角能使研究问题的确定过程更加清晰,帮助研究者完成高质量的研究。
本书分为15个章节,详细介绍了社会研究从问题选择到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不同取向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设计与评估。不仅如此,本书运用了相当一部分来自学生项目和已发表作品的研究实例,恰当地展示了社会科学经验研究/实证研究的基本原理,十分便于初学者学习和使用。
|
關於作者: |
基思·F. 庞奇(Craig A. Mertler)
在成为大学教师之前,基思·F.庞奇在西澳洲的一所中学当老师,教授法语、德语和数学。他于 1967年在多伦多大学的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他在好几个国家的大学工作过,现在是西澳大利亚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名誉教授,同时在其他几所大学兼职。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二十年,他主要关注研究监管和研究训练,并代表西澳洲大学发展和管理在东南亚地区教育方面的跨国研究生项目。
译者简介
风笑天,男,1954年7月生于武汉。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
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1993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jiaoyu部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一般项目,国外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独著、合著及主编、主译作品30多部,参编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人口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唯一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160余篇。
|
目錄:
|
第 1 章 导 论
1.1 经验研究
1.2 定量和定性资料
1.3 研究的重要性
1.4 研究概览
1.5 研究问题还是研究议题?
1.6 方法之前的问题
1.7 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研究
1.8 本书的组织架构
第 2 章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2.1 方法论的理论
2.2 实质性理论
2.3 描述与解释
2.4 理论验证与理论生成
2.5 问题与方法的连接
2.6 预先确定与逐渐显现:研究问题、设计和资料的结构
第 3 章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伦理
3.1 引言
3.2 伦理原则与研究情境
3.3 程序性要求:伦理规范的作用
3.4 社会科学研究伦理的挑战
3.5 根据情境审议的研究伦理
第 4 章 研究问题
4.1 概念的层次性
4.2 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
4.3 一般性研究问题和具体性研究问题
4.4 数据收集问题
4.5 提出研究问题
4.6 研究问题的作用
4.7 假设
4.8 一个简化的研究模型
4.9 文献的作用
第 5 章 从研究问题到数据
5.1 经验准则
5.2 建立概念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5.3 好的研究问题与不好的研究问题
5.4 价值判断
5.5 因果关系
5.6 概念框架
5.7 从研究问题到数据
5.8 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结合
第 6 章 文献检索与综述
6.1 经验研究文献
6.2 理论文献
6.3 文献回顾的目的
6.4 如何进行文献回顾
6.5 文献回顾中的批判性
6.6 文献回顾中常见的问题
6.7 系统性文献综述
6.8 学术期刊文献
第 7 章 定性研究设计
7.1 什么是研究设计
7.2 定性研究的多样性
7.3 个案研究
7.4 民族志
7.5 扎根理论
7.6 行动研究
第 8 章 定性资料的收集
8.1 访谈
8.2 观察
8.3 参与观察
8.4 文献资料
8.5 资料收集的程序
8.6 定性研究中的抽样
第 9 章 定性资料分析
9.1 定性分析的多样性
9.2 分析归纳
9.3 定性资料分析的“迈尔斯和休伯曼框架”
9.4 抽象与比较
9.5 扎根理论分析
9.6 定性研究的其他分析方法
9.7 计算机在定性资料分析中的运用
9.8 定性研究申报书中的资料分析部分
第 10 章 定量研究设计
10.1 研究设计
10.2 背景知识
10.3 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10.4 实验
10.5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10.6 变量间关系:相关调查
10.7 变量间关系:因果关系和解释方差
10.8 多元线性回归(MLR):一种一般策略和设计
10.9 控制变量
第 11 章 定量数据的收集
11.1 变量的类型
11.2 测量的过程
11.3 潜在特质
11.4 测量技术
11.5 构建测量工具的步骤
11.6 构建工具还是使用现有工具
11.7 查找已有测量工具
11.8 信度和效度
11.9 编制调查问卷
11.10 收集数据:使用测量工具
11.11 抽样
11.12 二次分析
第 12 章 定量数据分析
12.1 描述定量数据
12.2 变量间关系:交叉表和列联表
12.3 组间比较:方差分析
12.4 变量间关系:相关和回归
12.5 调查数据分析
12.6 数据降维:因子分析
12.7 统计推论
12.8 定量数据分析的计算机软件
第 13 章 互联网与研究
13.1 引言
13.2 文献
13.3 收集定量数据
13.4 收集定性数据
13.5 伦理问题
第 14 章 混合方法与评价
14.1 混合方法的历史
14.2 混合方法的基本原理
14.3 两种方法的基本特征:变量和个案
14.4 混合方法的研究设计
14.5 一般评价标准
第 15 章 研究写作
15.1 背景
15.2 研究文本
15.3 报告性写作 VS 学习性写作:作为分析的写作
15.4 写作选择
附录 如何得出并验证定性分析结论
关键术语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